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知识

bdqnwqk2021-08-22问题10

1.医学人文的资料

医学人文(medical humanities)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成为热点,我国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便出现了热潮,一些医学院校陆续开始了医学人文学的教学,一些医学人文学方面的著作也相继问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医学人文学在这一热潮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然而这一时期我国医学人文学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缺憾,诸如其发展多为孤立的、单向度的,缺乏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没有形成与医学相匹配的医学人文学学科群,没有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学在医学发展中“规范与引领”的作用等。正如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在《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中所说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学在20世纪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现在对医学失望和怀疑的气氛却更浓”。

那种对医学新进展的欢呼已不复存在,“存在的是对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出现后果的恐惧日益增长,对医疗保健非人格化倾向的不满,对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批评。” 这正是对医学人文学没能及时地解决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的写照,这也正表明了加强医学人文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起点,当我们在为二十世纪医学得失欢呼或悲叹时,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充满挑战与生机的未来。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中国必须加强医学人文学的建设。

首先,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比其它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科技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的。

科学技术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出来,要以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来衡量,故应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突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防止科学技术的“失范”或“异化”。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指出的:科学是求真,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人文是务善,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

科学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其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人文活动也并不能保证其本身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① 因此,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

没有人文导向的科学技术,要么对人类毫无价值,要么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医学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以外,还有其特殊性。

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科学。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中国古代南齐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表明“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正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

中国素有“人文学术之邦”的美称,人文关怀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中医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医疗活动是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着对病人的尊重、关怀,主张与病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充分体现了“医乃仁术”的基本原则。

无论作为有共性的科学技术还是作为有特殊性的医学,无论是古代哲人的论述还是当今人们的期望,都把“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作为医学的理想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潮流中,医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化的诊疗设备和药物可谓目不暇接。

医疗设备和药物的先进,是医学技术现代化的表现,也是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条件,其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科技万能”、“技术至善”主义的张扬却使当今医学出现了非人性化的倾向。

医学工作的对象不再是病人,而是疾病;病人也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的人,而被当作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换零件的机器;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乃至整个社会人群,都沉浸在“先进仪器设备和药物保障健康”的现代迷信之中。这是技术至善主义引导下的“医学异化”,表明医学已逐渐背离了其固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正在违背“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医学异化”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健康幸福,而是不一定有效的“新药”、不一定必要的手术和一定昂贵的医疗费用。据报道,有30~40%的手术是不该做的。

在成千上万种药物中,确切有效的仅占10%,可有可无的占30%,根本无效的占60%。②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因误诊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见钱才开”、见死不救的医德失范,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中的肮脏交易,以及存在于医药卫生战线的其它腐败现象等。

这些都是医学与人文精神脱离的严重后果,不仅无。

2.什么是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学生,将来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扩展资料人文精神:现实中,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素养。

3.人文医学的基本要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不伤害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病人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而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使病人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即使符合适应证,也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肿瘤的化疗,虽能抑制肿瘤,但对造血和免疫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临床上的许多诊断治疗具有双重效应。如果一个行动的有害效应并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

如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种挽救母亲的生命是直接的、有益的效应,而胎儿死亡是间接的、可预见的效应。 临床上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低下;对病人的呼叫或提问置之不理;歧视、侮辱、谩骂病人或家属;强迫病人接受某项检查或治疗措施;施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医务人员的行为疏忽、粗枝大叶;不适当地限制约束病人的自由;威胁或打骂病人;拒绝对某些病人提供医疗照护活动,如艾滋病病人等;拖拉或拒绝对急诊病人的抢救等。

对此,医务人员负有道德责任,应该避免发生。 不伤害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

第一,不伤害原则与有利原则的冲突。如一足部有严重溃疡的糖尿病病人,经治疗病情未减轻,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此时为保住病人的生命而需对病人截肢。

表面上看,这样做对病人将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为了保全病人的生命,这样做是符合有利原则的,因为,“两害相权”要取其轻。第二,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

如在稀有卫生资源的使用上,一个病房有四个肾衰病人同时需要肾移植,但因肾源有限,不可能使每个需要的人都得到,只能按公正原则进行病人选择,未得到肾的病人在身心上将受到伤害,这是不伤害原则和有利原则同时与公正原则相冲突的情况。第三,不伤害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

这多表现为医务人员为尊重患者的自主性而无法选择使病人不受到伤害的医疗行为。 二、有利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助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的确患有疾病;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 有利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第一,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医务人员的行为,往往不单纯给病人带来益处且常常伴有副作用,此时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权衡利害,使医疗行为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益处,而带来最小可能的危害。

