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bdqnwqk1年前学者12

“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这是朱熹解释论语时说的话,意思是:要求学者在“周”和“比”两方面体察,审辨其中细微的区别而有所取舍。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朱子《论语集注》的注解为:“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世界是平的吗

该书作者,纽约时报最为著名的专栏作家之一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书中花去大量篇幅,谈论一个已经因技术进步而变得“平坦”的世界中,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如何从中获益,得以在从未有过的平等格局中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 本书的主题: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无可阻挡,美国的工人、财务人员、工程师和程序员现在必须与远在中国和印度的那些同样优秀或同样差劲的劳动力竞争,他们中更有竞争力的将会胜出。 这首先是一本行文优美流畅、非常可读的著作。从弗里德曼在印度的旅行开始,他带领我们进入了发现之旅,在随后的章节中,他列举出了导致世界变平的十大因素:政治的、科技的以及人类思想上的种种变革。 面对一个平坦的世界,弗里德曼的态度是乐观的:他认为扁平化的世界经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发展中国家将从中获益,而它们的崛起也并非如许多“威胁论”者危言耸听的那样,令西方受损——除非后者不思进取,停留在冷战思维和埋怨之中。 最后,他注意到了矛盾的另一面:恐怖主义和“邪恶势力”也同样将从变平的世界中受益,从而更难于防范。但其态度仍是一以贯之的:通过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竞争与合作,而不是打压和排斥,将能使对抗因为成本太高而被放弃,从而促进世界和平。 我们显然会想起约翰·格雷,想起施蒂格利茨,想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和《全球化及其不满》。这两位更关注思想深度的学者显然对于全球化有着和弗里德曼不同的看法。问题的本质就在于,这个世界是否确如弗里德曼所说,是“平”的。格雷和施蒂格利茨几年前对全球自由市场的批评今天对弗里德曼依然有效——尽管全球化在所难免,但它并不等同于全球自由市场。依据不同的标准,前者最早可以从公元1000年就算开始,而后者则是由西方国家推动的、对其自身有利的政治纲领。在造成了一些“平地”的同时,它也使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变得更加崎岖。 一个不算微妙的语境变化存在于《世界是平的》和上述另外两部著作之间:在弗里德曼撰写本书之际,印度和中国正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崛起,IT外包和制造业向这两个国家的集中造成了美国和欧洲的担心。而格雷和施蒂格利茨看到的,则更多是由世界银行和IMF推动的自由市场试验在拉美国家中的破产。 在一个较为基本的问题上,我们发现,弗里德曼与本刊一贯坚持的建设性立场不谋而合:与其坐论全球化究竟对谁人有益,不如抛开成见,思考如何从其积极效果中获益。这也就是我们之所以坚持“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的朴素逻辑。 中文版看 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 ——《商业周刊》 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 上建议,进公司前应该先读《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学院甚至要求新生来报 到前就先读过《世界是平的》。 ——《财星》 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伟大 著作的标志之一是它可以让你从新的角度看事物,托马斯·弗里德曼显然成 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其具有挑战性的论述中,他告诉了我们这个崭新的 世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现了弗里德曼深入浅出地分析深奥的经济现象的才能以及他洞 察世界发展潮流的天分……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弗里德曼对平坦的世界 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他的文字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和潮流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历史将会怎样发展,但是这本书无疑会激发起读者展 开丰富的联想。 ——《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本必读书,弗里德曼解释了全球化为什么以及怎样产生了偏差。 ——微软网络杂志 作为世界上最好的报纸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拥有熟练的技巧,对各种现 象进行分析,找出其间的联系,并据此得出精练的观点。通过细致的描述世 界经济生活中大量的令人惊奇的现象,他为读者呈现出全球经济体的发展速 度、密切合作和复杂性……对于任何一位想了解下一阶段世界平坦化进程将 把我们带到何方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独立报》

标签: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