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趋势
1.知识 付费在2018年将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空间大 优质内容专业化趋势明显 “知识付费”经济到来 在中国,付费订阅、与专家在线互动等网络直播,被统称为“知识付费”经济。
去年中国这种经济规模达7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付费播客,主要是消费者直接为在线内容付费。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重要信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不断更新个人技能,中国手机支付更便利,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伍”的心态。
拥抱知识经济——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位。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的占比呈井喷式增长,如今已超过了20%。
同时,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有好处。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喜马拉雅FM和知乎等平台聚集了大批粉丝,但是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
下一步,领头企业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比如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或督促其完成学习。知识付费产业呈现持续向上发展趋势2016年被视为中国知识付费元年,经历了持续1年多的火热,一大波知识付费产品抢占资本市场,整个行业呈现快速成长、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为0.98亿人,同比增长93.8%,预计到2018 年用户规模将达到2.92 亿人,细分来看,目前视频付费已成为常态,截至2016年底,国内视频有效付费用户规模已突破7500万人,同比增长241%,预计2017年将突破1亿人;音乐付费习惯渐成,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 4.72亿人,有付费意愿的用户占比将近60%。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6年在线视频付费用户各年龄段分布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而从内容生产方面上看,优质内容不断深耕细化,垂直化内容生产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从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上看,平台型产品、内容型产品、工具型产品都在不断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分析预测 近年来,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内容生产去中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内容产业相关赛道快速发展。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
伴随着市场教育程度逐步提高、愿意为优质知识服务付费的人群基数不断增长,未来三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还将保持高成长性持续扩张,预计到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235亿元。2012-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统计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因素分析 要论知识付费领域不断发展的因素,除了分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等条件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式以及当下用户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集合了教育、传媒和消费三个领域的特点,通过媒体、视频音频以及社交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中引爆和传播知识,刺激新的消费形式。
用户消费习惯也在不断转变,为知识买单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地被认可,这为知识付费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2、知识更新换代加快与竞争加剧导致的“知识焦虑”。
当前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信息比之前任何时代都更丰富,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在筛选、吸收以促进个人提升时,往往会产生“知识焦虑”。各行各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又加剧了这种焦虑与需求。
而知识付费可以相对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正是满足了这种想要主动学习的“知识焦虑”人群的心理。知识付费行业蓬勃发展 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给互联网内容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升级,从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知识信息生产者的知识版权,由此激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另一方面,其垂直细分的趋势也能促进信息消费者更快、更高效地筛选信息,获得更个性的信息服务。
然而,知识付费产业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在市场完善上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比如对用户来说,市场上知识付费产品参差不齐,用户维 权难的现象比较常见。
