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知识
1.脑瘫的基本常识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锁致的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指参的主要疾病之一。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
1.宫内因素:孕妇在怀孕期间创伤、胎儿受压等;
2.生产因素:生产时难产、产伤、脐带绕颈、早产、窒息等;
3.后天因素:脑外伤、脑膜炎、高烧、惊厥等。上述原因可能引起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出血缺氧、梗塞、积水、软化萎缩,从而导致脑细胞和肌肉受累综合症--"小儿脑瘫"。它是脑组织非进行性病导致的疾病。
2.小儿脑瘫有几种类型
小儿脑瘫的常见类型:
1.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四肢、躯体的不自主运动。即出现面部作怪样,颈部出现不能控制的扭转。四肢出现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动,且这些活动不规律、不协调。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患者不能稳定的坐、站及行走。
2.迟缓型:患者肢体肌肉无力,检查肢体明显纤软,关节活动度较正常人增大。有的专家认为是脑瘫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的早期过度表现。
3.痉挛型:这个症状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肉明显僵硬,即肌张力增高。双足明显下垂,犹如芭蕾舞演员的尖足。下肢可以呈交叉状态,走路时成为剪刀样步态。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
4.共济失调型:主要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即患者姿势异常。站立时,必须不停的调整身体,以维持站立的姿势。行走时,两腿分开,迈步行走,如同跨过门槛。并且不能确定足的落地方向。
3.小儿脑瘫早期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脑瘫症状主要有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伴有近视或斜视。然后还有姿势障碍,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语言障碍,脑瘫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运动障碍,脑瘫的症状表现在的运动能力上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4.请问什么叫脑瘫
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
小儿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主要是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
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小儿脑瘫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小儿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
脑瘫康复知识:
5.脑瘫等于残疾吗
你好,脑瘫不等于残疾,小儿脑瘫的症状主要分成四大类:
小儿脑瘫的症状1:痉挛型脑瘫(Spatic): 脑瘫患者学童中却以徐动型者居多,其次才为痉挛型.痉挛意指肌肉僵硬不灵活。为何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是脑受伤部位在传达控制讯息到肌肉的过程中出现不正确的传递或讯息。正常现象是当我们在动作时,会有二群肌肉在互相拮抗着,一群肌肉收缩,另一群肌肉则放松,如此才能产生完美动作,若二群,平顺的动肌肉同时收缩,则会使肌肉变得导演紧张,导致动作困难,僵硬。
小儿脑瘫的症状2:混合型脑瘫(Mixed): 混合型脑瘫不是单纯一种类型,常合并多种类型,许多未经复健的学龄脑瘫多呈现出此障碍特征。
小儿脑瘫的症状3:舞蹈型脑瘫(Ataxia): 舞蹈型脑瘫比率最少的类型。动作特征是摇摇晃晃或颤抖,常存在平衡困难的现象。
小儿脑瘫的症状4:徐动型脑瘫: 徐动型脑瘫的就大特征在于动作控制不良,常出现夸大的动作.尤其在作一个动作时,会伴随全身动作及脸部表情扭曲的现象,在徐动型脑瘫患者早期,肌肉张力无力或低张现象,随着年龄渐长,若没有适当的复健治疗,常转变为为混合型,多呈现如高张徐动型。
(点击左侧网址链接,可以直接到达官网,与治疗脑瘫专家一对一交流,专家拥有丰富的治疗脑瘫知识和经验,免费为广大治疗脑瘫朋友解疑答惑,欢迎您随时咨询),希望能帮到您!
