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提高学生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
1.教育心理学中有关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中没有关于促进知识整合的理论,只有促进知识的迁移。
知识迁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需要我们创设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记忆与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的迁移条件
(1)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例
(2)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伯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逻辑处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迁移效果就越明显。
(4)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例如,学生在翻译“他们在教室”句子时,受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容易译成“They in the classroom.”而英语则必须要有表示存在的be动词are。正确译文是:“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
(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学材料细节,对新材料从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感知,对其进行深加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人是发展变化的,方法也必须变化,原来有效的方法。如果永不变化,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成为无效的方法。知识迁移离不开主体——人的参与,知识学习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建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激发起来,那么,所学的知识迁移就无从谈起。况且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因此,要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多种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内、课外结合培养迁移能力
Prenzel与Mandl认为,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也就是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理解知识的意义必须离不开对知识的应用。知识被应用的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多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等。要让学生在各种接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运用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保持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还与社会情境相联系,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直接接触,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增长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4.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迁移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知识迁移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广阔空间。只要掌握该方面的操作规程可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室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可以模拟现实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境界,使知识能更有效获得广泛迁移。
2.教师应采取哪些教育措施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
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大体有这么几种:“表扬表扬他(她)”;“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有感情!”;“你听得真仔细!”如果学生第一次听到上课老师表扬他(她),他(她)会十分高兴,如果次数多了,学生听了会毫无感觉,还有可能失去激励的作用。
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一、多一点鼓励与表扬 《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
如:“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可夸他们“发言声音响亮!”“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如:可以肯定学生的交流成果;可以肯定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态度;可以肯定学生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们的行为意识;可以肯定学生勇于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在一堂三年级语文课中,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个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
老师接着说:“相信你一定会桃李满天下。”一个学生说:“我的理想是当飞行员。”
教师说:“希望你早日飞上蓝天,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受到极大的鼓舞,纷纷高举小手跃跃欲试,可见,老师富有激情的鼓励,不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还传递给了学生更多的语言信息。
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二、多一点诙谐与幽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很快就把别人说的变成了自己的。”
有的老师见学生能读出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会夸奖道:“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合作成功的小组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乖乖!真的有效!”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遇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何等的幸运,三、多一点商榷与探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不喜欢老师尽是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着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
我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时,当一位学生说他看到妈妈冬天做家务手都冻肿了,于是想克隆出许多保姆。教师亲切地问:“那你想过没有,保姆也是人呀,难道她的手就不会被冻肿吗?你关心妈妈也要关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愉快地点了点头。
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朗读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这样一些商榷的评价:“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你认为呢?”“要是你刚才认真预习了,你一定会读得更流利,你说呢?”“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传情达意了,你同意吗?”这些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评价会化解。
3.教师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70年代提出的。
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并得到自我体验。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数学材料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我意识,对该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视、控制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在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基础上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也表现为自觉地对认知过程的监视能力、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后者,即元认知能力,决定和影响着认知能力的发挥与施展。
所以,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制高点,提高元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⒉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以,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主要是对思维活动的监控与调节。这种监控与调节的内容主要有三点:⑴思维方向的监控与调节。
着眼点是保证思维沿着正确的目标轨迹向前推进;⑵思维方法的监控与调节。着眼点是使思维方法适应思维加工内容的要求;⑶思维策略的监控与调节。
着眼点是使思维活动能采取有效策略更好地为学习目标服务。很明显,这三个方面的监控与调节,可以促使思维在活动中表现出优良的品质,可以大大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与效益。
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学生的智力也会因此得到发展与提高。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
从上述两点分析中能够看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学习效益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运行的水平。元认知对策略的选择好,对策略效果的评价正确,反馈调控及时,就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益。
这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效益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元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基本策略⒈提高学生对元认知重要意义的认知。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习的好坏与成功。
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适应,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调控与改进,只有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推进,学习效果才会显著提高。例如解应用题:“新华牧场有山羊、绵羊共650只,其中山羊占总数的30%,后来又买进一些山羊,这时山羊的只数占总数的2/3,又买进山羊多少只?”开始时,学生从山羊的只数上去考虑,于是用650*30%=195只,求出山羊的只数。
