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究

bdqnwqk1年前问题13

1.我国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现状以及对策

1.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与Trips协议要求基本一致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产权意识薄弱。2008年,全国42.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申请了发明专利的约占企业总量的2.l%,获得发明专利权的约占企业总量的0.6%。目前我国自有品牌商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不足10%,国内出口企业(外资企业除外)中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不到20%。②我国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律体系存在局部缺失,有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完善和修改。③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管理部门很多,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政策协调性差,管理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④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中高收人国家水平。但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不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⑤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层次较低。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措施:

(1).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2).着力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氛围。(3).切实加强国家层面知识产权宏观战略的对策研究。(4).加强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5).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6).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和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 (7).大力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

2.侵犯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由于集成创新的来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造成企业不得不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而对于知识产权,如果企业没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没有一定的知识产权竞争规则应用能力,企业将会很容易陷入到知识产权纠纷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进而,这就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可乘之机。它们会借助应用知识产权竞争规则之手,来影响和控制对应的集成创新企业。甚至,实施谋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策略。这样,就会使企业集成创新中原有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变得更为严重。

从整体上说,在企业集成创新方面,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主要包括这两个方面:一是在集成创新方面,企业没有正确地对外部知识产权加以使用。二是竞争对手以知识产权为媒介,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打压。致使企业遭受损失的概率和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具体的来说:第一,在企业集成创新中,关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激化因素。一是那些跨国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为有利的武器去打击对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知识产权竞争已经是企业最常用的策略之一。相应地,随着中国利用集成创新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在感受到中国给自己带来的威胁之后,便会利用知识产权来干扰以及限制中国企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会阻碍我国某个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会对同类其它企业造成影响。二是跨国企业以侵权诉讼为依托,来获得高额的赔偿。在标准和标准产业化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二者之间,知识产权更具有其商业利益。当下,发达国家企业掌握了很多国际标准。对于中国的集成创新来说,国际标准是它走向海外市场的必经之路。因此,跨国企业不仅可以披着知识产权的外衣进行垄断,还可以利用知识产权诉讼获得高额的赔偿。第二,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诱因。一是随着技术日渐复杂以及专业化,外部知识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企业要发展必然的要求。相应地,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知识更新的脚步不断加快,相关创新的成本不断增高,而它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必须利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不断增大,企业在利用集成创新获得长远发展的时候,需要运用到很多知识产权。这就致使企业不得不走上采用外部知识产权之路。二是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企业没有雄厚的基础,并受到技术后发劣势的制约。由于相应的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在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方面,跨国企业设置了很多专利障碍。而很多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对于企业的集成创新来说,这已经成为无法跨越的鸿沟。相应地,企业在进行集成创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外部知识资源,这就很容易对他人的知识产权造成侵犯。这种技术方面的后发劣势埋下了一定的隐患。第三,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直接原因。一是企业不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去,出现擅自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当下,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不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至于对企业的侵权行为也没有引起重视。这就造成很多企业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二是企业没有较强的知识产权竞争规则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全面的认识,对国际上那些关于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竞争的游戏规则也不够了解,还有就是中国知识产权的服务无法和当下知识产权的竞争相应。

以上就是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解答,望采纳!

3.我国知识产权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知识产权现状之我所见

关于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讲座,从中了解到了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基础知识,知道了中国以及世界现今阶段知识产权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建立知识产权战略对中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身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身为一名中国人,油然而生一种进取心和紧迫感,结合自己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感官认识,也有一点自己小小的感受和见解,似乎有点不吐不快之感。

对于知识产权以及基本现现状的感受和认识是:对知识的认识足够,对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有限。就我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简单的讲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加以劳动付出,而产生的独特的产品,为之付出了的人就享有优于其它人的对该物的各种权利。这个权利理所应当应该被保护,如果得不到保护,也就是说你一个没有付出努力开发的人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可以享有与开发人完全一样的对该被开发物的权利,那么就不会有人去花费心思去开发创新了,直接等着别人开发好自己坐享其成就行了,正是因为这样就更需要保护,对开发人的付出予以肯定和奖励,这种肯定和鼓励就通过知识产权赋予开发者一些特有的权利而实现,有这样的利益和价值观上的肯定才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鼓励开发,促进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简单的角度来讲,知识产权必需予以足够的保护。这个道理我想一般人都能够明白,而现实中间接侵犯知识产权或者说是不理解支持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是那么多呢。在小商场里,我们对仿冒的阿迪耐克情有独钟;在计算机市场我们会更倾向与选择便宜的翻版的软件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等等,如此现象不胜枚举。

