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bdqnwqk1年前百科14

1.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 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2.历史知识结构表

先给你个历史知识结构复习纲要 历史知识结构复习纲要 一、中国古代史: 朝代: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的更替(在春秋战国时),国家统一或分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在地方,军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选拔官吏制,思想控制),积极性和消极性;改革(背景、目的、性质、内容、作用、结果及原因),朝代兴衰。

经济:背景、措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分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3)工具的改进。

(4)水利工程的建设。(5)人民的辛勤劳动。

(6)中外间,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7)耕作技术的提高、推广。

(8)人口迁移。 影响: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文化教育的发展、赋税的增加、促进民族间和对外的交流、战争的胜利、国家的强盛。

农业发展的原因:以上原因。表现: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土地的开垦、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引进、产量的提高、专业化和商品化、著作。

影响: 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赋税的增加、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好转、民族间和对外的友好交流。手工业:原因: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技术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手工业者的勤劳。

表现:部门、产量、分工、技术水平、著作。影响: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最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丰富人民的生活、促进民族间和对外的交流。

商业: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赋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政府重视(管理和税收)、交通便利、开明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商品多、货币、城市的繁荣、店铺和旅店众多、政府的管理、市(城市中)和集市(农村)、商人多、夜市。

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加强了民族间和中外间的经济交流、市民文学的产生、到明清时期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民族关系:民族间的友好交流是主流。

少数民族的兴起和发展、如何管理少数民族、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接受汉文化(接受先进的制度等)、民族融合的程度。意义: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对外关系:开放或闭关锁国。原因: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世界领先、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造船技术发达、政府重视(管理或鼓励)、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交往的途径: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 古代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回族的形成。 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1)范围:东达朝鲜、日本、西至西亚、欧洲。

(2)内容:有使节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也有战争与侵略。(3)路线:有陆路,还有海路,还有海陆并举。

(4)地位:明清以前中国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是开放的;明清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对外是闭关锁国的。(5)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特点:(1)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夺。如荷兰入侵台湾。

(2)我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戚继光抗倭寇。

(3)封建统治阶级对外政策由开放交往趋向闭关保守。如清朝的禁海令。

(4)但也有友好往来,如郑和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西学东渐”,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介绍到西方。 思想文化:条件:政治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民族间和中外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工作者或人民的开创精神、勤奋和实践精神,选官制的影响,政府的重视。

表现:思想(百家争鸣、唯物思想、唯心思想、民主思想),科技(四大发明、中医学、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历法、建筑、物理、地理,农学著作,手工著作等),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特点:科技发达、世界领先,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繁荣等。

世界史 生产力 政治 民主政治,无产阶级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调整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情况 各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变化(经济格局) 国际关系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经济、政治格局) 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外交、各种矛盾)及原因 亚非拉地区 民族解放运动情况 存在的问题 如何走上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情况 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成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教训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启蒙运动) 思想、科技 自由主义(民主政治)。

3.跪求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1919~1949政治:党的诞生(1921)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南昌起义(1927)八七会议(1927)根据地建设红军长征(1934.10~1936.10)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内战(1946~1949)经济:夏天,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萎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文化:马列主义进一步传播毛泽东思想1949~1957政治:新中国成立(1949)土地改革(1950~1952)三大改造(1953~1956)一大召开。

制定五四宪法(1954)经济:一五计划(1953~1957)文化:双百方针(1956)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过程中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4.历史知识结构表

先给你个历史知识结构复习纲要 历史知识结构复习纲要 一、中国古代史: 朝代: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的更替(在春秋战国时),国家统一或分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央、在地方,军权、财权、行政权、司法权,选拔官吏制,思想控制),积极性和消极性;改革(背景、目的、性质、内容、作用、结果及原因),朝代兴衰。

经济:背景、措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分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2)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3)工具的改进。

(4)水利工程的建设。(5)人民的辛勤劳动。

(6)中外间,民族间经济交流频繁。(7)耕作技术的提高、推广。

(8)人口迁移。 影响: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文化教育的发展、赋税的增加、促进民族间和对外的交流、战争的胜利、国家的强盛。

农业发展的原因:以上原因。表现: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土地的开垦、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和引进、产量的提高、专业化和商品化、著作。

影响: 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赋税的增加、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好转、民族间和对外的友好交流。手工业:原因: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技术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手工业者的勤劳。

表现:部门、产量、分工、技术水平、著作。影响: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最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丰富人民的生活、促进民族间和对外的交流。

商业: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赋税政策的调整(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政府重视(管理和税收)、交通便利、开明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商品多、货币、城市的繁荣、店铺和旅店众多、政府的管理、市(城市中)和集市(农村)、商人多、夜市。

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生活、加强了民族间和中外间的经济交流、市民文学的产生、到明清时期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民族关系:民族间的友好交流是主流。

少数民族的兴起和发展、如何管理少数民族、民族间的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接受汉文化(接受先进的制度等)、民族融合的程度。意义: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对外关系:开放或闭关锁国。原因:经济发达、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世界领先、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造船技术发达、政府重视(管理或鼓励)、开放的对外政策。

