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的知识点
1.中国古画的分类
国画的分类
山水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雄名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工笔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传统
中国画画龄以千年计,形成了一套笔法、构图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称为传统绘画。
现代
近代中国画家,参考西方绘画以及现代派的作品,将其精华融汇于中国画之中,至于更有抽象式的新派国画,其用色、构图等都与传统绘画大相径庭。
2.中国古画的分类
中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历史发展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3.古画鉴别
不是太清楚 要是用好点相机照 还能看看 这个东西必须得 看到原物才能下结论 要不 光上照片没用 希望对你有用 最好带到你门家附近能鉴别的地方 千万别乱找人看!!!!!
〔清〕(一七六四至一八四五)程序伯文集作(一七六三至一八四四)今从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初名榆,字叔枚,更名杜,字叔美,号松壶小隐,亦号松壶,亦称壶公,号居士,钱塘(今杭州)人。树弟,官主事。性闲旷洒脱拔俗,好游,足迹几遍天下。工诗宗岑、韦。善书、画,书摹褚、虞。山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幽秀细笔,尤得力于文征明。过于细弱,缺少魄力。花卉法恽寿平,人物、仁女靡不精雅。间为金碧山水尤妍雅绝俗。画梅师赵孟坚,幽冷疏散,可与金农、罗聘并驾。有皋亭送别图卷藏故宫博物院。着松壶画忆、画赘并诗存。卒年八十二。《练川中人画像小传、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
4.中国著名的十二古画
唐人宫乐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48.7 厘米 横 69.5 厘米 本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
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
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她们打着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卧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惊扰到!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签题标为「元人宫乐图」。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有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另外,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亦在在与晚唐的时尚相侔。
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宋/范宽/溪山行旅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 206.3 厘米 横 103.3 厘米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
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
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
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宋/郭熙/早春图 轴/绢本/浅设色画 纵 158.3 厘米 横 108.1 厘米 郭熙(活动于西元十一世纪),河南温县人,神宗时为宫廷画师,早先曾经为京师几个重要的宫殿与寺庙绘制大型的屏风画或壁画,深受皇帝赏识,后来升迁为翰林图画院最高职位的「待诏」,制作了许多大型山水画。他擅长巨障长松,烟云变灭之景,山石用「卷云皴」,树木作「蟹爪」状,创为一派。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着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在线,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
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宋/黄居/山鹧棘雀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97 厘米 横 53.6 厘米 黄居(西元933~993年以后),为四川成都人。
字伯鸾,五代花鸟名家黄筌之子,继承其父双钩填彩的风格。黄筌父子之画且成为宋初图画院比较画艺优劣的标准。
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
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
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
而具有图案意味的布局,有着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宋/崔白/双喜图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93.7 厘米 横 103.4 厘米 崔白(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濠梁人(今安徽凤阳东)。
擅长道释、人物、山水、花木、鸟兽,尤精于花鸟。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
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性机灵,喜群聚,有卫护领域的习性。画面上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似欲回应经此路过不行吗?三者动态与其唿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韵律动感。
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添增了活泼生动的神韵。这种自然生态中的景象,不是从笼槛中能观察到的,画家必需具备精湛的绘画描写能力,而且时常到郊野观察,在偶然中见此生动有趣的一幕,遂以精练的技法忆写稍纵即逝的景象,再参考平时曾画过的相关画稿,或继续观察描绘,始能慢慢完成工谨详实的作品。
画成于嘉佑辛丑(1061)年.宋/李唐/万壑松风 轴/绢本/设色画 纵 188.7 厘米 横 139.8 厘米 李唐(约1049~1130后,另一说约1070~1150后),河阳三城人,字古,北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靖康之难后,中原纷乱,建炎年间(1127~1130)李唐渡江至杭州,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画院又重入画院,授成忠郎,为画院待诏,赐金带。
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高龄的李唐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
5.古人怎样鉴赏古画
1、纸绢鉴定
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绢和纸的鉴定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
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2、印章鉴定
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定书画的佐证。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
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
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
