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bdqnwqk1年前问题7

1.紧急疏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保持镇静,做出正确的判断,行动迅速。

2、学会自护,撤离中严防绊倒、碰撞。

3、服从指挥,按预定顺序、线路撤离。

4、到达安全地带,以班为单位集中,由组织教师或班干清点人数,向领导报告情况。

教师注意事项:

1、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活动的动员,讲清活动的意义和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参与活动。

2、班主任及上课教师听到撤离信号后,要迅速到位,各尽其责,紧密配合,师生共同疏散。

4、演练时,班主任跟随学生一起疏散(要求在本班队伍最后),注意观察、发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做好总结。

学生注意事项:

1、有特殊疾病不能参加演练的同学,提前告知班主任,免于参加。

2、参加演练的同学不得穿高跟鞋、长裙、拖鞋等,以免摔倒。

3、接到疏散命令后,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撤离时动作要快,严禁争先恐后,推拉他人。遇到障碍,最前面的同学要设法快速排除障碍,保证后面同学顺利撤离。

4、如有学生跌倒或崴脚,后面的一、二名学生应快速将其扶起后扶助继续撤离,其他同学要绕行,不要围观、拥挤,更不准往前推压。

5、在清查人数时,如果发现人数不齐,不要回原处寻找,应立即报告老师,教师向领导汇报由领导处理。

疏散路线:

1、班级外疏散路线:一楼班级按4、3、2、1顺序有序向广场撤离,二至四楼班级按楼层顺序西边两个班级从西边楼梯有序下楼撤离,东边两个班级从东边楼梯有序下楼撤离,高一从高一和高二两楼间楼道口向广场撤离,高二从高二和高三两楼间楼道口向广场撤离。

2、班级内疏散路线:教室前四排学生按从门口顺序迅速由前门向走廊集中撤离,教室后几排学生按从门口顺序迅速由后门向走廊集中撤离,当堂教师或班主任跟随最后一名学生后撤离。

1、通过疏散演练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各班要在演练前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安全常识、自救、逃生知识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2、所有参练人员必须服从指挥,个个参与,听从命令,不得擅自指挥或干扰指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要逃离危险,如有行动不便的学生要组织其他学生帮助逃离,或教师自己背着离开现场。

3、疏散过程要按培训知识严肃进行,切勿哄堂大笑,保证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又要注意演练中的安全,不追跑、拥挤、推搡,更不得喧哗、开玩笑;以防意外发生。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

4、听到学校发出的口令后,全校师生按楼层分期分批立即快速、有序、安全地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严禁重返教室,以免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

5、各个班主任走在学生的最后面,确认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了,才可以离开;各个随班老师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做到“前领后防”。

6、保护学生安全是首要任务,在疏散学生下楼梯时要求值班教师、班主任一定要组织好,千万不要出现拥挤现象。

7、各楼梯口安排的值班教师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维持好秩序,以防发生踩踏事件。

2.有关应急避险安全知识,与家庭成员一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家庭应急

应急避险常识

遇险求救信号

1.火光信号

燃放三堆火焰。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间隔相等。保持燃料干燥,一旦有飞机经过,尽快点燃求助。尽量选择在开阔地带点火。

2.浓烟信号

在火堆中添加绿草、树叶、苔藓或者蕨类植物产生浓烟。潮湿的树枝、草席、坐垫可薰烧更长时间。

3.旗语信号

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挥动。左侧长画,右侧短画,做“8”字形运动。

4.声音信号

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一分钟后重复。

5.反光信号

利用镜子、罐头盖、玻璃、金属片等反射光线。持续的反射将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引人注目。

6.信息信号

将碎石或树枝摆成箭头形,指示方向。用两根交叉的木棒或者石头表明此路不通。

用三块石头、木棒或灌木平行竖立或摆放表示危险或紧急。

台风

避开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电线、倾斜及倒下的电线杆、高层施工现场、塔吊或工地围墙、广告牌、危旧建筑等。

加固门窗及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3.求大学生应急安全教育资料

[绪论提纲]难道这不是大纲吗 可以了按这里做出来的课件应该还可以的!自己再加点东西具体点找点实例就可以了。

1,为何需要安全文化? 2,学习哪些安全文化? 3,如何学习安全文化?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安全文化? 1.安全是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指标 人民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丰衣足食、没有伤害、没有职业病、环境优美、没有污染、没有暴力、生活充满快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大学生拥有较高安全文化与社会安全有什么关系?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 为了自己安全 为了他人安全 为了社会安全 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的提高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安全文化的高低也是全民族安全文化水平的标志。

