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四大古典小说?

bdqnwqk1年前百科7

本来是六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四部以外,还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和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出版社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优秀典籍中挑出六部优秀的代表作。为什么最后成了四部?主要原因是,出版社条件有限,出版四部后很受欢迎就追印了很多,形成了四大名著的口杯。另外两部受到讨论多,大家对鬼怪和讽刺型作品有顾虑,特别对青少年三观形成的影响存在疑虑,最后放弃了两部。无论如何,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是很高的,仍然是中的文学之瑰宝。

《封神演义》为什么没有被评为古典四大名著?

道理很简单,真正看过封神演义原著的就会知道,封神演义水平差得远了,以文笔论说这篇小说是二流水准都是抬举封神了,以四大名著为一流,那么如金瓶梅、儒林外史可谓准一流,镜花缘、东周列国为二流,封神的文笔就是三流是水准。

封神的影响力很大,但影响力不代表水准仅仅就神魔小说来说,《封神演义》影响力仅次于《西游记》,全书以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而书中的很多人物,如纣王、武王、姜子牙、哪吒等等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前就已经大名鼎鼎,这部书把众多神仙糅杂在一起,虽然写作水准并不成功,但的确开创了新的流派,这点影响力的确很大。

然而仔细去读《封神演义》,这书只能说文笔整体上流畅,却远谈不上风趣与幽默,而叙事上面又总是平铺直叙,固然无过,却也无功。同时语言过于书面化,我寻思你都写神魔小说了,还装得那么正经作甚?这样的结果就是,小说作为通俗文学,读者很大程度要看一个趣味,封神完全没有。

很多没看过《封神演义》原著只看电视剧的,会以为法宝繁多,想象力丰富。但时间上电视剧是简化了封神的不少法宝了,单就封神原著而言,封神的很多法宝就像是报菜名,过于繁多,到了过犹不及的地步:

罗宣见子牙众门人,不分好歹,一拥而上,抵挡不住,忙把二百六十骨节摇动,现出三头六臂,一手执照天印,一手执五龙轮,一手执万鸦壶,一手执万里起云烟,双手使飞烟剑。

罗宣这里一次出现五种法宝,但是它们既远离人的生活,很难让人有直观联想,同时作用又都是放火,雷同程度极高,完全没有区分度。同样是数目繁多的法宝,留给人的印象比之平顶山章节堪称天差地远。

反观西游记平顶山场景,同样是出场了五件法宝,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其中葫芦和净瓶是老君乘药的,而且需要需要叫名字,等对方答应了才可以吸,这一瞬间就给了人深刻印象,在现代网络上还有了“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的名场面。

其他法宝中,幌金绳是老君的腰带,芭蕉扇是老君的扇火扇子,唯有七星剑被老君用于炼魔,生活用品占据五分之四,读来自然颇为亲切。

情节重复,水字数嫌疑极众看过封神原著的朋友都知道,封神作者很喜欢安排摆阵情节,摆阵是没问题,但问题是拿摆阵水字数就有问题了,印象里早年间网文届的小说很多都有水字数的桥段,就是把一段没什么意义的文字重复写几遍,例如表示无语,就会写“汗!”“汗汗汗!”“汗汗汗汗汗!”“成吉思汗!”。而封神演义虽然还没有这么没水准,但也好不了多少,最典型的就是十绝阵,破阵的时候全部是一个套路,一个杂兵祭阵,随后派一名高手去破阵,这个套路在十绝阵整整写了十次。而说实话十绝阵的那十天君有几个能让人去记住姓名的?

十绝阵

同时封神的套路太统一了,《封神演义》阻碍周军方的角色的出手,几乎清一色或为申公豹说动,或为同门出气。而斗法风格也千篇一律,往往是商军一方布阵赢了几场,等周方对症下药地出手破阵,而后继续前进。

人物刻画太差细细的去想封神里性格鲜明的人物,算来算去,哪吒大概算一个,但封神的哪吒整个一个熊孩子加官二代,十分的不讨喜,闻仲大概也算一个,一个比较愚忠的忠臣形象。再去找形象塑造鲜明的人物,找不到了。

大多数人物的性格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昆仑十二上仙就是满口天命、上阵论道,除了名字有所不同,其他根本不存在任何区分度。截教中人则全部是自恃强大、目中无人,然后挨揍后气急败坏,基本全部是一个模板。

有人说妲己这种阴狠毒辣的妖妃不算经典吗,但问题是在书内她与胡喜媚、王美人也并无多少区分度;而作为书胆的姜子牙,在原著中更多的是懦弱无能。

可以说《封神演义》一书对于人物的塑造实在太差。

反观西游记,取经四人组不说,这是主角,其他的各路妖王,青牛、牛魔王、黄眉、蝎子精、红孩儿哪个不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西游记的中单独一个妖王往往也能拿出来轻易的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背景搞出新的故事性,而封神却很难,道理很简单,封神的那一大堆神仙根本就没有任何区分度。

赞诗抄袭西游

封神演义在赞诗抄袭西游记方面也是一个问题,例如通天教主的赞诗抄袭孙悟空闹天宫,鸿钧道人出场描写抄袭孙悟空,准提道人的赞诗抄袭赤脚大仙,接引道人的赞诗抄袭菩提祖师,万仙阵抄袭百目魔君的金光阵,通天和准提的打斗抄袭通天河阴魔。如此如此,比比皆是。一部大面积抄袭的作品,自然让人看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