有些知识为什么难学?

bdqnwqk1年前基础7

谢谢邀请。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一方面。比如说有的孩子适合读书,他打小读书都不用父母操心,什么都做的很好,但缺乏社会生存能力,而有的孩子天生不喜欢读书,你教十遍百遍他也记不到心里去,但他的社会生存能力很强,眼里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这样的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往往在社会上有一个不错的前景。

同样的道理,孩子在学习各门学科的时候,有的孩子偏爱文科,他对文字比较敏感,相对的他的语言能力就比较强,你和他聊天总感觉他的语言每一句都可以写入文章。而有的孩子偏爱理科,写的字也歪歪唧唧,但他的思维特别敏锐,逻辑思维特别强,总是一天十万个为什么。这两种孩子的路径就会决定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了偏差,阶梯。

因此,我觉得不是知识太难造成的理解困难,而且孩子自身的素养和思维习惯造就了当前的局面。

怎样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谢谢头条号【赵大鹏13 】的邀请。

针对这个问题,认知框架君来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理解。

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认知,这样子知识才会与自己发生了联系。

我们要提高的是【对知识的认知】。

知识-->工作记忆-->【精细加工,用已知来联系新学的知识】-->心理表征-->组块--->长时记忆。

对知识的学习,关键是理解,然后采取联系的方法【精细加工】,用已知来联系【新学的知识】,形成【结构】,让知识能进入【长时记忆】。

更进一步来说,知识要能被自己理解,要能形成【对知识的心理表征】,并能把【心理表征】联系起来,形成组块,嵌入长时记忆。

为啥在这里要强调以下2点

知识要变成心理表征,

长时记忆存储的是对知识的心理表征,并以组块的形式存储。

这2点强调的是理解后的【组块记忆】

因为记忆,涉及到

记【存储】

忆【提取】

存储的是【对知识的心理表征】。

提取的也是【对知识的心理表征】。

知识无法直接【记忆】在大脑里,能记忆在大脑里的是对知识的认知【表征】。

当我们从长时记忆里提取【认知】之时,要能比较容易的从【长时记忆】提取出来,这个认知必须是有结构【框架的】。

在【记】的时候【就必须要对知识进行框架化】,这样自己的认知才能有结构,能够被自己【组块】起来。

总结一下:

怎么样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个人是从【心理表征、记忆】这个视角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