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原因简单,黄巢叛将朱温在长安废唐自立后梁,但在后唐李存勖攻击下,将无战心士气低落,朱温自知守不住长安,便放火将繁华的长安城烧成了一片废墟,然后挟持长安百姓迁都落阳。
至此,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大动乱,一个个短暂的小朝庭谁也无力重建长安,只能由着他荒废。
赵匡胤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建立大宋,但国家久经战乱,国家初定也不可能耗费巨资重建长安,他也只能定都开封。
北宋灭亡金定都北京,此后元明清皆以北京为都,人们也就忘记了昔日的西京长安。
现在的西安,是唐以后在长安的废墟上逐步重建起来的城市。
长安文化是汉唐文化的精粹
展开全部
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开通西域,形成一条贯穿中亚内地,进而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交通干线,即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使汉文化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进行交流,给世界文化以极大冲击,标志着世界史的展开。 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唐盛世时期,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搞“对外开放“的历史时期,现在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哪个时代文化交流,中国人定居所遗留的实物见证。连很多外国人直到现在还习惯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可见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朝与朝鲜、日本以及和东南亚、南亚各国都有深广的经济文化交流,如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巨大影响,其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衣服、茶道)、钱币铸造、文字都和唐朝接近。唐王朝和中亚诸国的友好往来以及对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唐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历史贡献。
历史地看,长安文化基本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望长安》的叙述中,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长安文化无疑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然而,站在今天来看,长安文化却变成了一种正在被人们淡忘和忽略的区域文化。电视系列片《望长安》在没有任何由头、也无故事看点的情况下,在国家电视媒体上以每天两集、连续五天的规模播出,而且引发收视热潮,意味并标志着长安文化正在以一种具有根性的区域文化,重新进入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传播格局。确立当代中国区域文化传播价值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程度,笔者以为,目前中国最具传播价值的区域文化应该是以意识形态属性为主要特征的京派文化、以现代工商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以经济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岭南文化和以传统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长安文化,这四种文化构成了中国区域文化传播的四足鼎立格局,而且正好构成了中国当代区域文化传播的一个价值坐标。这个坐标的纵轴是,从北到南,从京派文化到现代岭南文化,它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流文化价值从以意识形态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这个坐标的横轴是从西向东,从长安文化到海派文化,这条横轴正好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一条基本轨迹:从农业文化向工商业文化的转型。这条轨迹准确地标出了中华文明由古到今、由西向东、由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路径。从这个坐标可以明确地看出长安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播价值。首先,长安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出发点。这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都不相同,是一种构筑起数千年古老文明的农耕文化的现代化,尽管现代化就是现代工商业化,但我们无法忽视在悠久的农耕文明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厚重的传统文化,因为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阻力和动力、方法和路径都会不同于欧美国家。因此忽视长安文化就不会找到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问题和出路。其次、长安文化中潜在着中国现代化必须的经验和智力资源。如目前在世界上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儒、道思想,如中国现代化初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国策在长安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此外,长安文化和其他三种区域文化构成的这个坐标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平衡的文化生态。一种文化生态的平衡,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种文化生态的平衡,既包括中西方文化经过交流和融合之后达成的平衡,也包括中国内部各区域文化之间的平衡。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没有京派文化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主流价值观的保证;不可能没有长安文化所代表的来自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的保证;不可能没有海派文化所代表的工商业化的目标与前景,也不可能没有现代岭南文化所创造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因此,这四种区域文化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文化生态,正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异与相互拉动,达成了文化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