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的知识点归纳

bdqnwqk1年前基础8

1.体积计算公式

不同形状的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下面是各种不同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体体积=a³ a为棱长。

2、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圆柱体体积=πr²h 即底面积*高。

4、圆锥体体积=1/3πr²h 即1/3*底面积*高。

5、球体体积=4/3πR³。

扩展资料:

体积的单位换算:

1、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0.061 立方英寸

2、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毫升=0.000061 立方英寸

3、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0.353 立方英尺=1.3079 立方码

4、1 立方英寸=0.016387 立方分米=16.387立方厘米=16387立方毫米

5、1立方英尺=28.3立方分米=28300立方厘米=28300000立方毫米

6、1 立方码=27 立方英尺=0.7646 立方米=164.6立方分米=164600立方厘米=164600000立方毫米

7、1 立方尺 = 31.143蒲式耳(英) = 32.143 蒲式耳(美)

8、1 加仑(美) =0.0037854118 立方米 =0.8326741845 加仑(英)

2.小学五年级 长方体正方体算体积知识总结

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长、宽、高3组分别相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8个顶点;

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有:12条棱(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8个顶点;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 长 *棱长*棱长追问我记得有好多句子,还有字母的句子,你知道吗?知道打上呗 回答长方体的体积:V=abh 正方体的体积:V=a³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的表面积:S=6a² 追问是算体积的所有知识总结,不会这么点的。。。。。。。。。。。。。。 回答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V=abh

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V=aaa

aaa也可以写成“a³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³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单位变换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3.归纳一年级到六年级所学过的面积公式以及体积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4.体积怎么算

长方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60x50x40=120000立方厘米

下面是各种不同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正圆):【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

以上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归纳为:(底面积*高)

圆锥(正圆):【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

角锥:【角锥体积=底面积*高/3】

球体:【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

扩展资料:

概念

体积是指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占据一特定容积的物质的量(表示三维立体图形大小)。

示例1:木箱的体积为3立方米;

2:电解水时放出二体积的氢与一体积的氧。

体积历史发展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得出计算球体积正确公式的是南朝数学家祖冲之,比欧洲人约早一千年。他还精心钻研天算之术(指天文数学),精治大明历,经他再三请求,于510年得以正式颁行,他还制成铜日晷(一种用测日影的方法来计时的仪器)、漏壶等精密观察仪器多种,为后世所取法。

(右图为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球的体积的人-----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均是零体积的。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体积

5.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些的知识点归纳

阿伏加德罗定律 Avogadro's hypothesis 定义: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

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学化学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使用广泛,特别是在求算气态物质分子式、分子量时,如果使用得法,解决问题很方便。

下面简介几个根据克拉伯龙方程式导出的关系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阿佛加德罗定律。 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

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帕·米3/摩尔·开。

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2大气压·升/摩尔·度。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MRT……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子量一定 摩尔质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 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从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

(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二、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

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都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变形推出( , 压强、体积、绝对温度、物质的量、气体常数、密度)。由定律可导出:“一连比、三正比、三反比”的规律。

1.“一连比”:指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比。 2.“三正比” (1)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2)同温同体积下,两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 (3)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相同分子质量)之比。

3.“三反比” (1)同温同压同质量下,两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2)同温同分子数(或等物质的量)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3)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同密度时),两气体的压强与其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6.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的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

体积的知识点归纳

标签: 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