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科学更高级的知识形式是什么?

bdqnwqk1年前基础10

我觉得知识不分高级不高级,只分适不适应这个环境。

进化论的启示其实如果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我们人无非就是一副皮囊,具体长啥样,啥性格等等都是基因说了算。所以,其实自然选择的对象也可以理解成是基因。那什么样的基因能够存活下来呢?那就是能够适应环境的基因,也就是进化论里那个最适者生存的道理。

知识即基因知识其实和基因一个道理,知识之所以能够被流传,说白了就是被人类选择下来,并流传下来。试想一下,曾经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最后能够流传下来的有多少?道家被刘邦所喜好,流传了,后来唐朝也喜欢道家,尤其盛唐的时候;儒家被汉武帝所喜好,流传了下来。而中国大多数的皇帝外儒内法,所以法家这支一直生生不息。当然,还有周易,诗经等等,都在不同的场景被需要。

所以,知识能够流传下来,并不是高不高级,而是最适者生存,或者也可以说供需关系决定的。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用吗?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否有用”的问题,本质上对“科学文化知识”之于“人”(这一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主体)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价值判断问题。在更深层次意义上,这种“有用”和“无用”的价值判断,其还隐含着可以直接度量的价值(有用)和不可以直接度量的价值;隐含着对“个体有用”和“对集体有用/社会有用”等。简单来说,“可以直接度量的价值”即个体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的自身的素养,实现人力资本增值,进而在与外部社会的交往中获得更多有形和无形的收益;“不可直接度量的价值”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个体潜移默化的、思想层面的濡染和影响,进而在个体与外部世界的交往的动作、语言、神态、思维范式等方面的提升和改进等等。

所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与效用,既可能在个体的生活中、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直接的体现,也可能会间接地在个体发展、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加以间接体现。诚如电影《卡萨布兰卡》的导演迈克尔-柯蒂斯所言:“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换言之,任何个体的气质里,也都藏着其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学习过的科学文化知识。

当然,从辩证的角度看,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更多只是一种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且许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当知识被那些“不能作为自己道德准则监护人”的手中时,也难免会出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损大多数人利益、有损人类福祉的情况。

返回列表

上一篇:怎么用皮肤

下一篇:空间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