又买进一些山羊后,山羊占总数的2/3,即占650只加上又买进山羊只数的和的2/3。但是总数中包含买进山羊的只数,而这正是要求的问题,学生发现这一解题思路有问题。
根据这一自我意识,就迅速控制、调节解题思路,改从绵羊的只数上去思考:从绵羊占总数的70%,得了650*70%=455只,买进一些山羊后,绵羊占总数的1-2/3=1/3,由455只占总数的1/3,可求出总数,由此再求买进山羊的只数就易如反掌了。⒉重视元认知活动的教学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新教材的理解,还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往往充满着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调控与调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在解决问题时计划、监控与评价隐藏起来,而要展现解决问题包括曲折的全过程,用实际行动做出元认知活动的示范,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这样做”的道理与意义,并且学会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对待、如何解决问题。
当然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按照元认知教学示范的要求进行组织,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想法,应先引导学生自由自主地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再进行反思,从而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进行思维的调控,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 ⒊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是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完善的基本依据,应该有计划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例如学习新知,要做到“做(操作)、说(表达)、想(思维、想象)三结合”、“数(数量)、式(算式)、形(图形)三结合”、“听”点拨时要“听知识、听方法、听思维三结合”。
解应用题时要掌握“认真读题、认真想象、认真批划”的策略;“数形结合、双向推理、矛盾转化”的策略以及“解完题认真分析题目特点、总结解题规律”的策略,都应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只有学生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⒋强化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元认知能力是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
此中,训练是元认知能力成长的要害。元认知能力的训练必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
例如教学新知,在。
4.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反思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中,教师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坚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写教学反思还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中积累的教学火花、典型教例、教学一得,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撰写教研论文不可缺少的资料。教师应把握教学的反思过程 1、记成功的经验。
当教师上完一堂经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后,应对自己的课做出客观的,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
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以及配合本节教材补充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事例等等。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用具使用等方面独到之处,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
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大的用处。2、记教学中失败之处及其原因。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课后冷静思考、仔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总结并作好记录,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3、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有些疑难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反馈出来的。
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4、记学生的思维及进步情况。
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各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认识观点、思维能力等。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受学生欢迎,学法指导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作好记录。
这些都是以后教师教学的第一手参考材料,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5、记录再教设计。
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静心沉思。看一下教法上有没有创新、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特点、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进行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教学反思毕竟是以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归宿的,这种循环反复的反思过程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收益。
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当然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
培养反思意识,通过发现问题、自我学习,积累素材,尝试研究、经验论证、互相交流等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5.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教育实际,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真正成为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先导。通过讨论,要重新审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否有所改革、适应形势;通过讨论,要在全体教职工心中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并进一步确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打好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各展其长,人人可以成长”的人才观。充分认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
面对课改新形势,最难适应的还是教师。尽管大多数教师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一到了教学实践中,马上就可能遇到很多的困惑与不适,仿佛不再是执教多年的“老将”,经验与体会变得不再实用,面对新鲜的理论和新奇的教法,一下子成了初入教坛的“新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走,不能以“主人”身份自居,教师既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者”,也不是游离于学生之外的“旁观者”,而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协调者、合作者、帮助者、分享者。角色的重新定位有时候比知识更新更难以适应。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帮助教师摆脱迷茫、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好办法。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外,教师更要学会积极反思,学会交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有问题大家共同解决,失败的教训供同行借鉴,成功的经验供大家分享。每学期末我们都要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自检”。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学习型小组会议,请大家运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分析现有的教育行为的利与弊,对于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做法一律剔除或改正,并通过学期初的教师提案,以及教育教学创新方案设计等活动请全体教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以推进、探索、效益为主题,求实、求恒、求新,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渠道,大踏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评估机制,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正确看待素质教育与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
素质教育应该能激发应试学习潜能,不能把素质教育与语、数、外学习对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该存在于我们的各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之中。不能简单地认为应试抓学科教学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就是素质教育。如果能够通过老师的创造性工作,让抓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就能成为推选素质教育的好形式;反之,如果课外活动内容僵化、形式呆板,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对学生而言,应对考试的能力也是其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一定也能够面对考试取得成功。
2、积极进行考试内容改革,研究和制定实验小学考试改革方案。
学校要积极进行考试方式的改革,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笔试与口试、听试、动手实践结合,考试与考查结合,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分析管理制度,搞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研究,及时召开质量分析研讨会。在非工具性学科期中期末质量考查上要加大力度,在提高试卷出卷质量,体现能力考查上也应多作探索。
3、坚持“科研兴校”,提高科研水平。
平时,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建立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营造教育科研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保障。
