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林业知识

bdqnwqk2021-08-24基础8

1.林业的基本知识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林分: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临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一个林区的森林,可以根据树种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龄、疏密度、地位级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两层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树木的总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着的树木。 树种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树种所组成的。

优势树种: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

2.林业专业知识

1.《森林法》规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监督、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珍贵树木”,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树,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 3.《防沙治沙法》规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在沙漠边缘地带和林地、草原开垦耕地;已经开垦并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的,应当有计划地组织退耕还林还原。

4.《防沙治沙法》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5.《防沙治沙法》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前提下,捐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公益性的治沙活动。

6.《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7.《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 8.《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9. 《种子法》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0.《种子法》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11.《种子法》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12.《种子法》规定,调运或者邮寄出县的种子应当附有检疫证书。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4.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15.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被管护制度,严格保护植被,并根据需要在乡(镇)、村建立植被管护组织,确定管护人员。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的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除外。

21.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沙治沙规划,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因地制宜地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种植多年生灌木和草本植物。 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活动的,必须事先就该项目可能对当地及相关地区生态产生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

2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

24.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2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27.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28.《中华人民共。

3.如何做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有效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则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手段。

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健康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林业技术推广在基层林业站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以后的基层林业科技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1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1 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政策体制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政府林业部门对技术推广不重视,制定和传达林业政策制度不及时,降低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而基层林业站又缺乏林业技术推广的专职技术人员,现有的技术人员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导致先进的林业技术推广缓慢。

加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各部门大部分时间被统筹用于地方上的“中心工作”。这种“端谁的碗,服谁管”的工作现实,导致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身乏术,这也成为了技术推广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村级技术带头人短缺,不能及时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思想逐步解放,外出务工成为时尚。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放弃“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而去城市寻求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的大多数为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或是缺乏知识、思想僵化的中年人。

缺乏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思想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而林业技术的推广受体又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接受能力,而家中留守的“老弱病残”由于思想保守,缺乏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而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所推广的技术。

造成了现有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成为了只有外壳而没有灵魂的“空把式”。1.3 技术推广资金不足充足的推广资金也可以对林业的技术推广起到保障作用。

但在很多地方,对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不充足或根本不到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经常需要开讲座,请专家进行示范,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很多推广活动也因缺少经费而滞后或取消。

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对林业新技术的创新以及有效的推广和实施。2 对策2.1 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完善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现有技术人员,完善对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建立推广绩效与工资待遇相挂钩的奖惩机制[1]。

让基层技术人员既有加强知识学习的紧迫感,又有主动投身技术推广工作中去的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可靠性,使先进的林业技术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经济发展[2]。

2.2 加强村级技术带头人培训工作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直接对推广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各基层林业站要不断加强对村级技术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参与林业技术的推广,使他们形成与时俱进的认知观念,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开创一片致富的天地。

从而带动和影响周围的群众,使大家乐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达到理想效果[3]。2.3 以充足资金作为推广保障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技术在基层得到推广和普及,政府需要在资金上提供支持。

用资金作为保障,对基层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有了高素质的推广人才队伍,做到了有人办事。

政府再加强对技术推广工作资金的投入,又做到了有钱办事。这样既促进了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提高了推广的效率。

最终实现技术指导生产,提高林业管理水平,使林业效益最大化[5]。2.4 调整优化基层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基层林业产业结构,形成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类型的产业是必由之路。

以林业新技术为支撑,积极开发建设优质高效经济林和丰产林,以求满足市场和社会建设需要,使林业向更广阔的市场方向发展[6]。3 结语我国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紧密相连。

作为林业技术在农村推广的中坚力量,基层林业站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服务任务不明确、技术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基层在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磕磕绊绊、步履艰难。

积极将新思想和新技术应用到基层技术推广的实践中去,切实保证其推广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4.森林防火工作中基层林业站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

同时,大面积的林火会使森林调节气候等功能丧失,造成生态灾害,殃及水利和农业,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林业站作为国家林业系统的基层单位,发挥好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预防和扑救职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1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火意识森林防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森林防火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防范意识。

作为基层林业站,接触群众时间多,可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对群众面对面的进行防火知识宣传。(1)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艰巨性和保护有限森林资源的可贵性,使群众明白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火灾给个人、家庭、社会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使森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从而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

(2)广泛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森林防火各项规定,依法治火。

5.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林业基层领导干部

基层干部直接接触和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挥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现代信息网络知识,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做好乡镇工作的水平。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强本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目的。

二是勤奋工作,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竭尽全力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甘于奉献,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基层干部要有奉献精神,安心在基层工作,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基层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勤",一是腿勤,不怕多跑路,不怕多流汗,舍得花力气,把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脑勤,勤学善思,注重研究剖析矛盾,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三是嘴勤,多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多与同志们交流,团结共事,密切协作。

四是勤俭节约,做一名勤政廉洁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虽然身处基层第一线,但决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基层干部要积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观念,忠于职守,廉洁自律,做一名勤政廉洁的基层干部。

总之,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工作具体,任务繁杂。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群众服好务,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林业有什么岗位

你这个问题不具体,我简答如下:

一、林业机关主要岗位有

行政单位分:公务员、机关后勤人员

事业单位分:专业技术人员、职员、技术工人

具体的主要岗位有:政工、党建、财务、造林管理、林政执法、森林资源管理、木材行业管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调查规划设计、法规监察、种苗管理、野生动植物管理、林权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湿地管理、森林防火、森林公安等。

二、林场的主要岗位有

1、管理人员:分领导和一般管理人员,并根据单位规格确定相应级别。

2、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等级分技术员、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业主分营造林、调查规划、森林保护、经济(会计、统计)等。

3、技术工人:等级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工种分育苗工、造林工、抚育工、管护工(巡护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预测报、汽车驾驶、采伐工等。

三、其它岗位有

1、乡镇林业工作站分:站长、营造林、资源管理、林政执法等

2、自然保护区:领导岗位、森林保护、科研、宣传教育、社区管理等

基层林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