也对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一点思考。期间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大家会这样,不支持正版,那么青睐盗版,难道就是因为他们一点都不明白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了解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困境和在国际上遭到的令人愤怒的遭遇么,是因为他们一点都不爱国么?我想,就我自身而言,对这样的结论不敢苟同,我也用盗版,那绝不是因为我不知道不明白更不是因为不爱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消费者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关心知识产权的不管是学者也好专家也罢,都是一个值得研究也应该研究的东西。作为一个刚刚步入法学领域的大学生我有我自己的思考和浅略微薄的见解;

首先,我想谈谈也更是想问问知识产权界的精英学者和专家们,知识产权的目的在哪里?毫无疑问,主流观点肯定的告诉我们,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促进发展。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也都知道,我想提出的问题或者观点是,我们是不是真正为了广大群体的利益而设立这样的制度呢?产生这样的疑问绝对不是无风起浪,在现实中,广大群众也包括我在内,最直接感受到的是,知识产权纯粹是为了少数人,换句话说消费者很难从这个制度中直接和明显的感受和实际收到益处。也许,大家会说知识产权的利益是长远的广大消费者以后明明白的会知晓的,所以请大家理解。这样的话我大可理解,这十分认同,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硕大人口的国家,仅仅凭借这样的理由会让这样一个制度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一直不懈的支持么?也许理论上可以,但我想我们不应该抱着理想的和理论上的可能而不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在这里,不是质疑产权保护的初衷和用意,而是出于希望使这个制度能更好的被接受和发展而有所疑问的,我的建议是为了使这个制度更好的被接受和发展,能否在制度的立意和价值导向上有所完善和改进,以取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然后,就我对自身想法的分析,和对人民群众心里的分析,对现实中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我有自己的几点看法:第一,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人口庞大地域广阔,风俗习惯,价值观世界观差异很大,知识理论,道德文化层次的差异非常巨大,这样的话很难要求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不同消费层次和观念的消费者都对消费中支持正版的观点予以支持和理解;第二,经济利益的作用。绝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盗版是因为加戈便宜,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人们都会选择付出更小的代价,专利拥有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觉得过分去职责消费者不是最佳选择,毕竟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补课避免的,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不能奢望消费者完全放弃盗版,从而是专利得到维护,这是不现实的,虽然是在法在理的,从全局考虑做出理性思考我们只能也应该另寻它法。第三,专利维护的方法结构不够合理。通常情况下,开发者弄出了新的专利,就去国家政府申请,缴纳一定手续费等就能获得专利权,就可以对抗其它开发者,他在市场上就很自然的获得了一定的垄断能力,这种垄断力是维权的可贵成果,同时也是危险的利益毒药。俗话说的好没有制约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有权利必定倾向把他用到最大。

4.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基本策略

一是共同犯罪缺乏具体规定。调查发现,对共同犯罪人员定罪量刑存在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犯罪情节较轻”、“情节显著轻微”的把握不一。对于销售伪劣产品罪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很多帮助犯虽对主犯行为持一定的放任心态,但仅限于收取定期租金、运输费、加工费或固定工资,与非法获得数额无关,因此,我们认为,应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对其不宜一概作共犯处理。

二是定罪量刑规则不同。侵犯商标权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交叉竞合。三罪交叉竞合情况集中于假烟、假酒、假药类案件,此类案件占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总数近三成。根据有关规定,以上罪名竞合时应择一重罪处罚。但从判决情况看,此类案件的定性仍有较大差异。对同一种犯罪行为适用不同罪名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此类案件案情各异,有的属于产品真伪问题、有的属于商标问题、有的属于经营资格问题。对此,我们建议将产品真伪鉴定作为前置程序,并根据鉴定结论准确梳理交叉竞合关系,正确区分典型构成与近似构成。