4、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要促进 学校具有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各条线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进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形成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达到“五优”的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仍要舍得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各方面办学条件。学校的管理,应把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校进行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自我检查和评估,建立起严格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推动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继续深入,随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决心、才能有能力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学校。
6.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情感”和“创造”是教学的本质。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加强情感性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
2、合理加工教学内容。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3、关注学生生活经验。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
7.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一个学校的尺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语立、文教学方面,鉴于语文学科是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学科,我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须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现在的学生只去记知识,但是不会用知识。就拿这次模拟考试来说吧,其中有“我们学校这次举行了很多活动”一句,有绝大多数学生做错了,可我平时在词语搭配中讲过“活动”要和“开展”搭配,可才实际应用就不会了。所以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必须以“养成习惯”为桥梁,认真抓好“养成教育”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也就是要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由此,学生对于现代的知识,绝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多看书,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在自学过程中逐步达到这样的境地。但是现在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老师面前还看看书,一旦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也就离开了书本,他们根本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玩心较重,再加上他们遗忘得快,造成了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许多我讲过的内容,而且是他们记过一遍又一遍的都失分,而对于有约束能力的学生,在考试中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好成绩,如李博婷93分,明鑫92分等。所以我说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搞好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要有激发性,更要有激情,教师上课有精神,学生回答问题也有精神。教师要为课堂渲染一种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上好每堂课。我在本期上一了堂公开课,同事们听后,在评课中说我上课特有精神,学生回答问题也有精神,有的还说:“你这堂课是不是上过的?你的学生答得那么流利?”我说:“没有呀。”所以说,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让学生高效率地投入,快乐地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搞好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关键。
8.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六条策略
一、求新求变策略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已是常理。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我们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
适当地掌握教学进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教学手段方法要不断更新,富有变化。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可以变换教法,即使同一课中,也要使设计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收放、疏密对比转化,读读、讲讲、练练、议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忌单调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也要富有变化,比如一题多解,突破常规的传统的解法,求异思维,探索新的多种解法;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新的求知欲望。
布置作业切忌重复式的机械性的训练。二、以“奇”取胜策略好奇心人皆有之。
所谓“奇”,就是某一事物所表现的状态异乎寻常,大大超乎人们的想象和原有的经验,这种新的刺激与原有认知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高度的兴奋,产生质疑和释疑的强烈冲动。我们教学如果能以“奇”取胜,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对数”之前,提出一个问题:把一张纸折叠32次后有多高?同学纷纷猜测。有的说有桌子那么高,有的说有一个人那么高……教师说:有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呢!“这怎么可能呢?”大家感到无比的惊奇。
于是教师叫大家算看看。折叠32次后的厚度应为纸的厚度乘以232,这时学生又难住了。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引入设计就是以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总之,新奇的课堂设计,奇妙的教学语言,奇异的事物和奇怪的现象,新奇的解法,奇特的活动都会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向趣味盎然的学习境界。
三、竞争激励策略一般来说,青少年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机制。各式各样的竞赛常常使人忘掉犹豫、忘掉自卑,竞赛可以刺激大脑的活动,竞赛造成热烈气氛。
魏书生当班主任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是竞赛时间。他选择一首诗让学生在3分钟内背诵,看谁背得快,结果有的人2分钟就背出来了。
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同学们说:“因为是竞赛,把吃奶劲都使出来了。”有一次举行数学竞赛:在一小时内,把一本数学书里的42道应用题全部列出方程来,看谁列得好、快、准。
尽管比赛没有奖品,可比起来热火朝天,同学们评价说:每个人都获得一份奖赏——集中全力,紧张思维时的幸福感。魏书生正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这种好胜向上心理的有利优势。
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引导得当,强化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四、情感影响策略人们对真理执着追求背后,都有一股浓厚深沉的情感在支撑,只是这种情感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古人说'亲其师,受其教',就是说教师可亲可敬,学生才愿意接受他的教诲。
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特别喜欢某个学科,不为别的,就因为该科任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循循善诱,热情辅导,经常给他们正面的鼓励,因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所教的学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兴奋的情绪、热情的关注、勃勃的生气,殷切的期望都会转化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由此看出,教师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对祖国、对事业乃至对学生热爱的情感都给学生以熏陶,并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五、亲自参与策略学生对于亲自参与的事情会特别关切,特别有兴趣。
现代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作为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条件和机会,比如尽量做到六让: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例如观察、自学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校正;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而且在参与时要允许学生有缺点、错误,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允许讨论、争论,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活跃的宽松的氛围。六、榜样导引的策略人在社会群体中活动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学校生活中也是这样。
运用榜样导引就是创造和提供接触良好榜样的机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引发对某个方面积极向上的兴趣。组织观看一场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校园里就出现羽毛球热;英语课组织学生会话表演,使一些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放胆讲了起来;教师鼓励敢于提出问题和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使积极创新思维、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蔚然成风……先进人物、科学家是学生的好榜样,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而年龄相近,能力相近的同学更是学生的榜样,因为他们更容易引起相互观察、相互比较、相互模仿、互相学习。
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对榜样的趋同心理倾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创设情境策略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