3、题跋鉴定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真古画而配以定人的伪跋,或伪古画而配以定人的真跋,都是常见之事。画上如有作者同时人的题跋,应当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情况从书画本身并不见得能知道,而须从一些题跋中去探索。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避讳。
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
扩展资料: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领域中,尤其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各种艺术,都有一种互相关联的现象,尽管它们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现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尽相同,但那些不同门类艺术的艺术气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达的民族性格的特点,在神髓上却有相通之处。
譬如建筑与服装,都以宽博严肃为基调;桌椅陈设,都以方整对称为基调;乃至文学语言上竟自出现世界各族语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这是汉民族文化中特别讲求的对称美。因而,对称的要求贯穿于大部分这种文化艺术。体到书法和绘画,更具有某些独特的内在的关联。
描绘人物只用单线条,并不借助阴影,面颊上加上几道线,性格就特别突出,这就叫做“传神”。“传神”一词,在绘画领域中也并不专指人像写真,它也常被用在画其他物像上,如“为山水传神”、“为花鸟传神”等。
用这个词主要是指摆脱物像的一切细节,而要抓住它们的整体要点。所以许多“写意”的人物,并没有被观者误为猫狗;一抹远山,也没有被观者误为纸上的湿痕。尤可注意的,画树干、花头、山峦、衣褶,宁许它不尽相似,但不许它的笔触瘫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画鉴定
6.形容古画的词语
关于绘画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笔精墨妙】: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笔下春风】: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惨澹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
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 【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丹青不渝】: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
始终不渝,光明显著。【丹青过实】: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形容绘画技艺高超。
【点屏成蝇】: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雕冰画脂】:在冰上雕刻,在凝固的油脂上绘画。
比喻白费工夫,劳而无功。【东抹西涂】: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同“东涂西抹”。
【画角描头】:刻意描绘,使轮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画脂镂冰】:镂:雕刻。在油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
比喻劳而无功。【浑然一体】: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混然一体】: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家鸡野雉】:雉:野鸡。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风景;助:帮助。自然景色的帮助。
形容清雅、拔俗的诗文、绘画都借助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开佛光明】:指雕塑或绘画佛像,最后点眼睛。
【历历如画】:形容描述清楚、生动,犹如绘画一般。【历历如绘】:形容描述清楚、生动,犹如绘画一般。
【落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拈毫弄管】: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舐毫吮墨】: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
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疏密有致】:疏:稀疏;密:茂密;致:情趣。
指园林的布置或绘画的布局有稀疏浅淡处,也有茂密浓重处,很有情趣。【吮墨舐毫】: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
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唐临晋帖】: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
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兔走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见“兔起鹘落”。【误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下笔风雷】: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胸次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
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有丘壑】:丘:山丘;壑:山沟。
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胸中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
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
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
【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溢于楮墨之表】:楮墨:纸墨。诗文、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超出纸墨之外。
7.古画鉴定请内行人士讲解一下有关该作品的相关知识
“讲解一下有关该作品的相关知识”: 这是唐代壁画《马球图》,存于陕西省乾县李贤墓道西壁,纵180厘米,横155厘米。
画工在这组壁画中,着重描绘了五位打马球者激烈争夺马球的一瞬间。引人注目的是:最前一人骑飞驰的枣红马,左手紧执缰绳,右手执偃月形鞠仗,回身奋力击球;另一人骑白马回首看球。
在他们之后紧跟两骑,四蹄腾空,骑马者执鞠仗,奋力追逐。画工极为精巧地利用了空间效果,把马的前后奔驰及人物正、背、转侧的动态,处理得相互呼应,绝不单调呆板。
紧接在五骑之后是大队的马匹驰骋而来,有一马奔驰在山谷之中,被山所遮挡,山顶仅露出骑者的头部,而马的臀部和腾起的后蹄则露在山外,静态的山和奔驰的马形成了静与动的鲜明对比。 画面最后一人身着淡绿色长袍,红色翻领,骑一匹枣红马,但没有持鞠仗,可能是一位观者。
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峭石及几棵孤零零的古树,皆采用勾勒设色,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趣。画面有着十分奔放活泼的气氛。
画工用笔老到,所用线描遒劲流畅,寥寥几笔,人物的形象和服饰便被刻画出来。 尤其是马匹画得非常精彩,利用线的刚柔轻重、转折虚实,将膘肥体壮的体态刻画得十分真切。
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方面,还是人物、马匹的绘画技巧方面,都能显示盛唐绘画已趋于成熟。 马球,又名波罗球,源于波斯(今伊朗),唐代开始传入我国,得到唐太宗等帝王的提倡,在封建官僚贵族中非常盛行。
唐代画家韩干曾以打马球活动为题材画过《宁王调马打球图》,现已失传。因此,保存尚完好的这幅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了解中外友好往来和古代马球运动的发展都是一份可贵的资料。
附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