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知识化

bdqnwqk1年前基础6

1.什么植物净化空气最好

吊兰:作用大、成本低 有一种吊兰——也叫“折别鹤”,不但美观,而且吸附有毒气体效果特别好。

一盆吊兰在8—10平方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即使未经装修的房间,养一盆对人的健康也很有利。这种吊兰每盆9元左右。

仙人掌等植物一直释放氧气 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球、仙人掌、虎皮兰、景天、芦荟和吊兰等都是一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

仙人掌和景天每盆约5—10元;虎皮兰分两种:金边的和纯绿的。纯绿的在20元/盆左右,金边的比其贵约1/3—1/2;芦荟的市场价格则差别比较大。

这些植物都是非常容易成活的。市场上比较热销一种彩色仙人球,适宜摆放在电脑旁边,既吸收电脑辐射又可装点居室。

平安树等能释放清新气体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平安树和樟树等大型植物,它们自身能释放出一种清新的气体,让人精神愉悦。平安树也叫“肉桂”,市面上的价格一般在80—100元/盆。

在购买这种植物时一定要注意盆土,根和土结合紧凑的是盆栽的,反之则是地栽的。购买时要选择盆栽的,因为盆栽的植物已经本地化,容易成活。

给植物加光可加快空气净化 若想尽快驱除新居的刺鼻味道,可以用灯光照射植物。植物一经光的照射,生命力就特别旺盛,光合作用也就加强,释放出来的氧气比无光照射条件下多几倍。

2.植物晚上会放出二氧化碳吗

植物生理学的知识:植物分为碳3植物,碳4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仙人掌属于景天酸代谢植物.白天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与RUBP结合再被有关酶还原形成苹果酸,暂时储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晚上气孔关闭,苹果酸从液泡中进入细胞质,再进入一般的碳三途径

大多数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而有些植物则相反,如仙人掌就是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样晚上居室内放有仙人掌,就可补充氧气,利于睡眠。 在室内养花种草不仅能够绿化、美化居室环境,还可帮助人们抵御室内有害物质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这些花草堪称人类居室“环保卫士”。

仙人掌、仙人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及负氧离子。

1、吊兰是净化空气的能手,一盆吊兰在24小时之内,可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氯等挥发性气体吸净。同时,还能吸收96%的一氧化碳和86%的甲醛。

2、虎皮兰能吸收氮氧化物和甲烷气体。

3、鸭跖草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4、芦荟能吸收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

5、龙舌兰能吸收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6、月季、玫瑰能吸收二氧化硫。

7、耳厥、常春藤、菊花能分解存在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和壁纸中的二甲苯,在24小时照明条件下,常春藤还能吸收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90%的苯。

7、红鹳花能吸收二甲苯、甲苯和存在于化纤、油漆中的氨。

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特点

这可是大学的专业知识啊,参见下文: 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 signal transduction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受遗传信息及环境信息的调节控制。

基因决定了个体发育的基本模式,但其表达和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信息的刺激。植物的不可移动性使它难以逃避或改变环境,接受环境变化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调节适应环境是植物维持生存的出路。

已经发现的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也很多,按其作用的范围可分为胞间信号分子和胞内信号分子。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途径可分为胞间信使、膜上信号转换机制、胞内信号及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四个阶段 一.胞间信号传递 胞间信号一般可分为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和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两类。

物理信号如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电信号传递,许多敏感植物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电波传递和叶片运动伴随。水力信号(hydraulic signal)。

化学信号是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化学物质,到达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如植物激素等。信号物质可从产生的部位经维管束进行长距离传递,到达作用的靶子部位。

传导途径是共质体和质外体。 二.跨膜信号转换机制(signal transduction) 信号到达靶细胞,首先要能被感受并将其转换为胞内信号,再启动胞内各种信号转导系统,并对原初信号进行级联放大,最终导致生理生化变化。

1. 受体(receptor) 主要在质膜上,能与信号物质特异结合,并引发产生胞内次级信号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信号与受体结合是胞间信使起作用并转换为胞内信使的首要步骤。

目前研究较活跃的两类受体是光受体和激素受体。光受体有对红光和远红光敏感的光敏色素、对蓝光和紫外光敏感的隐花色素以及对紫外光敏感的受体等;激素受体的研究正在进展中,如质膜上的乙烯受体,质膜或胞内的其他激素的结合蛋白等。

2. g蛋白(g proteins) 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并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

