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bdqnwqk1年前问题8

1.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点

1,辛亥革命前期的组织 兴中会

2,时间 1911 10 10

3 ,领导人物 孙中山

4,结果 一半失败一半成功

4 意义 一成功,(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法展开辟了道路(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4)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 失败(1)没有反帝国主义。(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2.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有谁知道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

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

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

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武昌起义战斗照片(19张),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

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

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

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

1921年10月梁启超以《 武昌起义油画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

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1] 编辑本段年表 孙中山在紫金山祭奠朱元璋 1910年 3月21日 孙中山向黄兴提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

1910年 3月 孙中山在旧金山设美洲同盟总会(又称同盟会美国总支部)。 1910年 3月 长沙发生抢米暴动。

1910年 4月 各省请开国会代表发动第二次请原。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1910年 9月18日 资政院开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报》在上海创刊。

1910年 10月11日 国会请愿代表团发起第二次请愿,分别向资政院和载卫上书。 1910年 10月 清廷发布上谕,将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改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布置广州起义。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

1911年 1月 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 1911年 4月8日 温生才击丝广州将军孚琦,温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组成皇族内阁,以庆新王奕 为总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学社在武昌小朝街设立机关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学会和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第一次国体联合会议。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后就两国体联合再三会议协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风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谭 黄兴 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1911年 7月 汉口《大江报》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亡中团者和平也》二短证。大江报馆被查封,报社主笔詹大悲、何海鸣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炸伤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及附近各州县发动罢市、罢课。

1911年 9月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蒲殿俊、罗纶等,枪杀请愿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

1911年 9月25日 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调配炸药,不慎引爆。蒋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机关部决定当夜起义。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是日晚,汉阳,汉口驻军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辛亥革命历史照片(20张)清廷谕令荫昌、萨镇冰率水陆两前赴鄂镇压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孙中山在。

3.辛亥革命相关知识

一、武昌起义1.背景、条件(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急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①兴中会,第一次提出“②振兴中华”的口号。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③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武装斗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主要的是1911年4月的广州④黄花岗起义。

(4)群众基础:1911年5月,⑤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成立⑥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⑦中华民国。

3.影响: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⑧1912 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2.性质:以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权利的规定;三权分立的政体;责任内阁制。(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性质:中国第一部⑨资产阶级宪法。(5)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结束。(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⑪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

(3)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使⑫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历史—辛亥革命总结 (*不要太多)

辛亥革命的 功绩: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清朝统治.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增长,无产阶级队伍页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没有反帝

2没有反封纲领

3没有掌握革命武装

4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教训:

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2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5.辛亥革命的知识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经累计万人多,在日本留学生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反清中坚力量。

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新军。革命党人在新军内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向士兵进行革命的宣传。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许多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当时兴办的新军当兵,成为新军中的有生力量。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许多骨干如刘尧澄(刘复基)、詹大悲、王宪章、张廷辅、蔡大辅、王文锦都是投营当兵的青年。

后来组织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很早就同新军建立了联系。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分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分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甚至包括日本社会思想大家北一辉,后于日本二二六事件后被判死刑)。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分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宣统三年(1911年)5月所成立的内阁竟然是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3名内阁成员中有8名是满族其中还有5名是皇族,该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这样的结果更使立宪派人士大为失望。也因此种下在武昌起义之后,各省士绅由支持立宪转而附和并支持革命。

6.谁来帮我总结高中历史《辛亥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7.辛亥革命的一些重点资料,不要一大堆文字,就取重点,背景年代,过

时间:1911.10.10-1912年初

背景:1.洋务运动的发展使满清政府内部产生了立宪派

2.汉族意识增强排挤满族统治。

3.西学东渐为革命培养了军事力量。

4.革命团体的产生: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5.存在很多支持革命的阶层和群体:支持革命的力量有很多,包括留洋回国的学生及知识分子、会党群众、海外华侨、新军、农民、游民、外国人等。

过程:1895年-1900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他起义

1900年-1907年: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 七女湖起义安庆起义钦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马炮营起义 庚戌新军起义。

1910年-1911年: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