对于知识提供者来说,如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未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生产者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生产高质量的优质内容,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同时,付费产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完善定价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以此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保障用户的权益。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将有利于互联网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与消费者的相关权利的保障,为知识付费发展保驾护航。
2.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是
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是:小课程,价值递增。
数据、信息、知识这三者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代表着人们认知的转化过程。其实后面还可以加上智慧。
数据指的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表示的是客观的事物。而我们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出信息,帮助我们决策。用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的话说就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
当人们有了大量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对信息再进行总结归纳,将其体系化,就形成了知识,写在了书本上。所以,我们翻开课本是学知识的嘛。
而智慧呢,则是在我们有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加上我们的亲自实践,得出的人生经验或者对世界的看法,这就带有很多人的主观色彩了。比如孔子、孟子这些先贤,我们一般不会称他们是有知识的人(当然他们肯定是有知识的),我们通常会称他们为有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带有他们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像牛顿,我们一般评价他是有知识的人,因为他的物理学理论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世界的方法。
大家都在说现在是所谓的“大数据时代”,其实就是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搜集到大量的、多维度的数据,然后再用一些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的算法从中得到信息,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大数据的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上述四个要素的转化过程。
参考资料
信息、数据、知识三者的关系是什么?.知乎[引用时间2018-1-23]
3.知识是什么意思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
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扩展资料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知识就是一切人类总结归纳,并认为正确真实,可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
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它具备了更多的附加特征,也就是说,某一种信息如果越多增加这种特征的烙印,就越接近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识 (词语解释)
4.基本趋势有哪几个阶段
1。
牛市基本上升趋势,通常(并非必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仓(或积累),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投资者知道尽管现在市场萧条,但形势即将扭转,因而就在此时购入了那些勇气和运气都不够的卖方所抛出的股票,并逐渐抬高其出价以刺激抛售,财政报表情况仍然很糟实际上在这一阶段总是处于最萧条的状态,公众为股市状况所迷惑而与之完全脱节,市场活动停滞,但也开始有少许回弹。 第二阶段是一轮稳定的上涨,交易量随着公司业务的景气不断增加,同时公司的盈利开始受到关注。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技巧娴熟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大收益。 最后,随着公众蜂拥而上的市场高峰的出现,第三阶段来临,所有信息都令人乐观,价格惊人的上扬并不断创造“崭新的一页”,新股不断大量上市。
此时,你们某个朋友可能会跃跃欲试,妄下断言“瞧瞧我知道行情要涨了,看看买哪种合适?”当它忽略了一个事实,涨势可能持续了两年,已经够长了,现在到了该问卖掉哪种股票的时候了,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交易量惊人地增长,而“卖空”也频繁地出现;垃圾股也卷入交易(即低价格且不据投资价值的股票),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股票此时拒绝追从。 2。
熊市??基本下跌趋势,通常(也非必定)也以三个阶段为特点: 第一阶段是出仓或分散(实际开始远前一轮牛市后期),在这一阶段后期,有远见的投资者感到交易的利润已达至一个反常的高度,因而在涨势中抛出所持股票。尽管弹升逐渐减弱,交易量仍居高不下,公众仍很活跃。
但由于预期利润的逐渐消失,行情开始显弱。 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恐慌阶段。
买方少起来而卖方就变得更为急躁,价格跌势徒然加速,当交易量达到最高值时,价格也几乎是直线落至最低点。恐慌阶段通常与当时的市场条件相差甚远。
在这一阶段之后,可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次等回调或一个整理运动,然后开始第三阶段。 那些在大恐慌阶段坚持过来的投资者此时或因信心不足而抛出所持股票,或由于目前价位比前几个月低而买入。
商业信息开始恶化,随着第三阶段推进,跌势还不很快,但持续着,这是由于某些投资者因其他需要,不得不筹集现金而越来越多地抛出其所持股票。垃圾股可能在前两个阶段就失去了其在前一轮牛市的上涨幅度,稍好些的股票跌得稍慢些,这是因为其持股者一直坚持最后一刻,结果是在熊市最后一的阶段,这样的股票有往往成为主角。
当坏消息被证实,而且预计行情还会继续看跌,这一轮熊市就结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坏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5.什么是趋势