3.发达国家的社会安全实例——瑞典 钥匙、单车灯、国王 发达国家国民从小就接受安全文化教育,比较早实现和谐社会。 4.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全状况 道路上奔跑着许多“杀手”,每天有300多人死于交通车祸; 工矿企业隐藏着无数险境,每年让八十多万职工致死致伤; 假冒、变质和有毒食品充斥市场,让人们时常叫苦不迭; SARS,禽流感,人畜传染病使人们防不胜防; 我们的家不在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气体。

我们的城市危机四伏。 5.2006年1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核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6.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 其一,中外公众的不同生命价值观。 西方人是“惜命如金”、“珍视健康”; 中国人是推崇“不怕苦,不怕死”,人的安康往往置于“事业”、“精神”之后,从而导致了对生命的“无视”与“践踏”,不少事故源于“要钱不要命”。

其二,中外公众的不同行为文化自律性。 西方人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表现出自觉性及自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力; 中国人更多地强调用典范的影响力来影响行为,此种方式极不适宜现代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其三,中外公众的不同的“生命文化”。 西方人“生命第一”的文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中国人却过多地宣传“国家财产第一原则”,所以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原则格格不入。

其四,中外公众的不同安全技能观。 西方人美国为例,早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 中国人现大多数在还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上。

7.对国民的安全教育一直很薄弱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 8.倡导大学生提高安全文化是否太幼稚了?太低层次了? 回答是否定的!安全绝非指一般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盗… 大学生安全文化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

基础安全文化非常丰富。 专业安全文化更是渊博。

例如: 你知道如何安全生活吗? 你知道如何保持心理和生理健康吗? 你知道从业需要掌握哪些起码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吗? 你知道如何维护劳动权益吗? 你知道如何投资健康吗? 关心社会安全需要了解这些信息 你知道当今全世界一年有多少人死于意外事故吗? 你知道当今全世界一年有多少人致伤致残吗? 你知道全世界一年有多少人患上职业病吗? 你知道全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有多大吗? 9.世界意外事故数触目惊心 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为: 每天约:69万起 每小时约:2.9万起 每分钟约:480起 每天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约:10000人,约40%是老人和孩童 大多数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10.世界职业病危害无处不在 世界上有35%~45%工人接触工业毒害,受职业危害; 各种职业性疾病新病例平均每年1.13亿例; 大多数发生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11.中国的意外伤害非常突出 我国每年因意外事故死亡50多万人,其中1/3为青少年。 劳动者工伤死亡每年约为(1.7~3)万人。

矿山工伤死亡约为(1.0~1.5)万人/年,其中煤矿工伤死亡约1万人/年。 12.中国的职业病随处可见 职业危害突出,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1万例以上。

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 13.我国事故和职业病的损失 15亿吨煤,4500亿元,利税2000亿元,1万人;10万元/人,10亿元;100万元/人,100亿元;100万美元/人,800亿元 14.伤亡事故的概率有多大?0?100?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上百次可能伤亡的事件。

有的人比较“幸运”,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而有的人却很“倒霉”,成为事故的牺牲品。 其实,幸运与倒霉在很大程度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而这种把握能力取决于自己拥有多少安全文化。

安全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不仅能够使自己终生受益,而且能为社会消除不安全隐患和减少事故损失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材,他们需要较高的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

其安全文化的提高对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改善将起着巨。

4.地震紧急避险常识有哪些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5.地震紧急避险常识有哪些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6.给小学生进行紧急避险的安全教育活动,你是主要负责人,怎么做

是计划组织类。

但是如果只按事前、事中、事后的步骤来说,很容易模式化。应该稍加变化。

本人答题:导语:(省略若干)第一,明确活动的主题。这是一次校园安全教育,旨在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广大师生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时的处理能力,因此必须明确。

第二,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方案中,除了要明确方案的时间等常规要素外,还要要明确活动的内容、方式等。

如活动内容,这次的安全教育活动需要涵括师生的消防急救知识、火灾急救知识和地震急救知识等常规的紧急避险知识、活动方式上,可以多种多样,既通过校园海报宣传,图文并茂,又可以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和自救常识,同时还可以举行一次演习,以真正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救意识和能力。第三,活动方案制定后,交领导审批。

通过后,严格按方案的内容开展活动。作为负责人,必须全程跟踪,处理并记录紧急突发事件。

第四,活动后(略,大概就是提交文字报告、反思不足、总结经验等)总之,(再自己加几句废话,就好了。)本题回答完毕。

7.安全教育的内容

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第一、重视家居安全教育:提高孩子在家的安全指数

第二、强化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孩子外出安全

第三、教授防火与防爆知识:让孩子于危难处求生机

第四、普及避险常识:让孩子在突发灾难中学会逃生

第五、规范户外活动行为:让孩子在玩乐中避险

第六、引导孩子警惕社会恶性事件:让孩子远离社会伤害

第七、关注校园安全:让孩子远离校园意外伤害

第八、援助孩子心理建设:避免孩子的人生走弯路

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标签: 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