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康雍乾盛世”乃是名不副实的弥天大谎?
“康乾盛世”的真实性长期以来备受质疑。
皇帝也作弊?我们从乾隆王朝,发生在乾隆皇帝身上的“皇帝作弊”典故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个叫尹壮图的翰林,赴京述职途中,看到了沿途官员奢靡腐败的现象,迫不及待地向皇帝打“小报告”,希望能纠正刹住这些不正之风,可面对大臣的谏言,乾隆皇帝心虚,不敢承认官员的腐化堕落,这简直是打脸的事情。尹壮图为了证明自己所述为真,请示微服私访取证,惩办涉事官员,但乾隆严令,必须大张旗鼓地去查,偷偷摸摸地做事不光明正大。
这边厢,“钦差大臣”刚出发,那边厢,皇帝立马派人五百里加急去“走露风声”,让涉事官员早做准备迎接。数月后,尹壮图被迫辞官回家“养老”。
乾隆掩盖了什么?他交了一张不合格的答卷,试图把“盛世”疲态遮掩起来,谁曾想,欲盖弥彰,反而适得其反。
事实上,质疑“康乾盛世”真实性的不乏名人。比如,民国时期以针砭时弊著称的一代大文豪,鲁迅先生。他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这是文字狱的产物。民国时期,都不提康乾盛世,甚至于认为,这是清廷御用文人或者遗老遗少的杰作。近年来,所谓“康乾盛世”,不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而且它还被请出了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些事实,也更印证了这场持续多年的大讨论,已经接近尘埃落定的结局——未来,以“康乾之治”或者“康乾治世”的面目出现,肯定其一定的成绩,而不是浮夸,这才是客观和真实的历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承认“康乾盛世”?事实上,“康乾盛世”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最先是被外国人提出来的。
这个外国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当时的一个公使,来自英国的马嘎尔尼。
他最直接的证据是,盛世里的人们不应该是“野蛮愚昧落后”状态的中国人,但真相让他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谓,眼见为实,马嘎尔尼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他确信,清国已经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半野蛮人”国家。
在他看来,一个处于半“野蛮人”状态的国家,是连基本的文明条件都不具备的,何来盛世之说呢?
这个无情的现实环境更无情地击破了马嘎尔尼对中国曾经魂牵梦绕、推崇备至到无以复加地步而一直“追逐的梦想”——遍游大清国梦。
而他留存于世的洋洋洒洒数万言的公文书稿都无法和之前的梦想相互印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马嘎尔尼会是多么地失落?他心里的阴影会是多么巨大?
换言之,如果康乾盛世真的存在,为什么他所过之处,一片荒凉,到处是破败景象?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他们扔掉的腐败食物,当地人都争抢,一哄而上,显然,这些人饥饿太久,饥不择食。
这样的情况和现象在他所经历过的地方,屡见不鲜,印象极其深刻。他把这些“野蛮落后”现象归结为“鞑靼人”统治的结果。
基于此创作的《马嘎尔尼回忆录》成为当时欧洲人认识大清国的一个窗口,也是同时期的一部畅销著作,只是更加扩大了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无独有偶。
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外国人,同样是英国人,有着传奇一般的中国经历,他是一个被称为“外国版顺溜”的“洋兄弟”,他的描述,更是把大清国的腐败落后状态,展现得淋漓精致。
这个人,叫“呤唎”。他是一个亲身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成长为坚定的抗清战士的学者型的洋人。他有很高很好的学术思想见解,来到中国后,不但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反清运动,更是亲自深入大清国的民间搞调研,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洋人见到的大清国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呤唎,他对清国人的精神状态做了详尽描述,并大加挞伐。
通过他流传后世的著作——《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的历史真相官,用自传体的形式,解开了很多真相。
上述文字,清晰地剖析了中国社会当时落后的现实状态和深刻的根源。而同时期的太平天国管辖区,却让这个拥有“第三者“身份”的国际友人刮目相看。他大胆的称赞这些地方的人们,是“自由人”!这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能以一个国际志愿者身份加入太平军,而且,他的妻子也牺牲在抗清战场上。
外国人如此不认可大清国的盛世,我们的学者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张宏杰先生是研究清朝历史多年的青年学者,在清史研究上建树颇丰。他最著名的一本著作,《饥饿的盛世》把清朝的饥饿落后,剖析得淋漓尽致。
他认为,清朝不但落后,而且,非常普遍。另一个著名学者,周思源也对清朝所谓康乾盛世提出了质疑。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指出,康乾盛世概念,本身存疑。
根本原因,就是这个概念是大清国皇帝自己提出来的!
这个皇帝就是,康熙。康熙少年登基,一生在征战中度过,在位62年里,对自己的统治“经验”是相当满意的。他提出了盛世观。雍正乾隆继承了他的祖训,把盛世作为史料宣传。
所以,他们提出的“盛世说”本来就是一个经不起考证的笼统概念。作为帝王,他们一言九鼎,说一不二,没人敢反驳。而基于清朝档案的“盛世”无疑是一种自吹自擂的夸大其词,没有实锤!
看看央视统计,古代粮食的人均占有量,清朝不及明代,仅仅780斤。最好的还是宋代,1457斤。
正是如此,学者们在对国内外进行了横向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身处18世纪“世界文明”发展浪潮之中,乾隆时代竟然还是一个“只有生存权而毫无发展权的所谓盛世?”。
更有研究者认为,“纵向比较国内外,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民众被剥夺得最干净、意志被压制得最靡弱的时代。”
比较同时代的英国,普通英国农民一年消费后,可以剩余11镑,合44两白银。而一个大清国的农户,年收入32两白银,年支出却是35两白银。负债3两,如何活得过明天?所以,它的贫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者指出,“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那么,各位,这样的时代,你还欣赏它吗?你还崇拜它吗?你还要强词夺理地说它是一个盛世吗?然而,时至今日,还有人罔顾事实真相而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天朝上国的黄金时代”,打脸不?难道你不觉得荒谬可笑吗?
概括起来,乾隆时代,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
当代的国家清史项目对“康乾盛世”尚无定论,依然还在论证中。而国外的新清史也对盛世说正在提出新的看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民智开启,对历史的深入反思,对所谓“康乾盛世”一定会作出公正结论的!
“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方为盛世之象。如果一个所谓盛世,饿殍漂地,战乱不断,没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纵然人口剧增,疆域辽阔,如何做到繁荣富强?
“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里,但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
论盛世芳华,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