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是什么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书是什么书?

bdqnwqk2021-08-24学者10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梦溪笔谈》是我国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的传世著作。沈括在晚年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该书是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名著之首,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梁漱溟读什么书

记得我当时颇热心搜集关于书话及读书笔记一类书,三联书店的那一套“书话丛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的。恰好又看到梁先生的这一本《读书记》,就买下来了。关于梁先生,我久闻其名,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我还是在地摊上买的商务印书馆的初版本。在那场“文化热”中,我反复诵读,心向往之。关于他个人的传奇故事,更是令人神往。
这本薄薄的小书,总共十二万字。当时看过之后,似乎有些失望,没有三联的那一套书好看,于是就放下了,这一放,几乎快三十年了。近日清理旧书,又重睹此册,也许是时过境迁和阅历的增加吧,现在读起来别是一番意趣。在经历了社会的沧桑巨变,在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后,当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道德、良心、伦理等以及中国人的精神日益变得惨不忍睹、我们再不需要崇高的时候,读这本小书,真让人感慨系之。
梁先生的这些读书记大都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精心之作,也可以说是他经历了一九五三年、一九七四年的那两次“批判”后的读书的心灵记录。梁先生一生饱读诗书,博览群籍,收录在这里的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然而从这“一角”中,也是很能见出先生的独立思考的。他在卷末的简短的结语中说:“往者愚尝有勉仁斋读书录,兹复为录于此。所读则《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及有关高尔基各书。八九年前得见《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一书深以美之。且自觉于卓娅之为人有所认识,颇思以所笔而出之,以实吾读书录。兹即乘便为之,偿其夙愿。”短短的结语中两产次提到此书,并“深以美之”。梁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至情动人——读〈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版)。恰好我是这一年出生的,换句话说,此书与我们这一代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记得上小学时,就知道这本书。在那个时代,这本书是家喻户晓的。老师在课堂上就经常讲这本书,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那时的必读书和畅销书。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以他们为榜样走过来的。然而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之后,重读梁先生的这篇文章,真是百感交集,概叹万千。
梁先生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叙述苏联卫国战争中壮烈捐躯者青年两姊弟,出于其母亲手笔。二子身为国伤,其尽忠于国之情节自所多详。而为母氏者顾从其自身结缡说起,于其家人间夫妇、亲子、兄弟之情缕缕焉委宛言之,亲切自然,至性动人,由是而知其子忠烈国自有本原,非发见乎一朝,正唯其琐细逼真而临文无枝蔓、无冗,不意存说教,乃所以其感人者弥深也。呜呼!此母固不凡矣!慈爱、孝友、忠贞自昔中国人言之,而如此至文犹不多见,吾是以不能不深深叹美之也。”这样的一本书到底是什么力量竟使梁先生浮想联翩,“深深叹美”呢?接下来梁先生摘录书中许多精采动人的片段,夹叙夹议,点出他们的成长过程,其中特别说到“此母固不凡矣”。梁先生说:“二子固嗜读书,而母亲更懂得读书在他们身上起着什么作用。”于是举出书中一段文字:
在一个未成年的少年人的生活里,每一小时全是很重要的,在他们眼前不停地出现新的世界。他开始独立地思考,他不能不加考虑地便接受任何现实的东西。一切他都要重新考虑决定:什么好,什么坏?什么是崇高、尊贵,什么是卑鄙、下贱?什么是真正的友爱、忠实、公理?什么是生活目的?我是否无味地活着?……书早已不是来帮助休息和消遣的东西了。不,它是朋友、顾问、导师,卓娅小时候曾这样说:凡是书上说的全是真理。但现在她却用很长时间来思索每一本书,她和书争辩,阅读时寻求解决那些使她激动的问题的答案。读完《丹娘·索罗玛哈传略》,我们又读了那永远不能忘掉的、对于任何一个青少年都不能不给以深刻印象的那本讲保尔·柯察金的小说,那本讲他的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小说……在青年时期遇着一本有智慧的、有力量的、诚实的好书,有很重要的意义。而遇着一个新人,就往往可以决定你的未来道路,你的整个前途。
在引完上述这段话后,梁先生说:“正唯母亲是有心的,所以她能体会到青年们的心。正唯青年的心天真,所以易有感受。从书上与前人之精神相通。借前人之精神以感召兴起乎后人。此母可不谓善教乎!”梁先生早年由佛入儒,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育,还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书,被人称为在中国是最敢说话和最有骨气的人。几次触犯“龙颜”,而仍不改其特立独行之风格。特别是在“批林批孔”中,他的那一篇《我们今天如何评价孔子》,直到现在还被人传诵。
这本《勉仁斋读书记》,虽然记录的是他读书思考的一些片段,而他的勤苦,他的努力,他的博览群书,却是早已名播中外。他在《忆熊十力先生》结尾处说:“如我所见,熊先生精力壮盛时,不少传世之作,比及暮年则意气自雄,时有差错,藐视一切,不惜诋斥昔贤。例如《体用论》、《因明论》、《乾坤演》,即其著笔行文的拖拉冗复,不即征见出思想意识的混乱支离乎。吾在《书后》一些文中,分别的或致其诚服荣敬,又或指摘之,而慷叹其荒唐,要皆忠于学术也。学术天下公器,忠厚于学术即吾所以忠于先生,吾不敢有负于四十年交谊也。”你看过这样的怀念文章吗?中国只有一个梁漱溟。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是之谓乎!我不知道我们今天还有没有像梁先生这样的人,虽一家之言,然视学术为生命,又不负朋友之交谊也。真的是时代不同了吗?呜呼!当我们面临“教育危机”、“道德危机”、“诚信危机”以及“学术打假”的时候,读一读梁先生的这本小书,当不会是无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