在人体实验中,受试者可能并不得益,而且很可能受到伤害,然而这种实验对其他大量的病人、对社会、乃至下一代有好处,即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第二,有利原则与自主原则的冲突。

当医务人员合乎科学的选择与病人的自主决定不一致,一般多以病人有其特殊原因(如经济原因或情感方面的原因等)引起,如某孕妇若继续妊娠将对健康很不利,但孕妇出于某种原因抱一线希望要把孩子生下来,这就使医生基于有利原则劝孕妇终止妊娠的决定与孕妇的自主决定产生矛盾。第三,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

这可见于上述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的论述,而且用在这里更恰当。 三、尊重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

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责任,必须处理好病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尊重病人包括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进行选择。

医生要帮助患者选择诊治方案,必须向患者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当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了自己病情的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的建议往往是一致的。

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其生命时,医生应积极劝导患者做出最佳选择。当患者(或家属)的自主选择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医生既要履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也要使患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对于缺乏或丧失选择能力的患者,如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严重精神病和严重智力低下等患者,其自主选择权由家属或监护人代理。 四、公正 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

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公正,更强调公正的内容。如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

4.为什么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科学知识

医学是伴随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技术科学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起来的,但在生物医学时代,它对人的整体性及与周围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反映得很不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人的系统整体性,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得到广泛的阐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生态医学模式转变,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相互交叉融合,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群,使现代医学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医学与人文科学在综合发展中所形成的交叉科学,如医学方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医学美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学科主要内容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对其作出精要解释,提供了有关医学和医学人文科学发展趋势的新信息,有利于帮助医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建立和丰富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体系。

5.什么是医学生人文素养

医学生,将来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负千钧,事关生死,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人文系统”。

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

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是它的鲜明标志,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以人来对抗神,对抗任何试图凌架于人的教义、理论、观念、进行中事业及预期中目标,对抗所有屈人心身的任何神圣。

扩展资料

人文精神:

现实中,可以大致上把“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等同使用。因为,如同具有“达标”的自然科学能力却不见得具备“达标”的“科学精神”一样,具有“达标”的人文科学的知识及处理人文活动的能力,也不见得同时具备“达标”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才是人文素养的根本特征。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结果――“文明成果”的最重要部分,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进步的“发展”,不可以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否则,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并且,这些东西发展越快、成就越大,它所制造出的痛苦和灾难就越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文素养

6.如何在医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如何在医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 的批评。

文章认为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技术至善主义是导致医学人文传统断裂 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 开始被医学界重视。但是,人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 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现代医学已成为囊括探 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

然而,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当人类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日益增多的保健服务的同时,人们却对医学 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疑惑并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 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 一、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断裂 由于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人,因此 ,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 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 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 “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 想途径之一。

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 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 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是主张机体的整体性康复。

他们相 信“人体是由其本身的各个部分的一致而又交流着的知觉环构成的,当其中任何一部分 受到侵袭时,整个身体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即使人的很小部分受伤,全身就感到 疼痛,因为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 应当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更何况疾病有时被视为上 苍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惩戒,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 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

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 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 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 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医学人文精神传统不仅在医生的治疗活动中延续,也凝结成稳固地体现慈善、博爱 精神的医学建制——医院。在医学史上,无论中外,医院的兴起无不与仁爱、照顾和关 怀相关。

古罗马时期的一位慈善家,为护理贫病交加的患者,变卖了自己的财产,创办 了第一家医院。我国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在疫病流行期间,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 创办了“安乐病坊”。

还有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医院”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兴办的“ 普通医院”,都以照顾和医治贫困病人为己任,充溢着人道主义的关爱之情。 20世纪以前的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在医院,也只不过是 一种规范化的照顾程序。

在20世纪,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医院里装备了各种 诊断仪器和设备:从X射线、心电图、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到自动生化 分析仪、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

医生们凭借这些仪器设 备能准确、动态、自动地诊断、分析疾病原因和机体的功能变化。肾透析机、心肺机、起搏器、人工脏器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药物、器官移植、生殖技术、介入性治疗等提供了多种有效治疗手段。

不断涌现的现代化诊断、治疗技术将医生的注 意力从关注病人吸引到寻找致病原因、分析偏离正常值的数据、发现细胞或分子的结构 和功能变化上。为了更准确、有效地诊治疾病,按疾病的不同位置或类型分类的临床专 科和亚专科纷纷建立,在此病人被简化为因机体的某一部位损伤或功能失常需要修理和 更换零件的生命机器。

为了便于现代化医院的管理,病人的姓名也被半军事化的番号所 取代,病人的个性化被疾病分类的统一化所溶解。医学专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医疗保健程 序的分解,在现代医学的词汇中病人一词被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的词 素,病人的痛苦被转化为检验单上的数值和各类影像图片。

