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知识点

bdqnwqk1年前学者8

1.章鱼有哪些重要特征

章鱼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海洋动物。

章鱼 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可以分辨镜中的自己,也 可以走出科学家设计的迷宫,吃掉迷宫外的螃蟹。它有3个心脏,2个记忆系统,大脑中 有5亿个神经元,称得上是逃生高手,为了避开“猎食者”的捕杀,章鱼除了运用我们熟知 的拟态伪装术、舍“腕”等,还会用两足“走路”逃生。

在印度尼西亚热带海域,有人拍摄到一 种名为玛京内特斯的章鱼,在面对危险或遇 到潜水员时,这种章鱼会把8只“爪”中的6 只向上弯曲折叠,做出椰壳的模样,而剩余的 2只“爪”就会站在海底地面上,偷偷地向后 挪动,像会移动的小椰子,以倒退跨步走的方式逃难,姿势很是滑稽。 另一种像核桃大小的艾库利特斯章鱼也 会以双足行走,不过其他六足则伸展向外,模 拟成海藻的外观。

显而易见,章鱼的腕足并没有关节,也没 有什么骨骼或骨骼肌,但它却做到了这一点。 生物学家们认为,章鱼的这种腕足活动方式非常独特,它的伪装“功力”的确需要一点点 “脑筋”。

原来,章鱼具有“概念思维”,能够独自解决复杂的问题,这种能力使其具有用 两足“行走”的本领。

2.章鱼简短科普介绍

章鱼(学名:Octopus vulgaris),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为章鱼科章鱼属(Octopoda)动物的总称。

因其头上长有八腕,且腕间有膜相连,长短不一,腕上具有2行无柄的吸盘,所以称作“八腕类”。是海洋动物,不属于鱼类。

属于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蛸亚纲 八腕目 无须亚目 蛸科(章鱼科)蛸属(章鱼属)全世界章鱼的种类约有650种,它们的大小相差极大。 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章鱼的头胴部约7~9。

5厘米,头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短蛸的腕长约12厘米,长蛸的腕长约48。

5厘米,真蛸的腕长约32。5厘米。

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 腕的基部与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

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锉状的齿舌,用以钻破贝壳,刮食其肉。最熟知的章鱼是普通章鱼(O。

vulgaris),体型中等,广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海域,栖于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缝隙中,喜隐匿不出。该种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者,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

最小的章鱼是乔木状章鱼(O。 arborescens),长约5公分(2寸),而最大的可长达5。

4公尺(18尺),腕展可达9公尺(30尺)。乔木状章鱼很有力气,腕手上直径为2。

5毫米左右的一个吸盘可吸住48克重的物体,身长1。 5-2米的章鱼,吸盘直径约为6毫米,吸重力为100多克。

它们往往能拖采超过自身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块。章鱼不仅可连续六次往外喷射墨汁,而且还能够像最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变得如同一块覆盖着藻类的石头,然后突然扑向猎物,而猎物根本没有时间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章鱼能利用灵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缝及海床间爬行,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澳洲墨尔本大学的马克·诺曼,在1998年于印尼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河口水域发现一种章鱼能迅速拟态成海蛇、狮子鱼及水母等有毒生物,避免攻击。

肉食性,以瓣鳃类和甲壳类(虾、蟹等)为食,有些种类食浮游生物。 这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因为稳定的结构肌红蛋白是章鱼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它与龙虾拼个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夺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资源,虾青素是最强的抗氧化剂,是保证肌红蛋白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条件。

根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Francesco Buda)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都富含虾青素,熟透的虾、蟹、三文鱼为代表鱼类等的天然红色物质就是虾青素。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搜索“章鱼百科”。

3.章鱼具有什么特性

章鱼被人类称作是无脊椎动物中最聪明的,属于八腕目头足类软体动物,浅海是它们的分布区域。

章鱼与蜗牛是近亲,但是它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比蜗牛强很多。 章鱼的个头相差悬殊,小的仅5厘米长,大的长达5。

4米,腕9米。章鱼的脑袋和眼睛都很大,嘴与鹦鹉的嘴相差不远。

在章鱼的头部周围,长有8条腕,每条腕上长着两排吸盘,这能够帮助它们更好地固定在它们所依附的物体上,而腕足上的触觉器官和味觉器官则起着判断食物味道的作用。 在章鱼的体内,存在着一个很奇妙的推进系统。

在章鱼的颈部,长着一个与炮筒相似的管子。当章鱼在活动的时候,从这根管子里喷出来的水流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能够反向推动章鱼前进,原理就和火箭的发射一样。

这样的推进系统有利于章鱼以极快的速度捕食,同时还能够在遇到敌人的时候快速逃跑。不过,它们依旧会受到不少伤害。

章鱼除了快速逃跑之外,还有以下3个避敌的绝招: 章鱼第一个避敌的绝招是变色。章鱼的神经系统能够控制自己表皮的颜色。

当敌人入侵的时候,章鱼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者变成与环境颜色相融的颜色,蒙蔽敌人;或是变成奇怪的颜色,吓退敌人;或是利用颜色来传递信息,通知自己的同伴。 章鱼在变色时候可快可慢,同时,不同的颜色可反映出章鱼的情绪,如白色是恐惧的反应,红色是愤怒的反应。