讲趋势,必须定义趋势是什么。
这个定义必须是明确的,无歧义的,具备可操作性的。而不是随口说一句什么"趋势是价格运动的方向性"。
只有可以被操作系统采用的定义,才具备实际价值。讲趋势,实际就是讲结构。
什么是结构? 结构是K图经过分类后的各种价格运动状态的组合。 价格运动状态分3种:上升\下降趋势和震荡。
每一种运动状态的基本单位是段。 段是多个K线的组合,其组合标准可以用趋势线,也可以用均线,还可以用指标工具。
这里只讲指标工具组合方式,把MACD死叉金叉之间的K线连在一起称为一段。这样的区分方式虽然听起来比较笼统,但经过组合后误差就不那么明显了。
接下来更进一步: 临近的两个段之间的关系,分为对等\包含\穿越三种。这3种关系的定义,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包含关系:第2段的回抽在第一段的80%范围内; 对等关系:第2段的回抽超过了80%,并且不超过120%; 穿越关系:第2段的回抽突破了第一段的120%位置。
6.关于方向的知识有哪些
方向
音读:fāng xiàng
在现代汉语中的词义
①指东、南、西、北等
②正对的位置;前进的目标
③fāng xiang 情势
名称: 地球上的指南--方向
主题词或关键词: 地球科学
内容
地理学上所讲的方向和平时所说的方向不完全一样,它主要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一般来讲,从北向南看,东是与地球自转一致的方向,西是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东西向也是纬圈的方向。东西方向地球上的方向是没有尽头的,如果我们沿着纬线方向自某地出发,一直朝东方走去,永远不可能走到东方的尽头,而只是绕着纬圈一直转圈圈。相反,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却是有极点的,当我们从赤道出发向正北或向正南一直走去,最后将走到北极和南极,越过北极或南极,方向将发生改变。在北极和南极点上,是没有东、西两个方向的。在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南方;在南极点上也只有一个方向--北方。
当我们拿到一张没有方位标记的地图时,怎样确定地图上某地的方向呢?首先看一下地图有否标有经纬线,纬线方向表示东西方向,经线方向表示南北方向。如地图的边上标有方位记号,那么,方位针箭头所指的就是北方。如地图上什么标记也没有,那么就是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左方为西,右方为东。
有趣的是,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来说,它的运动方向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这个无形的影响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总有使物体改变其原来运动方向的趋势。在北半球,偏向力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向右侧的偏转;在南半球则发生向左侧的偏转。由于这个原因,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都要考虑偏向力这个因素。例如,发射洲际远程导弹、航海和航空都需要注意纠正偏向力的影响,否则,就无法命中目标或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地球上方向的确定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从北向南看,人们把地球自转的方向,叫做自西向东。在地球上,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西,与东西方向相垂直的地平方向,则称为南北方向。
地平方向是根据经线和纬线来确定的。具体的说,一切纬线都表示正东正西方向。沿着纬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为正东,反之即为正西。由于纬线就是纬圈,是无头无尾的闭合的圆,所以,东、西方向都是无限的。这就是说,一直沿纬线顺地球自转方向前进,就永远是向东,没有穷尽;反之,一直沿纬线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进,便永远是向西,也永无穷尽。
南、北方向是根据经线确定的。一切经线都表示正南正北方向。沿着经线朝着北极的方向为正北;反之,沿经线朝着南极的方向,就是正南。由于经线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半圆形线段,两端分别连接着南极和北极,所以,南、北方向都是有限的,即正南与正北两个方向都是有尽头的。沿经线朝着南极方向(正南)前进,到了南极,就到了南的尽头。到了南极,如果还一直向前,便不再是朝正南,而是朝正北方向了。在北极,情况则正好相反。
在南极和北极,纬线已不是线,而是点。按照几何概念来讲,南纬90°和北纬90°这两个特殊的纬线,已不能表示东、西方。所以,在南极和北极,应该说是没有东、西方向。南、北两极都无数条表示南北方向的经线集结点,那里的方向分别只有北和南:在南极,向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在北极,向周围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
地球上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根据这些方向,人们可以确定地表不同地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来说,方向是相对的。一个地点,由于其参照的地点不同,它可以是东、是西,也可以是南、是北。如图2-7所示,A对B来说,它在正东方向;对于C,它在正西方向;对于D,它在正南方向;对于E,则又是在正北方向。但是,南、北极点是例外的。在那里,不存在这种方向的相对性。南极点对于地球上任何其它地点来说,它都只能是正南;而北极点则只能是位于地球上其它一切地点的正北方向。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两个极点的地平方向是绝对的。
既然东、西、南、北等地平方向是由纬线和经线确定的。那么,在标绘着经线和纬线的地图上,就可以根据经线和纬线来判定方向。这在实际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东。西、南、北只是四个最基本的地平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仅有这些基本方向是不够的。然而,有了这四个基本方向,也就能据此得出其它的地平方向。
地平方向虽然是人为规定的,但是,规定地平方向的依据却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在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事实。人们把这样的旋转方向叫做自西向东,于是就有了东、西方向。地轴虽然是一条假设的轴线,但是,地球的南、北两极却是因地球自转而客观存在的,于是就有了南、北方向。所以,地球自转是人为规定方向最基本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