于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 就这样逐渐地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被逐渐消解了。尽管对病人的关照依然被提及,但 那已是现代医学技术范畴之外的事情了。

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洪流的冲刷 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二、技术至善主义:医学的异化 20世纪以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医生们凭借有限的药物和实践中摸索 的经验,。

7.人文医学的基本要素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不伤害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地说,凡是医疗上必需的,属于医疗的适应证,所实施的诊治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相反,如果诊治手段对病人是无益的、不必要的或者禁忌的,而有意或无意的强迫实施,使病人受到伤害,就违背了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即使符合适应证,也会给病人带来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伤害。如肿瘤的化疗,虽能抑制肿瘤,但对造血和免疫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的许多诊断治疗具有双重效应。如果一个行动的有害效应并不是直接的、有意的效应,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如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进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种挽救母亲的生命是直接的、有益的效应,而胎儿死亡是间接的、可预见的效应。

临床上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情况有: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低下;对病人的呼叫或提问置之不理;歧视、侮辱、谩骂病人或家属;强迫病人接受某项检查或治疗措施;施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医务人员的行为疏忽、粗枝大叶;不适当地限制约束病人的自由;威胁或打骂病人;拒绝对某些病人提供医疗照护活动,如艾滋病病人等;拖拉或拒绝对急诊病人的抢救等。对此,医务人员负有道德责任,应该避免发生。

不伤害原则与其他原则冲突的情况。第一,不伤害原则与有利原则的冲突。如一足部有严重溃疡的糖尿病病人,经治疗病情未减轻,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此时为保住病人的生命而需对病人截肢。表面上看,这样做对病人将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为了保全病人的生命,这样做是符合有利原则的,因为,“两害相权”要取其轻。第二,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如在稀有卫生资源的使用上,一个病房有四个肾衰病人同时需要肾移植,但因肾源有限,不可能使每个需要的人都得到,只能按公正原则进行病人选择,未得到肾的病人在身心上将受到伤害,这是不伤害原则和有利原则同时与公正原则相冲突的情况。第三,不伤害原则与尊重原则的冲突。这多表现为医务人员为尊重患者的自主性而无法选择使病人不受到伤害的医疗行为。

二、有利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病人的利益、促进病人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为对病人确有助益,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病人的确患有疾病;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

有利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第一,有利原则与不伤害原则的冲突。医务人员的行为,往往不单纯给病人带来益处且常常伴有副作用,此时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权衡利害,使医疗行为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益处,而带来最小可能的危害。在人体实验中,受试者可能并不得益,而且很可能受到伤害,然而这种实验对其他大量的病人、对社会、乃至下一代有好处,即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第二,有利原则与自主原则的冲突。当医务人员合乎科学的选择与病人的自主决定不一致,一般多以病人有其特殊原因(如经济原因或情感方面的原因等)引起,如某孕妇若继续妊娠将对健康很不利,但孕妇出于某种原因抱一线希望要把孩子生下来,这就使医生基于有利原则劝孕妇终止妊娠的决定与孕妇的自主决定产生矛盾。第三,有利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这可见于上述不伤害原则与公正原则的冲突的论述,而且用在这里更恰当。

三、尊重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

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责任,必须处理好病人自主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尊重病人包括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进行选择。医生要帮助患者选择诊治方案,必须向患者提供正确,易于理解,适量,有利于增强病人信心的信息。当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了自己病情的信息后,患者的选择和医生的建议往往是一致的。当患者的自主选择有可能危及其生命时,医生应积极劝导患者做出最佳选择。当患者(或家属)的自主选择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医生既要履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也要使患者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对于缺乏或丧失选择能力的患者,如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严重精神病和严重智力低下等患者,其自主选择权由家属或监护人代理。

四、公正

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疗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公正,更强调公正的内容。如在稀有卫生资源分配上,必须以每个人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依据。

8.谈谈医学的人文属性(医学伦理学题目)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好地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医乃仁术”的精诚大义。

但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医学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有些医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缺乏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和对患者痛苦的体察,医疗决策渐渐远离了以“善”为核心的伦理要求。当代医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人文教育改革要求迫切而强烈。

2007年天津医科大学被批准为国家级“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创新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转变三种教育取向:第一,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导向,强调“以医学人文技能”为核心,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体验为一体的多元课程目标。第二,转变以学科为界限的课程模式,“以问题为中心”重新整合人文教育内容。

第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讲授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模式。为此,我们开展了3年多的教育实验,逐步建立起一套“以问题为中心、以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为主体、以参与式学习和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这本《医学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技能教程》教材就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逐步打磨出来的。

医学人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