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为什么被称为古代四艺?它们的排序是怎么确定的?
琴棋书画,即古时“四艺”(也称雅人四好)其中,琴指琴瑟;棋,博弈;弈棋;特指围棋或者象棋;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
要论其顺序排列,要从它的起源讲起。
虽然关于琴棋书画的起源时间众说纷纭,但是关于“四艺”的各自的最早奠基时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最迟不晚于秦末汉初。而四艺并称则要等到唐代,张彦远在其所著的《
法书要录
》卷三中评论“初唐高僧辩才的才华时”记载:“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 也有人认为原创作者为初唐何延之在《兰亭记》中,但详细资料也无从考究。
琴、棋、书、画四者的排列顺序,有一种说法是以其产生的时间先后为序的。琴、瑟产生于上古时代,最晚也不晚于尧舜时代,春秋时期已变得非常流行。发明者是谁,说法不一:有昔伏羲造琴之说,也有神农造琴的流传。而琴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于春秋时代,在春秋早期的《诗经》中就多次出现有关琴瑟的歌咏。棋的历史之悠久,不亚于琴,目前学界较为公认的说法是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时代。棋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春秋时代的《左传》一书。最晚在春秋时代前期,围棋就已在上流社会十分流行,战国时代已传入民间百姓并出现享誉千载的围棋高手弈秋。
至于书、画的产生,则是秦汉之后的事情。秦代发明了毛笔,才有了此后的书、画。所以,按产生时间之先后,作琴棋书画之排序 ,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也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的哲学的道教观点:有生于无,有为“一”,或者太极四相的观点
“声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质的,是虚无的.琴声也是虚无的.好的曲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鸣.但是摸不着,也看不见,飘渺之中摄人魂魄.弹琴之人当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于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话.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为他已经达到“无”之境界.
“棋”,古多用指围棋.《棋经》说:围奁象天,方局法地,纵横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说:围棋是“理参河洛,体用阴阳”.可见其“虚”。虽有形态,但是依然是虚无,且变化多端,难以驾驭.所以有“千古无重局”之说.围棋别名“手谈”,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对局者,很难描述出“谈”的具体内容.但是比声音来得实一些,是因为它总算是有了形态.
“书”,当指书法,其表现体是文字.文字是人类交流思想的符号.每个字代表一个特定的实体,是万物的代表符号.好的文章会感染人,好的书法也会给人以情感的触动.所以金庸先生小说中,书法中有剑意、含剑谱、有内功心法等描述.尽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经有了特定的目标和固定的对象.
“画”,是完全写实的,将客观世界的实物,表现在画面上.好画,同样也能引起心灵的共鸣.但是比起琴棋书来,应该说来的更实在,更接近现实的物质界.由“虚”而“实”,是古人的哲学观.“琴、棋、书、画”的排列次序,应该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维方式,这与时间之序也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