三是管辖设置不尽合理。调查显示,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规则由于犯罪集团化、网络化等趋势,产生了诸多弊端,导致此类案件出现管辖缺位,立法与实践需要脱节,加之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致使部分犯罪分子无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我们建议将主要犯罪地或犯罪后果最严重地原则作为管辖依据,具体可参照高法《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确定。

5.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及其侦查学意义

从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了解到,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七大特点:

一、案件总量上升,涉案金额增大。2002年至2004年上半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数量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个案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

二、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最为突出。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此类案件近5000起,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80%,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总额的64%。其中通过假冒驰名商标获取暴利成为一个显著特点。

三、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增长较快。有些企业人员将自己掌握的原单位商业秘密提供给新单位;有些企业不惜以重金收买有关人员,将他人商业秘密据为己有;甚至还有不法分子以应聘方式窃取核心商业秘密后,另起炉灶。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侵犯商业秘密案超过500起,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立案总数的9%,涉案金额6亿元,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案总额的32%。

四、部分地区犯罪情况较为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情况严重;从局部地区来看,也是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严重。

关键词:广州知识产权调查,深圳知识产权调查,佛山知识产权调查保护,中山知识产权调查保护,珠海知识产权调查保护

五、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涉及面广,专业化、科技化趋势日渐明显。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涉及面广,并正在向电信、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电子商务等新兴经济领域渗透。现已出现利用网络侵犯商业秘密、侵犯新型科技产品、假冒液晶屏、仿冒激光全息标志等智能化、科技化水平较高的案例,表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正在向专业化明显、科技含量高的犯罪形态发展。

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隐蔽、狡猾。作案很少是在“小作坊”中进行,而是成员等级分明、分工明确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化整为零、流动生产、遥控指挥、组织严密、装备精良,反侦查意识越来越强。

七、跨国(境)犯罪突出。一些境外不法分子通过向境内不法分子下定单或者自己在内地开办工厂的方式,生产假冒商品后,再运送至境外销售。

6.什么是知识产权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知识产权犯罪的概念是研究该类罪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对于划定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范围、把握本类犯罪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知识产权犯罪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知识产权犯罪,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二)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或其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知识产权管理法规,故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销售金额、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三)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四)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情节严重,依照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五)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违反知识产权管理法规,故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金额或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六)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者假冒享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或经营性标识,情节严重的行为。

知识产权犯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国家为了开发、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其核心内容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笔者强调知识产权犯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从世界范围看,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犯罪都侵犯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例如,英国专利法第一百零九条关于伪造专利记录的犯罪,美国专利法第二百九十二条有关虚假标记犯罪中的冒充专利犯罪,就没有对作为私权的专利权构成侵犯。但这种行为会损害国家专利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动摇社会公众对专利的信赖,从而侵犯了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第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必然侵犯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的一种挑战。

第三,我国《刑法》将侵犯知识产权罪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而不是置于侵犯财产罪中。这表明立法者更加强调从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层面认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问题。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从市场经济管理制度的层面认识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并不意味着降低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水平。这是因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侵犯,大部分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已经被规定为犯罪。

7.如何应对知识产权滥用:分析与对策

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依据与对策

限制权利滥用是各国法律以及国际条约的基本理念之一。知识产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存在着滥用的可能,在权利行使超出合理的范围时,就应当受到法律的规制,这与知识产权保护在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八条就规定“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知识产权持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采取不正当的限制贸易或严重影响国际技术转让的做法”。《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也都有限制权利滥用的相关条款。

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经济建设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后,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知识产权体系。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立法、司法还是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利用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正是我们在知识产权交锋中屡屡受挫的原因。因此,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遏制权利滥用的恶行,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甚为必要与紧迫的。

对我国来说,应当高度重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与完善,在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时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合理维护国内企业的权益,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保护我国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帮助我国企业建立清晰的知识产权理念。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改革,为高、新、尖端技术的发展提供引导与扶持。

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