70年代初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g蛋白,证明了它在跨膜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gilman与rodbell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80年代开始在植物体内研究,已证明g蛋白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并初步证明g蛋白在光、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理效应中、在跨膜离子运输、气孔运动、植物形态建成等生理活动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同样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由于g蛋白分子的多样性………在植物细胞信号系统中起着分子开关的重要作用。 三,胞内信号 如果将胞外刺激信号称作第一信使,由胞外信号激活或抑制、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称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不仅仅是一种,也可总称为第二信使系统。 1.钙信号系统 在植物细胞内外以及细胞内的不同部位ca2+的浓度有很大的差别。

在细胞质中,一般在10-8~10-7 mol/l,而细胞壁是细胞最大的ca2+库,其浓度可达1~5mol/l。胞内细胞器的ca2+浓度也比胞质的ca2+浓度高几百倍到上千倍。

几乎所有的胞外刺激信号都能引起胞质游离ca2+浓度变化,由于变化的时间、幅度、频率、区域化分布的不同,可能区别信号的特异性。 钙调节蛋白 胞内钙信号再通过其受体――钙调节蛋白传递信息。

主要包括钙调素(calmodulin cam)和钙依赖的蛋白激酶,植物细胞中cam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这是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小分子酸性蛋白(分子量为17~19kda)。

cam分子有四个ca结合位点,当第一信使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活化的cam再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化反应。已知有蛋白激酶、nad激酶、h+-atp酶等多种酶受ca-cam的调控。

在以光敏素为受体的光信号转导过程中,ca-cam胞内信号起了重要作用。 3. 肌醇磷脂(inositide)信号系统 这是肌醇分子六碳环上的羟基被不同数目磷酸酯化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80年代后期的研究证明植物细胞质膜中存在三种主要的肌醇磷脂,即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肌醇-4-磷酸(pip)、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胞为信号被质膜受体接受后,以g蛋白为中介,由质膜中的磷酸脂酶c(plc)水解pip2产生肌醇-3-磷酸(ip3)和甘油二酯(dg)两种信号分子,所以,又可称双信使系统。

ip3通过调节ca2+变化、dg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传递信息。 4. 环核苷酸信号系统 受动物细胞信号启发,在植物细胞中也存在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参与信号转导。

四.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phosphoralation) 细胞内存在的多种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是前述胞内信使进一步作用的靶子,通过调节胞内蛋白质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而进一步传递信息。如钙依赖型蛋白激酶(cdpk),其磷酸化后,可将质膜上的atp酶磷酸化,从而调控跨膜离子运输;又如和光敏素相关的ca-cam调节的蛋白激酶等。

蛋白磷酸酶起去磷酸化作用,是终止信号或一种逆向调节。 植物体内、细胞内信号转导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正在进展中,需要完善已知的、并发现新的植物信号转导途径(h+、h2o、mg2+、氧化还原物质等);信。

4.植物生理学是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

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

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

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

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

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

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

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

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现在则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

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

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

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

其后在《泛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

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

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

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现在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

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

5.赤霉素的植物鉴定法是什么

赤霉素最突出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茎的伸长和诱导长日植物在短日条件下抽薹开花。

各种植物对赤霉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遗传上矮生的植物如矮生的玉米和豌豆对赤霉素最敏感,经赤霉素处理后株型与非矮生的相似;非矮生植物则只有轻微的反应。

有些植物遗传上矮生性的原因就是缺乏内源赤霉素(另一些则不然)。赤霉素在种子发芽中起调节作用。

许多禾谷类植物例如大麦的种子中的淀粉,在发芽时迅速水解;如果把胚去掉,淀粉就不水解。用赤霉素处理无胚的种子,淀粉就又能水解,证明了赤霉素可以代替胚引起淀粉水解。

赤霉素能代替红光促进光敏感植物莴苣种子的发芽和代替胡萝卜开花所需要的春化作用。赤霉素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单性果实的形成。

对某些植物,特别是无籽葡萄品种,在开花时用赤霉素处理,可促进无籽果实的发育。但对某些生理现象有时有抑制作用。

关于赤霉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得较深入的是它对去胚大麦种子中淀粉水解的诱发。用赤霉素处理灭菌的去胚大麦种子,发现GA3显著促进其糊粉层中 α-淀粉酶的新合成,从而引起淀粉的水解。

在完整大麦种子发芽时,胚含有赤霉素,分泌到糊粉层去。此外,GA3还刺激糊粉层细胞合成蛋白酶,促进核糖核酸酶及葡聚糖酶的分。

植物知识化

标签: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