章鱼避敌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喷墨汁。章鱼身上长有墨汁腺和液囊,并且与相互系统是相通的。

当章鱼遇到危险的时候,体内就会产生一种褐色或者黑色的液体,通过液囊进入到肛门,然后通过肛门释放出来。 当这种液汁释放出来的时候,不仅会有烟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敌人,这样的话,章鱼就能够顺利地逃走。

章鱼的第三个避敌绝招是断腕。当章鱼的敌人非常强大或者是章鱼自觉难以脱离险境的时候,它们会自动断掉腕足,以此来迷惑敌人。

因为断掉的腕足在断掉之后依旧会剧烈地扭动,所以往往能够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章鱼在断腕的时候一般是在腕足的4/5处断掉,自断后,伤口自会愈合。

大约几十天后,新腕足的长度就能达到原来的1/3。 冬季是章鱼的繁殖时期。

每到这个时候,雌性就会将卵产在石下或者是洞穴中,然后在一旁守护着,并用自己的吸盘将卵洗干净。章鱼每次产下的卵数量一般为10万枚左右。

经过4〜8个星期之后,形似成年章鱼的小章鱼就诞生了。小章鱼在幼年的时候会与浮游生物漂流一段时间,随后就待在水中捕食虾蟹,慢慢成长。

章鱼在平时喜欢把自己藏在一些空容器中,人们发现了它们的这一特点之后就利用它们来打捞物品,因而它们被人类称作是“打捞高手”。 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利用章鱼的这一特殊嗜好的呢?在19世纪初期的时候,日本皇室的一艘满载着高丽珍贵瓷器的船在日本海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整个船都沉到了水底。

事情发生了100多年,但是没有谁根据对生活在野外的鸦科类动物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鸦科类动物都懂得储存食物。 它们在储存食物的时候会选择垃圾堆、树上的小洞或者建筑物作为储存地点。

在将自己的食物藏好之后,它们会在食物上面铺上一层石头或者树叶作为遮掩物。幼年的鸦科类动物会把一些石头、树枝以及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像储存食物一样藏起来,这样的行为或许对以后更好地储存食物有帮助。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人工饲养的渡鸦类、鹊类和蓝鸦类个体似乎也存在着储藏食物的特性。 出现在鸦科类动物身上的这种储存食物的现象及其程度在不同种类中也各不相同,同时,储存食物的意义对于不同种类来说也不相同。

对于竺鸦,如星鸦和蓝头鸦等来说,储存食物的行为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们生活的栖息地在冬天的时候食物极度缺乏,如果它们的食物储存不够,那它们就活不过冬天。 此外,在储存食物的时候,其方法也要因环境而定。

对于生活在美国和加拿大北部针叶林中的灰噪鸦来说,它们在储存食物的时候不能将食物储存到地下,因为它们的栖息地在冬天的时候冰雪覆盖,地面上的冰很厚,如果将食物藏在地下,冬天的时候会取不出来。因而,它们利用自己的 能够潜到海底去寻找这些珍贵的宝物。

当时,有人提议让章鱼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人们在章鱼身上绑上了足够长的绳子,然后将章鱼放入海中。

章鱼入海后,发现了当年那些漂亮的器皿,因而非常高兴地钻了进去。正当它们还在享受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将绳子慢慢往上拉,最后终于将一些珍贵的瓷器打捞了上来。

4.章鱼具有怎样的伪装本领

章鱼是生活在水中的中型掠食动物的最好选择,因为章鱼身上的肉多,而且不会使捕食者在吃章鱼的过程中出现什么不舒服的症状。

章鱼最常用的防御手段就是在白天的时候尽量不出来活动,只有到了晚上的时候才开始觅食。 20世纪9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的两名水下摄影师在水中拍摄的时候发现了一只躲藏在阴暗处的章鱼。

当时它们看到这只章鱼的时候以为它是一只比目鱼,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章鱼。发现它的时候,它的8条腕足都卷起来了,双眼翻白,伪装成已经死了的样子。

章鱼能够变色、变形,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而伪装成不同的生物。 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拍摄到了很多章鱼变形后的各种各样的照片。

根据现有的照片可知,它们伪装成的生物种类很多,海蛇(章鱼把8条腕足中的6条朝下藏起来,将另外两只留在外面,任其在水中漂浮)、寄居蟹、黄貂鱼、海百合、海参、蛇鳗、海星、魔鬼蟹、螳螂虾、鲇鱼、大鳄鱼、水母和沙葵等都是它们模仿的对象。因而,总是会有这样的场面上演:一只“比目鱼”突然变成章鱼,向猎物发动攻击。

章鱼知识点

标签: 知识点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