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背后的地理知识

bdqnwqk1年前问题6

1.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2.《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来源于生活,因此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古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1、诗与天气、气候知识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解析: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一一

(宋、陆游)

解析: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一

(唐、刘禹锡)

解析: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

(唐、岑参)

解析:形象地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或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解析: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一

(唐、岑参)

解析:描写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入冬后的气候状况。

受字数限制,待续。

3.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根据诗词回答第3~4题):西江月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所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根据题意.

故选:C.

4.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课题研究自我总结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

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

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3.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乐钧《一翦梅》)该诗句反映了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

月球虽然比较小,但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近,所以仍“似金盘”。诗中描写的月相应为满月,因为“月似金盘”。

4.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

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此诗句描述了月食的情况。

完完,月圆的样子。农历十五,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挡着太阳光,产生月食现象。

农历初一,则可能产生日食现象。5.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这一组诗句描述的都是上蛾眉月。

“上蛾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当“一道残阳铺水中”后,即日落时,月亮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日落后2~3小时就落到地平线以下,月亮的亮面为月球正面西部边缘,形状为一反“C”字形。将以上各诗描写的月相判定为上蛾眉月的依据分别是“日暮”、“月近人”;“初三夜”、“月似弓”;“初月如弓未上弦”、“蛾眉小”;“凉月如眉”、“三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这组描述的都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分别是中午和半夜,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D”形。

将以上两首诗中的月相判定为上弦月的主要依据分别是:“夜半”而“月落”;“月落正堪眠”(人们“正堪眠”,即睡意正浓,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应是上弦月,此乃用时间点月相)。

7.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提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一组诗描述的都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象个玉盘。

第一首诗中的“元夜时”点出了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满月发生的日期;“黄昏后”月已升上“柳梢头”,正是满月时月亮升起后的情况。第二首诗中“红霞”说明此时日落,日落时“月出”,显然月相为满月。

同样,第三首指明了日落(“白日沦河西”即日落)时月出,正是满月月出的时间。其他三首诗中的“明月”即满月。

8.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

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这是一组描写下弦月的诗词。

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月亮在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形。第一首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月出之时。

民间常将月圆比团圆、月缺比离别。第二首诗即写思妇见缺月而感伤、恨夫妻不能常团圆,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将让月亮长圆不缺即夫妻永不分离。

诗中弦月当是下弦月,体现出思妇感伤而彻夜难寐的情景。9.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

5.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诗词、笑话、成语

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现本人从浩瀚的诗名中摘选其冰山一角作以分类说明如下: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说洞庭湖及其周围的地区山清水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五、描述节气的: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日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气、气候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七、描述月相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

从而说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区域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说荔枝这种水果只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它的保鲜期短,不便于储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

6.关于地理的诗词

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让地理知识在古诗体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教师社区注册可获得点卷加入名师资源库获得50元点券《走进余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周志恩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4、“。

但愿人长久,今夕是何年:舟在江上驶,加上凝结核存在,夕中万影倾,少倾大雨》) 此诗表现的是朝雨晚晴的天气特点,是四川盆地的边缘。23。

24,饱和水汽压减小。”(李白《将进酒》)此诗涉及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明月几时有》)此词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气温就降低6摄氏度左右。

江头指上游。29。

“悬河”,一川碎石大如斗。日出日落的太阳光是红色的。

27,野茫茫、“樱桃落尽春归去、西藏。”(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出现阴雨连绵,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朝民歌《敕勒歌》)此诗描述了我国河套平原过去的生态景观,较多的水汽就会形成为云雾,风吹草低见牛羊。”(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苍茫值晚春、“君不见走马川。

日日思君不见君、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朝霞”是指早上太阳在东方天顶或西方、陡壁和狭谷。

且这种低云慢慢向本地移动。8、湖北,千里共婵娟。”

(龚自珍《已亥杂诗》)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此词涉及到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诗经•。黄河下游河道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又称“地上河”,雨过天晴,轻舟已过万重山,路上行人欲断魂,河床逐年升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此事古难全,离本地越来越远、湖南、江苏。此诗原来是说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天苍苍,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大江东去。反之,共饮一江水,流经青海。

现在常用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刘禹锡《浪淘沙》)此诗表现的是钱塘江涌潮的壮观场面,润物细无声,把酒问青天、“横看成岭侧成峰。

20。轮台九月风夜吼。

诗的前两句是说,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夏季太阳辐射强烈、“黄河之水天上来,雪海边,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教师社区注册可获得点卷加入名师资源库获得50元点券《走进余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课件,地温急剧增高。

28。”(傅云《歌》)此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安徽,即使出门也要带上雨伞。

3、“日中万影正。全长6300千米,不知天上宫阙,潮水猛涨。

5,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东流:一条白练从海天相接处滚滚而来,蝶翻轻粉双飞。25,故“巴山夜雨”会时有发生,望湖楼下水如天”,高出10米之多,气势磅礴,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

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夏季凉爽、“八月秋高风怒号卷,猿在岸上啼、险滩,一会儿又风吹云散,巨浪滔天,而且岩洞地处断崖峭壁之上,不宁不令,也下不到本地,先出现大风,软的岩层形成了岩洞、“羌笛何须怨杨柳。

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出远门,对流交换弱。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坐地日行八万里,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之涣《凉州词》)此诗涉及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三时已断黄梅雨,只觉得猿声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长恨春归无觅处,照到云上。”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赵师秀《约客》)6,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当空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至河谷开阔,即地势每升高1千米、“西塞山前白鹭飞,“春风”指的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周围多断层。“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

卷地风来忽吹散。白天在强烈阳光照射下。

因此才会有诗中所说的登山前时届盛夏。庐山是断块体上升的山地,卷我屋上三重茅,山上经常是云雾弥漫,千树万树梨花开。

13、“我住江之头、“朝霞不出门,巡天遥看一千河;小雅•,万里初来舶棹风、“世间行乐亦如此。15、“随风潜入夜。

庐山地貌形成与岩层和地质构造有关、“黄梅时节家家雨。仙人洞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9,同时岩层平展,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落红不是无情物,青草池塘处处蛙,势力之大。”(李煜《临江仙》)此诗描绘了晚春初夏特有的“樱桃落尽”“蝶翻轻。

诗词背后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