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到用时方恨少
1.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
不是诗,是一幅劝勉联。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2.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
词义
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少:只懂那一点点。
整句翻译: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
原意
字面意思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会的知识太少了。
最后启示 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例句
作为学生,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否则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
出处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鉴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也有与“船到江心补漏迟”连用的。
3.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什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原文如下: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拓展资料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赏析
上联“书到用时方恨少”是劝勉人们要“贵学”,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这一个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4.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
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出自明代《增广贤文》上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译文: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事情不是经历过便不能知晓其中艰难。
节选原文:
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译文:
不要一门心思空打算,子孙自会有他们自己的福份。
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事情不是经历过便不能知晓其中艰难。
天下的父母永远是对的,世上最宝贵的是兄弟情谊。
与人相处不和谐,要想想古人养鹅注意不扰邻居的佳话;与人相处不和睦,要想想古人用盖房子须通力合作的比方。
只管去做好事,不要计较前途如何。不同和尚、道士交朋友,就表明他是个好人。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增广贤文
5.“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上一句是什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上一句是:" 老来方悔读书迟"
1. "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2.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全文如下: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3. 《警世贤文》又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林鸿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唯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6.书到用时方恨少白首方悔读书迟是谁说的
这句话出自两首诗。
【原句】书到用时方恨少 , 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处】《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释义】字面意思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最后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原句】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处】颜真卿的《劝学》
【释义】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扩展资料: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书到用时方恨少
搜狗百科-劝学
7.书到用时方恨少 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2113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出自:5261这是南宋词人陆4102游写的一副劝勉联,全文就这两1653句。
原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释义: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扩展资料: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也有与“船到江心补漏迟”连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到用时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