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bdqnwqk1年前百科7

1.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2.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各章框架

世 界 古 代 史

亚非文明、欧洲文明、亚洲文明

新航路开辟、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二战后亚非拉振兴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殖民扩张—血腥的资本积累:美洲、非洲、亚洲印度,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反英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二战后亚非拉独立振兴:亚洲1947年、非洲二战后、拉丁美洲二战后、中东战争1948—1973年

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英国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革命1789—1794

2、资产阶级改革战争(19世纪60年代)

美国内战1861—186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日本明治维新1868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国位于世界前列

二战后

欧洲、日本依附于美国

↓ 美国失去霸主地位

70~90年代三足鼎立

欧、日迅速发展

资 产 阶 级 思 想 文 化

文艺复兴:十四—十六世纪意大利到欧洲,启蒙运动十八世纪法国,

科学文化:科学(三次科学革命)、文化

国 际 共 产 主 义 运 动

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巴黎公社187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苏联社会主义探索(1921年列宁,1922—1937年斯大林,二战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冷 战 时 代

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

中心国家:美国、苏联;

原 因:二战以后,军事经济实力位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野心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时间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冷战初期表现: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成立(北约)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成立(华约)

美苏争霸: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

20世纪七十年代:越南战争、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建交

20世纪八十年代:苏军撤出阿富汗,美国扩充军备

结束时间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一超(美)多强(日、欧、中、俄)

主要国家:美、日、欧、中、俄.

经济格局: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德、意、奥匈),三国协约(英、法、俄) 1914—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苏中美英26国)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轴心国(德、意、日) 1939—1945

三 次 工 业 革 命

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十八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十九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美国、德国

第三工业革命(信息时代):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家-美国

影响:生产力提高、生产方式改变、世界格局变化、思想观念改变、城市化

住房拥挤、日常生活、出行

史 前 时 代

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华夏之祖(黄帝、炎帝、尧、舜、禹)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

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夏(前2070年)商(前1600年)周(西周前1046年、东周: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秦前221年、汉:西汉前202年,东汉25年)

分裂对峙为主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隋唐时期)

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时代(宋元时代)

多民族统一帝国发展到顶峰(明清时期)

宋 朝 经 济 和 社 会 生 活

宋朝经济重心: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唐朝后期——南宋)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宋朝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3.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09-08-01 19:56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特点: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把国与家相结合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维系分封制,二者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历史条件:人民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历史的推进;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郡县制: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统治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 决策机构外朝 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制约皇权;与皇权抗衡,引发政治内乱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产生条件:城邦狭小,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更加渴望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

4.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单元 求知识构图(大体框架)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

外朝 执行机构

尚书台 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5.谁有高一历史必修一八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标签: 高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