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法战争清帝国赢了,还把越南让出去了?

bdqnwqk2年前问题6

1884年,左宗棠得知中法战争吃紧,果断临危受命。拖着73岁的病体,坚持前往福州坐镇指挥,收拾马尾海战的残局。并且积极支持越南地区的中法战争。

可是正当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的骚操作出现了,他不仅要求撤军,而且还在1885年跟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

这是什么情况?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难道说李鸿章的手签不平等条约习惯了吗?

左宗棠得知以后,拍着大腿大骂道: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十个法国将军,比不上一个李鸿章能坏事的!6个月后,左宗棠去世。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分明在越南打了胜仗,为什么不仅没能收回越南的统治权,反而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呢?

一、镇南关大捷,迫使法国总理辞职。当时法国在越南和海上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这个时候法军已经打下了谅山,正在攻打镇南关。

由于后勤没跟上,所以法军暂时退去。这期间,老将军冯子材带着一帮人在镇南关周围开始筑墙挖战壕,等待法军的到来。

法军似乎对真那关志在必得,所以来了就往上冲,结果遭到了冯子材的顽强抵抗。冯子材不仅在镇南关击败了法军,而且还相继收复了文渊、谅山。

而法军一路逃窜,就连统帅尼格里都受了重伤,副将赫本哲更是当场被冯子材的人给宰了。可以说这一战的胜利,把法军的气焰都给浇灭了。

这个时候的法国总理费里旋也不得不选择辞职,由此可见法国算是吃了大亏。可就算是这样,李鸿章还是千辛万苦地跑去跟人家签不平等条约了。

二、李鸿章的主张是:乘胜即收。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趁着刚刚打了胜仗,才能把清朝的主权卖个好价钱!这就是堂堂柱国大臣该有的心思,说实话,哪怕是一个士兵,都不可能有如此无耻的想法。

可是没办法啊,从慈禧到李鸿章,再到下面那些大臣,哪个不是被洋人给打怕了的?尤其是以慈禧为首脑的这帮核心贵族,他们觉得只需要保住自己的利益,甭管清朝签订多少不平等条约。

由于清朝贵族们唯一所想的,就是保住自己割韭菜的权力,哪怕韭菜地被人家搞走一部分也没关系。所以这次李鸿章又跑去主动找人家签约了。

法国这边给驻越法军追加了5000万法郎的军费,扬言要找清朝报仇雪恨。受了这点委屈就要报仇雪恨了,那清朝被你们列强欺负了那么多回,他们该找谁报仇雪恨?所以说洋人永远都是双标。表面上一个个人模狗样像个贵族,实际上他们哪个祖先没做过强盗?

在李鸿章的坚持要求下,法国不得不选择继续在条款上欺负清朝。由于清朝如此乖巧的态度,使得法国人也有些错愕。

三、《中法新约》签订的背后,还有英美的操纵。法国这边知道清朝要丧权赔钱了,所以果断收兵。毕竟不动武就获得大量权钱,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于是法国撤销了对台湾、北海的封锁,也撤回了北越的驻军。但是为这件事,清朝所付出的损失可不小。在《中法新约》中,清政府不仅失去了自己在越南的宗主国特权,而且还要开放中越边境,作为贸易通道。

从此以后,越南就不归清朝保护了,转而倒向了法国。而这一条约的签订,注定了中国西南门户的大开。自此,沿海、西南都被列强撕开了口子。

而这背后,英美等列强,其实也是在暗中相助法国的。他们担心清朝的任何一场胜利,会激发中国人的自信心,从而开始对各国列强做出强硬的反抗行为。

这是列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想要从四面八方来瓜分清朝,不愿意看到清朝打败任何一个列强,哪怕这个列强当时正在与他们为敌。

四、越南自己本来也想投靠法国。那个时候的清朝自身难保,甭说以宗主国的身份,保护越南了,就连自己的土地都在各种被割让。

虽说中原王朝保护越南,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是这个时候越南,肯定还是在考虑其他退路。当时越南的阮氏王朝,早就已经开始跟法国那边腻歪起来了。

按照道理,遇到法国入侵,阮氏王朝应该积极地与清朝合作,将法军赶走才对。可是阮氏王朝这帮人却奇葩地表示,他们保持中立!

大哥啊,这是帮你们打仗,你搞什么中立啊!其实中立的态度,就是倒向法国的意思。因为他们也知道,清朝也是被欺负的命,倒不如找个大靠山。

他们跟清政府一个德行,只要自己在越南依旧有割韭菜的资格,那做谁的附属国不是一样呢?所以说阮氏王朝不配合清朝,也是清朝放弃越南保护权的重要原因。

这个阮氏王朝,先做了法国的代言人,后来日本入侵后,他们又做了日本的代言人,1945年,终于被灭掉了。

总结:李鸿章的责任在哪里?倒不是说整件事都是李鸿章一个人的主意,最终拿主意放弃越南的,肯定还是慈禧太后。但是他作为宰相一般的人,难道不应该规劝君主保住领土,保住主权吗?

李鸿章不是这样的,他知道慈禧心里想些什么,所以他也积极地配合慈禧。只要保住慈禧集团对清朝的统治,哪怕签再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他李鸿章都干得出来。这就是李鸿章在这件事里的责任!

他配不上宰相这个称呼,只能做一个迎合君主的跳梁小丑。还有人说什么老年方知真中堂,我呸!他的确不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贼,他的责任在于他没有努力规劝君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当然了,如果规劝了,可能他就是被排斥到朝堂之外的第二个左宗棠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