对外交往的途径: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战争。 古代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回族的形成。 古代对外关系的特点:(1)范围:东达朝鲜、日本、西至西亚、欧洲。

(2)内容:有使节往来,也有经济文化交流,也有战争与侵略。(3)路线:有陆路,还有海路,还有海陆并举。

(4)地位:明清以前中国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是开放的;明清开始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对外是闭关锁国的。(5)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回族。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特点:(1)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殖民者开始对中国殖民扩张和掠夺。如荷兰入侵台湾。

(2)我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戚继光抗倭寇。

(3)封建统治阶级对外政策由开放交往趋向闭关保守。如清朝的禁海令。

(4)但也有友好往来,如郑和下西洋,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西学东渐”,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学介绍到西方。 思想文化:条件:政治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民族间和中外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工作者或人民的开创精神、勤奋和实践精神,选官制的影响,政府的重视。

表现:思想(百家争鸣、唯物思想、唯心思想、民主思想),科技(四大发明、中医学、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历法、建筑、物理、地理,农学著作,手工著作等),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特点:科技发达、世界领先,思想活跃,文学艺术繁荣等。

世界史 生产力 政治 民主政治,无产阶级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调整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情况 各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变化(经济格局) 国际关系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经济、政治格局) 发展状况(政治、经济、外交、各种矛盾)及原因 亚非拉地区 民族解放运动情况 存在的问题 如何走上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 社会主义国家 发展情况 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成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教训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启蒙运动) 思想、科技 自由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 三次科技革命:原因(生产关。

5.跪求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至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每战必败,签订的无数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三千年来未有此变。外国的坚船利炮摧毁了中国最后的尊严,彻底的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屈辱史,带着血,带着泪,衣裳褴褛的流离失所的人民是当时的最鲜明的写照。国将不国,哪来的家。————屈辱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纵然会有人挺身而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农民阶层的太平天国,以及义和团,作为旧式的农民起义,作为被压迫的一方,力量的厚积薄发在压迫最深的时候迸发出来,前者既反本国封建统治,有反对外来侵略,后者则直接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民族中外矛盾让中华民族显示出不屈意志。但非一日之寒的差距最终以悲剧收场,均告失败。而官僚阶层则寻求自救。进行洋务运动。自强,求富。但单纯的自下而上拯救不了病人膏肓的清政府。由此深受西方影响的新学人士开始维新变法,但在守旧派的势力面前太过渺小了。百日维新,106天即告失败。1905年的新政也没能挽救清朝的衰亡。————自强史

但西方带给中国的除了军事侵略,资本输出,同时还带来的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其影响,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地浪潮。一大批新氏东西一定成度上促使了中国向前迈步。——近代化

就这些了,呵呵

6.中国历史结构框架(越详细越好)

简单点的:《中国简史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复杂点的:《中国历史王朝兴衰四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夏禹开始,建立家邦。汤灭夏桀,国号殷商。武王伐纣,西周辟疆。幽王贪色,身死国丧。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楚庄;秦穆晋文,还有宋襄。战国七雄,各据一方。即秦楚燕,齐赵魏韩。赢政统一,自称始皇。反抗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西汉开国,长安称帝。新莽篡位,绿林赤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再造东汉,洛阳登极。黄巾起义,分崩离析。惟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代魏,司马称帝。五族乱晋,干戈不息。永嘉南渡,东晋是继。北十六国,分裂割据。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峙立。杨坚创隋,南北统一。灭隋建唐,高祖李渊。安史之乱,黄巢造反。五代十国,分裂重现。赵氏篡周,北宋始建。辽夏女真,觊觎(ji4yu2,非分地希望或企图)中原。金袭汴梁,靖康国难。南宋高宗,迁都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忽必烈时,灭宋建元。顺帝腐败,丧失政权。洪武建明,定都应天。成祖永乐,改都顺天。明帝崇祯,自缢煤山。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道光以后,列强侵犯。武昌起义,领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统交权。老袁窃国,军阀混战。工农革命,帝封俱歼。各族人民,同掌政权。华夏文明,史称五千。

7.我想要详细的历史知识结构表

下列是一部分历史知识: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简单经过: 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 a.内容 条约——五项 附件——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 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 东王—杨秀清 冀王—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军事上 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历史作用 ③性质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个过程 ②群体 ③认识 ④主张与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 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政治特点: 集中→团结 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时间,地点,人物 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修筑铁路 ④投资设厂 ⑤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界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李宗仁指挥 3、评价:(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2、抗日根据地建立:八路军建。

8.中国近代史上册知识体系结构图(侵华史.斗争史.探索史.近代化历程.)

近代前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列强侵华史 1840年鸦片战争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斗争探索史 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近代化历程 1861年到1894年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898年戊戌变法 中国政治近代化

1911年辛亥革命

1914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 思想近代化

经济成分状况 自然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的近代企业

19世纪6,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和进一步发展。

近代中国有自然经济 洋务运动的近代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资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大规模的侵华史几乎没有

斗争探索史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到1919年,从这个方面讲,他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