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知识
1.伊斯兰教基本知识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的地区,占全世界的23%。
伊斯兰[1](a1一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又称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与伊斯兰“Islam”是同一个词根)。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阿拉伯文محمّد)所复兴。公元七世纪至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
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百分比)
义下,曾经建立了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印度莫卧儿、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封建王朝。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这些盛极一时的封建王朝都已成了 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却始终没有陨落。起初,她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然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生活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乃至成为21世纪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这些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诸如英、美、俄、法、德等国家。
2.清真有什么风俗习惯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吃猪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
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
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
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3.谁能告诉我有关伊斯兰的知识
一、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
元571年,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上诞生了世界上最后的一位圣人,他的名字叫穆罕默德。据传安拉创造穆罕默德于一切圣人之前,而差遣于一切圣人之后。因此,他是最后的一位圣人。正如《古兰经》说:“穆罕默德不是你们哪一个人的父亲,而是安拉的使者,是一切圣人的封印者”(33: 40)。穆罕默德四十岁时(公无610年)奉安拉的旨意开始复兴和传播伊斯兰。·当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奴隶主占有大批奴隶和一切生产资料,包括牛、羊、骆驼和牧场等。他们各自成为一个部落,各霸一方。他们对内压迫、剥削奴隶,对外争夺抢掠,再加上外来侵略势力的侵扰。当时该半岛战争烽火连绵不断,由也门到叙利亚的商道受阻,百业凋敝,奴隶生活痛苦不堪。就是那些自由民也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意识形态方面更是杂乱并陈。当时拜物教盛行,偶像、日、月、星辰等,都成了崇拜的对象。就是在圣洁的开尔白(天房)内也充满了偶象。致使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混乱,道德风尚极端败坏。因此。人人渴望和平、安定和团结。
伊斯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复兴的。按伊斯兰的观点,穆罕默德是伊斯兰的复兴者而不是创始人。所谓复兴是因为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伊斯兰由阿丹、伊卜拉欣圣人发展到尔萨(耶稣:纪元元年一40年)圣人时代之后,中断了五百多年,至到穆罕默德为圣时才重新举起了伊斯兰的旗帜,使这个古老的宗教得以复兴。先知穆罕默德曾这样说:“我是在尔萨圣人之后的人们的首领,因为在我和尔萨之间未有过圣人。”
二、伊斯兰传入中国
据史书记载,伊斯兰传入我国是在公元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距此更早以前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之间就互有往来。最早是在汉和帝——刘肇永元九年(公元97年)时,中国著名探险家甘英就曾奉命西使,游历过波斯等西域各国。以后还有不少的中国和阿拉伯的船只和商人西往东来。到了盛唐时期,中阿关系更加发展,相互来往更加频繁。当时来中国的大食人(“大食”一词是阿拉伯语塔吉尔的音译即商人之意)与日俱增。他们先是由海路,即从波斯湾经印度绕马来半岛到达广州、泉州等沿海一带城市。后来又由陆路即经波斯、中亚、天山南北到达长安(今西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传为佳话的海陆“丝绸之路”'。它已经成了中阿和中伊友好关系史的见证。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阿拉伯人应唐肃宗李亨的邀请,派军队前来帮助平定安禄山之乱。后来这些人留居在中国,成了中国穆斯林来源的一部分。
唐(公元618—907)、宋(公元960—1279年)两朝时期来中国经商的大食人更是络绎不绝。他们所经营的大多是香料、药材、珠宝等贵重物品。在来华的大食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阿拉伯当局也曾多次派遣使节团来华。在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时代,也就是公元651年8月25日(即教历31年1月21日)时逢唐永徽二年,向中国正式派来第一个使节团。他们谒见了唐皇帝并介绍了他们国家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情况。多数史学家将这次使节团的来华作为伊斯兰正式传入我国的标志。一此外还有说是622年的或628年之说。
