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谈上中国为何敢向美国叫板?
根本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即将成世界第二,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大力支持。而且从维护中国发展的权益和在履行国际义务(地球气候变暖方面的义务)之间的平衡,但美国等不履行自己相应方面的责任,从而损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中国也必须表达自己的意见,维护自己的发展权益。
相关资料:
国际谈判涉及巨大利益格局分配。小年轻觉得情书一字千金,而在国家谈判中,往往就是“一字千亿”。气候变化形成巨大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值就已经超过一千亿美元,相关产业价值则以数万亿计。而规则制定则至关重要。
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各方对中国有很多批评,所以中方代表团压力极大,必须据理反击,争取主动。
炮轰也是策略考虑。尤其是在谈判开始之初,必须抛出些东西以取得“上手”,各种烟幕弹、挖对手墙脚,能上的全部都上。这几天吵得沸沸扬扬的“邮件门事件”、“丹麦文本”就是这么一个产物。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直强调西方国家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制造者”,而自己是受害者,这有利于形成道德舆论压力。
目前中方死死咬定京都议定书,一再强调这是经各缔约国同意后形成的法律文件,是必须遵守的国际契约。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厚道。
中方代表团的言论,其实是学会了批评反击,而非一味的情绪性炮轰。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之前历次气候大会,中方均没有对外媒开放见面会。而这次外交部成了专门的工作团队,为中外媒体服务,这显示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尊重与掌握。
在国际谈判中,西方国家在第一集团,他们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议程的掌控者。
最可怜的是那些小国家,没钱没资源。安哥拉的政府代表团成员甚至没钱住酒店,跟我同事一起住在家庭旅馆。这些国家怎么炮轰,声音都没人听。他们唯一的武器,是退场离席。就像之前图瓦卢做得那样。
而中方代表团正在摆脱受害者的角色,迅速成长成一个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中方应当动用一切可能资源,争取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炮轰正是策略的一部分,但绝非全部。
(腾讯前方报道组 丁丁 发自哥本哈根) 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