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元朝的知识点
1.有关于元朝的知识,啥都行,快一点
中国历史历史上比较黑暗的几个王朝之一。
在中原的统治时间比较短,不足百年。
元朝和明朝是对立存在的王朝,明朝仅仅把元朝赶出了中国。元朝亡于清朝。
元朝统治者派出汉文化,除了忽必烈,其他的皇帝都不会讲汉语。
元朝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我们中国的朝代,因为元朝统治者生在外蒙古葬在外蒙古,最后皇族也是统统退回了草原,我们一直是被统治者,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铁木真的黄金家族再辉煌都不是我们的。这个跟辽金清等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属于我们这中华民族的。
2.有关于元朝的知识,啥都行,快一点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
直至1402年才去元国号并改国号为“鞑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3.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从政治制度、军事机构、经济措施以及民族政策上进行归纳。
一、政治制度
1、中央行政机构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
枢密院,执掌军事。
御史台,负责督察。
2、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元朝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二、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三、民族政策
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削弱各族的反抗,采取了分化的民族压迫政策。元朝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四等人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都有不同的规定,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成分。如地方机构中的达鲁花赤掌握实权,而此职只能由蒙古人担任。
四、经济发展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但元朝经济相比于宋朝却是大有退步,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元朝简介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只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如果要详细的要去看专业的书籍。
4.请问元朝知识
元朝历代皇帝 元朝:1279~1368 帝王:太祖( 铁木真) 在位时间:1206~1227 帝王:监国(拖雷) 在位时间:1228 帝王:太宗(窝阔台) 在位时间:1229~1241 帝王:定宗(贵由) 在位时间:1241~1246 帝王:宪宗(蒙哥) 在位时间:1251~1259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帝王:文宗(图贴睦尔) 在位时间:1328~1329 年号:致和 帝王:明宗(和世剌) 在位时间:1329~1332 年号:天顺 帝王:宁宗(懿麟质班) 在位时间:1332 年号:天历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5.归纳汉朝至元朝皇权与相权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承秦制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
汉承秦制,汉朝在注意总结历史经验上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汉朝继续推行皇帝制度。
引用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皇帝的权威得到加强,上传下达的命令得到有效畅通,汉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汉内朝与外朝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基本上是以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制订国策,只求遵守刘邦、萧何定下的政策、法令、制度、皇帝垂拱深宫,由宰相主持日常政务。
对宰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照章办事就行。从汉武帝开始,这种局面无法继续下去了。
因为经过七十年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强大,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君主。在他的指挥下,内外政策发生剧变,清静无为转为积极有为,对主要辅佐宰相之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怎么变呢?是感到他们权力太大,加以削弱吗?是认为他们出谋划策太多,“权移主上”,而故意搁置不用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思的兴趣,以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目的)然后教师做一解释:否!恰恰相反,是更迫切需要统治经验丰富的宰相多行使权力,多出谋划策,以助自己大展宏图。然而,当时的宰相制度却愈加不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
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
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他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但是等到中朝一出现,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的执行机构,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
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后来,汉武帝把这个制度更完善化,吸收了一部分朝廷的大臣来参与。汉武帝动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丞相的实权被剥夺。
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了宰相的权限,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在这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把大权实际有效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隋唐三省六部辅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以下材料,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实行三省六部制的背景,并启发思考: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起到什么作用?背景材料: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间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
随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在唐代,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
……宰相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述分析: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利。
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讲述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出其特点,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
实质是加强皇权,有效地维护了统治。由于上面的讲述已为分析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因此,教师在此只需稍加指点,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最后,教师概括为: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4.宋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在宋朝演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宋朝建立的背景,重点强调在宋朝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而宋之后的元朝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提问: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制度?(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
6.整理宋代明清时期两个历史阶段的知识要点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北宋覆灭。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2] ,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明清一般指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封建制语境里则专指明朝和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1616-1840年)。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专制大一统朝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国大一统多民族形势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大致奠定。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定鼎天下,故两代合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时期。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
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
7.为什么关于元朝的历史资料这么少
1.元的时间比较短,92年(中国的记载,宋恭帝出降、元军攻占临安).2.文字不同,很多文献历史为元的官方资料,很难在民间被流传,很多都是未经核实的传说.他们也没有满清的包容豁达,可以和汉人共治.3.自宋以后,没有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详细记载各朝代历史事件的通史.4.严格意义上元并不是我们的华夏文明,也就是不应该属于中国正史范畴,如满清一样在当时大部分汉人认为自己是亡国奴,并不接受元的统治,时刻反抗和推翻他们.所以当世之人并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他们的文化,自是后来人去总结和整理.这正如抗日时期的伪满洲国,为南京政府一样,至今也没人会把他们作为正统加以记载一样.只不过现在的官方教科书大言不惭地唐宋元明清.5游牧民族本身的历史文献和艺术文化流传就少,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中原的华夏民族格格不入,所以被记录和流传下来的就更少.6攻城略地后的屠城,对于当时社会来说,那还有什么人有时间和空间去了解研究元的文化,避之犹恐不及.。
8.元朝的历史大事
呵呵,我帮你整理了一下,希望有帮助。
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号成吉思汗
公元1227年,消灭西夏
公元1234年,消灭金朝
公元1253年,消灭大理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
公元1274年,元朝第一次攻打日本
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
公元1281年,元朝第二次攻打日本
公元1292年,元大都建成
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
公元1323年,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
公元1343年,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公元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公元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
公元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公元1370年,元惠宗在上都(今会宁)病逝,元朝全面消亡
呵呵,就是这么多了,找的还蛮辛苦,有一些东西一般网上没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