到了南宋末期,由于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相继又有大批被征服的穆斯林来到中国。这些被征服者中有一个较大的民族叫做花刺子模,这些人后来成了回回民族的主要来源。1271年蒙古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公元1271—1368年)后曾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此时已有回、维等十个民族先后信仰了伊斯兰。各地也随之,建立了一些清真寺。如建于唐代的广州怀圣寺(亦称光塔寺)、西安的化觉寺、建于宋代的泉州清净寺和北京的牛街礼拜寺等。
4.回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古老的文化。
特别是回族习俗文化,绚丽多姿,引起世人关注。回族以汉语为共同语,但在宗教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又夹杂着大量只有穆斯林内部交流的词汇或短语。
凡是回族居住地,在乡村,总是一片片一块块地集中在一定堡子、寨子或山村;在城镇,又总是集中在一定的地段和街道。在宁夏、回族大都住平房、窑洞、砖瓦房等等。
房屋一般向南。回族住房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便于清扫。
回族不崇拜偶像,穆斯林家屋内墙上特别是礼拜堂内不贴人像。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
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服饰 回族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在头饰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回族男子一般戴白色无沿小帽,表示清洁不染;妇女头戴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一般把头发、耳朵、脖子都掩盖起来。盖头有少女、媳妇和老年妇人之分,少女戴绿色的,媳妇戴黑色的,老年妇人戴白色的。
老年妇人的盖头较长,少女、媳妇的较短,只披到肩上。盖头上有的还绣有花边和图案。
妇女服装为右衽大襟短上衣,着长裤。年轻人喜欢在前襟、胸前绣花,在衣服上镶色、滚边。
男的头戴回回帽,有白的和黑的两种。上着对襟短上衣,穿白长裤、白袜子,喜欢在白衬衣外套坎肩。
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须的修饰。男子一般在二十几岁开始留胡须,因教派不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相,也叫山羊胡,有的留全脸胡。
妇女护头面的头巾,源于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影响。遮住两耳、脖子和头发,只将面孔露出。
青年妇女一般戴绿色的,盖头较短,只披到肩上;老年妇女一般戴白色的,盖头较长,直披到腰际。 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
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
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
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
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
首先请阿訇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訇当着证婚人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问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
"并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洞房。
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
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即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丧葬 回族实行土葬。人去世后,一般晚上亡故的凌晨出葬,停亡人不得超过三天。
出葬前,要洗净全身,叫"着水"。洗后用写有经文的大小两块白布(叫"开凡",女性多一块)裹身。
口、耳、鼻、眼、额头、手脚处,要放冰片、麝香。然后移入"塔布匣子"(即清真寺内专送亡人的公用木匣),由亲人抬到清真寺,再由阿訇率领送葬者举行"站礼"仪式:人们面对"塔布匣子"站立,由阿訇诵读《古兰经》章节(内容是祈求真主宽恕死者,祝愿死者安息),旋即抬往坟地。
坟坑深两米,直坑西壁再挖一个偏洞(称"热合提"),上圆下方,高约一米,长可容体。将亡人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入偏洞后,用砖封好洞口(热合提门,然后填平直坑,地面堆成鱼脊形坟堆。
火葬时,阿訇诵经,亲属不许啼哭。葬后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十"、"百日"、"周年"一般要在家请阿訇诵经。
主麻田、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到坟上悼念亡人。老人亡故后,还要请阿訇"走坟"、"守坟"四十天或一百天。
饮食习惯: 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颇多。禁食猪肉、狗、狼、虎、驴、猫、鹰、鹞等;禁食自死之动物血;禁饮酒。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
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
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
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
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
5.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