6.我想了解关于小儿脑瘫的相关知识,例如,脑瘫是如何形成的
病情分析:众所周知,语言方面能力的不完善也是脑瘫危害之一,是较为常见的。
大多数的脑瘫患儿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说成句的话,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脑瘫患儿完全失语。
痉挛性四肢瘫,双侧瘫患儿也常伴语言障碍。这些都是由于脑瘫的危害所导致的。
意见建议: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要多和孩子说话、交流感情,在娱乐中教孩子 发出简单的声音,直到教会孩子简单的字词句子。当有语言障碍的孩子不能正确 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必须不断地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并可购买一些学语言的光 碟,使孩子受到反复的激发,然后学习光碟中的儿歌,提高语言能力。
7.对于脑瘫的孩子怎么教给她知识
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造成脑瘫小儿语言障碍有哪些原因。
在医学界认为造成脑瘫小儿语言障碍有以以下几点: (1)发声障碍: 在脑瘫患儿当中,不能够随意控制呼吸的症状较多,经常出现呼吸障碍。此外,还有部分儿童根本就不会控制呼吸,因头部位置变化多,会出现发声困难。
(2)构音器官(主要指下颌、口唇、舌等)障碍: 由于脑瘫儿童本身肢体瘫痪也会引起呼吸、发声及构音肌肉的障碍。脑瘫患儿构音障碍原因不仅是下颔、口唇及舌等器官不灵活,而且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协调能力差也会导致构音障碍。
(3)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在脑瘫儿童中比较常见,他们开始讲话迟,而且词汇增加迟,抽象词语不能理解,很难用完整的语句来进行语言表达。这与脑瘫患儿多数处于被人们忽视的环境中生活,而且特别是脑瘫儿童由于语言环境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导致。
首先人们就发声障碍进行一些基础训练, 来为后面的构音器官障碍做铺垫。要减少发声障碍比较核心的问题是集中训练运动力量、范围和运动的准确性,随后再进行速度、重复和交替运动练习,这些运动均对产生准确的、清晰的发音是很重要的。
(一)改善下颌及唇的控制: 下颌控制不良导致口唇难以闭合,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脑瘫患儿为什么流涎的原因,口唇难以闭合就导致无法构音。 改善口唇及下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1、控制口唇闭合的方法: 1)用冰块对口唇及舌头进行冷刺激。
2)用刷子快速地(5-10次/s)进行刺激,刷的部位是口唇、口周以及下颌内侧。 3)当下颌过度向下张开时,还可以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及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口唇的闭合,还可以防止下颌突伸。
4)诱发下颌反射,促进下颌上抬,口唇闭合。 5)利用吸管,让脑瘫患者反复做回吸运动。
6)练习利用口唇将放在小勺上的食物摄人口中,也可以起到口唇控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变换食物种类来加强训练难度。 7)让脑瘫患者做吹乒乓球、吹羽毛等训练。
2、控制下额抬高的方法: 1)尽可能大的张开嘴巴,使下颌慢慢下降,然后再闭口。缓慢重复5-10次,休息。
以后可适当加快速度,但需要保持上下颌最大的运动范围。 2)下颌前伸,缓慢地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
重复5-10次,休息。 3、改善唇的控制方法: 1)双唇尽量向前撅起(发u音位置),然后尽量向后收拢(发i音位置)。
重复5-10次,休息。逐渐提高双唇交替运动的速度,但要保持最大的运动范围。
2)一侧嘴角收拢,维持该动作3-5s,然后休息。重复5-10次休息。
3)双唇闭紧,夹住压舌板,增加唇闭合力量。治疗师可向外拉压舌板,患者闭唇防止压舌板拉出。
4)鼓腮数秒,然后突然排气,有助于发爆破音,脑瘫患者也可在鼓腮时用手指挤压双颊。 4、改善舌的控制方法: 舌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舌和下颌的协调,也就是咀嚼运动,以及舌与口唇的协调性。
可以利用吸管来加以促进。 第二阶段:治疗师让脑瘫患者的口稍稍张开,并保持下颌在这一位置,上舌尖向前齿方向运动,当出现所希望的动作时,治疗师可以逐渐减少对下颌的支持,向患者能够自我控制方向过渡。
第三阶段:将海绵、软木塞等放人患者口中,让其舌按前后,左右等指定方向移动,为防止吞咽,可在后面用线系上,也可以用棉签和糖等,放在口内或口边,用舌来舔等。 (二)构音训练: 构音训练是按照构音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进行正确构音的训练。
最好是利用现在所能发出的音进行。先由构音容易的音开始(双唇音),然后向较难的音(软腭音、齿音、舌齿音等)方向进展。
治疗师利用手指或压舌板对患者的构音器官进行被动活动,对患者进行触觉、视觉、听觉的联合刺激以协助其构音运动。训练是先由单音节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篇短文的顺序进行的,在发各种音时姿势非常重要。
1、双唇音([p],[b],[m],[w]):采取的姿势是仰卧位的反射抑制姿势,治疗师用手指轻轻地闭合其口唇,鼓励脑瘫患儿模仿其发音。 2、软腭音([k]、[g]、[h]):可以采取仰卧位,两腿向胸部屈曲,头向后仰的姿势,或坐在台子上躯干后倾,双手放在躯干的两侧,头向后倾的姿势。
在这种姿势下,将手指轻轻压迫其下颌(相当于舌根部),在手指离开的同时发声。治疗时,也发目的音让患儿听以增强其听觉刺激。
3、齿音,舌齿音([t]、[d]、[n]、[s]、[z]):采取双腿下垂,两手臂支持躯干,头向前屈的姿势,或是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双腿垂下,治疗师支持患者的头向前屈的姿势,可以在俯卧位的情况,双肘支撑躯干,使头向前屈或保持平直的姿势。在保持以上姿势的同时使头前屈,被动地使其下颌由下向上推压,让患者模仿治疗师发[t]、[d]的音。
如果患者能够按自己方式发目的音的话,治疗师可以逐渐减少对其的辅助,促进其自我控制能力。 (三) 语言发育迟缓的康复训练: 1、头面部按摩: 患儿取仰卧位,治疗师坐于患儿后方,双手拇指沿桡侧从印堂至神庭交替推30次;用拇指螺纹面按揉百会、风池、印堂、太阳穴各50 – 100次;用拇指桡侧缘以率谷穴为中心扫散头部两侧胆经各30-50次,每日一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2、语言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