欧麦尔的6个奉献:(1)凡属哈里发国家的重大国策,由最有威望的圣门弟子集体民主协商决定,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军政官员均由哈里发任命圣门弟子担任。
(2)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区,由哈里发任命总督,负责全省的军事、政治、财政等事务,凡大行政区和重点城市,总督只管军事和行政,其财政和司法,由哈里发直接任命专人担任收税官和法官(卡迪)。(3)将氏族战斗组织改编为常备军,组成步兵和骑兵,由哈里发直接调遣,按军功等级领取年俸和饷银,军队撤离大城市,驻在新的军事营地(Misr,米斯尔),命令将叙利亚的霍姆斯、巴勒斯坦的腊姆拉和卢德、伊拉克的库法和巴士拉、埃及的弗斯塔特等地先后建为军事重镇。
(4)禁止阿拉伯人占有新征服地区的土地,将没收的土地分给隶农耕种,允许已信教的农民耕种自己的土地,征收低赋税,鼓励兴修水利。(5)建立国家岁收及分配制度,规定只有动产可做战利品,国家岁收全部交国库,除用于国家开支外,国库结余部分作为年俸,依据信教先后和军功大小分类登记造册,按不同等级分配给全国穆斯林。
对先知穆罕默德家属的年俸特别从优,对阵亡的有功之臣家属的年俸予以照顾。他创建的这些国家制度,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被世界史学家誉为“伊斯兰国家第二位奠基者”。
6.伊斯兰知识重要性演讲稿
伊斯兰实现了知识的真价值 自从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之后﹐以美国领导的世界反恐极力丑化穆斯林形像﹐西方各种新闻媒体战鼓喧天攻击伊斯兰﹐对穆斯林世界产生了历史空前的压力。
奇怪的是﹐六年来﹐伊斯兰所影响的区域不是在缩小﹐而是明显在扩大﹐许多有正义感的理智人﹐受局势激发﹐渴望了解伊斯兰真相。 在这个非常时期﹐伊斯兰被更为广泛地传播﹐接受伊斯兰﹐并且志愿归信的人比任何时期都多﹐归信伊斯兰蔚然成风﹐尤其在知识界﹐如学者﹑科学家﹑神职人员和艺术家。
敌人在无意识中帮助了伊斯兰﹐因为他们喜欢造谣﹐谣言一出﹐四面扩散﹐新鲜的文明空前受到污染。 许多人一时受到蒙蔽﹐谎言短命﹐一旦澄清事实﹐真相大白﹐受骗人都感到人格受污辱﹐产生逆反心理。
在对造谣者无比卑视和厌恶的基础上继续追查﹐沿着真理的道路深入探索﹐看准了洞口的光亮走出黑暗的隧道。 许多人﹐就是这样发现了真正的伊斯兰﹐他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世界上没有统一的伊斯兰传教机构﹐而是每个穆斯林个人的努力﹐向周围的人展现他所珍惜的信仰﹐感染许多朋友和同事。 凡是反恐激烈的地方﹐那里仇恨伊斯兰大张旗鼓﹐反面宣传激发了正面求知的动力﹐两军对垒﹐真理战胜。
世界上归信伊斯兰人数最多的地方恰恰就是在美国﹔根据去年的记录﹐有两万名新成员加入了穆斯林世界大家庭。 西欧国家﹐五年来﹐归信伊斯兰的新穆斯林超过十万。
日本东京市的世田谷区是穆斯林较为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座伊斯兰活动中心﹐许多日本人喜欢到那里询问伊斯兰的知识﹐或同穆斯林交朋友。 今年上半年﹐就有八十人登记归信伊斯兰﹐多数是女性。
事实胜于雄辩﹐谎言不攻自破﹐时间是洗涤谎话的过滤器。 “9-11事件”刚发生不久那些年﹐从美洲到欧洲﹐西方媒体最热衷于宣传伊斯兰无知﹑愚昧﹑落后﹐穆斯林坚持中世纪制度和习惯。
凡是发生穆斯林要求独立或尊严的地方﹐那里的政府就辱骂他们“抗拒现代化”﹑“要求回到中世纪宗教神权”﹑“喜欢落后和愚昧的文明”。 事实证明其反面﹐造谣和说谎的人除了抵赖﹐就是回避不谈﹐对过去的错误不敢正视。
仅举一个例子﹐伊斯兰从来不要求信士们盲从﹐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伊斯兰宣传的一切道理都是以事实为根据﹐尊重科学﹐讲究人类思维的逻辑性﹐以真主造化的迹象论证真理。 这是真主启示经典《古兰经》的精神﹐每个信道者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提高认识和觉悟﹐在信仰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诱骗或强迫。
凡是开始接受伊斯兰的人﹐就自动走上了探索真理的道路﹐使他的一生充满成就和喜悦。 学习伊斯兰﹐明白了一个道理﹐真主造化了人类﹐但无求于人类﹐而人类的一切需要都是来自真主。
真主恩赐的伊斯兰指导﹐不但满足了人类的各种物质需要﹐而且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要﹐譬如在感到孤独无助﹑心情苦闷﹑事业失意的时候﹐你应当礼拜﹑守斋戒﹑在夜间祈祷﹐心胸豁然开朗﹐看到光明和希望。 《古兰经》说﹕“人们啊﹗ 你们才是需求真主的﹐真主确是无求的﹐确是可颂的。”
(35﹕15) 人类独享大脑的神奇功能﹐每个人可以想入非非﹐有各种奇思妙想﹐真主的恩赐赋予人类这种奇特的思想自由。 享有如此高度自由的人﹐就应当懂得人类知识的小范围和人性的卑劣性﹐因此﹐应当主动寻求正当的引导和自制﹐因此我们需要伊斯兰。
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有学问﹑有智慧的人﹐越是需要伊斯兰的指导﹐在真理的崎岖道路上不断追求和探索﹐从黑暗走向光明。 在我们的伊斯兰常识中﹐真主有九十九个美名﹐每个美名都代表一种美德和善行﹐是对人类的一种慈恩。
九十九其实所代表的是无数个﹐永远没有尽头﹐真主的恩典无限量地多。 从这些恩典中﹐信士应当理解自己的一切都属于真主﹐必以顺从和敬畏﹐才能有生命的成功和希望。
人是自由的﹐可以在大地上自由走动﹐自由思考和设想﹐自由说话和发表意见﹐自由做任何事﹐因此就特别需要一个终极正当精神的指导﹐遵循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就是伊斯兰﹐是真主恩赐人类的最高信仰精神﹐无此寸步难行。
假如人人都绝对自由﹐任意信口开河﹐天下必然大乱﹐进入无政府状态﹐互相撕杀直到“只剩下一个卖烧饼的人”(鲁迅语)。 最高的人性﹐就是遵循正道。
《古兰经》说﹕“你应当知道﹐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者的﹐你应当为你的过失而求饶﹐并应当为众信士和众信女而求饶。 真主是全知你们的活动和归宿的。”
(47﹕19) 人是自由的﹐但是唯有遵循正道的信道者﹐才懂得自由的价值﹐自由的成就和业绩。 有高深知识和超常能力的人﹐才会有一天恍然大悟﹐知识的归宿应当是在正道上对人类﹑对社会﹑对地球做善功。
有知识的人纷纷进入伊斯兰﹐因为他们需求真主﹐需求伊斯兰﹐伊斯兰实现了知识的最高价值。 (阿里编译自Why Islam Satisfies Your Intellect and Soul by Abid Ishaq﹔伊光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