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的认识知识归纳统计表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归纳(人教版)
建议你去网上搜一下,这几个网址里都有 给你一个样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 列 , 行 ) ↓ ↓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从前往后看)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3、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 *7表示: 求7个 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 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 * 表示: 求 的 是多少? 9 * 表示: 求9的 是多少? A * 表示: 求a的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a≠0 b≠0) ③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c 当b=1时,c=a 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
2、运算顺序: ①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②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 注:(a±b)÷c=a÷c±b÷c 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 =0.6 12∶20读作:12比20 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不变性质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是一个数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 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例:甲是乙的 ,乙是25,求甲是多少?即:甲=乙* (15* =9)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例: 甲是乙。
2.小学5、6年级数学知识结构表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负数》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公式就可以写作:S = a h)。
3、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公式就可以写作: S = a h÷2)。 4、梯形的面积 = (上底+ 下底)*高÷2 (用S表示平行梯形的面积,用a 、b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上、下底和高,公式就可以写作:S = (a + b ) h÷2)。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2、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4、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这个数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末尾添写“万”字。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这个数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末尾添写“亿”字。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各位满十要进一;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0再减。
如:2、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性质:a-b-c=a-(b+c)第五单元:《找规律》 ( ) ( ) (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
2、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短。3、长方形的长 + 宽 = 长方形周长的一半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1、把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扩大了10倍、100倍、1000倍……。
2|、把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 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了10倍、100倍、1000倍……。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ha)。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km)。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1.小数乘法的计算算法,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2.观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共有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相同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如:0 . 07 8 43、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商不变的原理把除数转换成整数,再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4、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5、有余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补零继续除。一个不是零的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得到的数会比原来小。
例如:160*0.05=8 48*0.5=24 89*0.1=8.9 20*0.25=56、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如:2.56565656.…..第十单元:《统计》 合计 男 女总 计 39 18 21航模小组 14 8 6民乐小组 8 3 5书法小组 7 3 4美术小组 10 4 6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χ第一单元:《方程》 1 aх±b=c 2 aх÷b=c 3 aх+ bх=c如: 6х+5=23 2х÷5=4 2x+3x=10解:6х+5-5=23-5 解:2х=4*5 解 5x=106х=18 2х=20 x=10÷5Х=18÷6 х=20÷2 x=2Х=3 х=10 4、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如:大树高64米,比小树高度的2倍少22米,小树高多少米?(小树高度*2-22=大树高度)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1、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或乘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就是用整数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如:3个 是多少? *3= + + = 或 *。
3.关于统计图所有知识1到6年级关于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性,深奥的都
统计图 表现统计数字大小和变动的各种图形总称.其中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象形图等.在统计学中把利用统计图形表现统计资料的方法叫做统计图示法.其特点是: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其主要用途有:表示现象间的对比关系;揭露总体结构;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揭示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反映总体单位的分配情况;说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y;或采用角度坐标(如圆形图)、地理坐标(如地形图)等.按图尺的数字性质分类,有实数图、累积数图、百分数图、对数图、指数图等;其结构包括图名、图目(图中的标题)、图尺(坐标单位)、各种图线(基线、轮廓线、指导线等)、图注(图例说明、资料来源等)等.[ 详细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特点.统计图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因此,统计图在统计资料整理与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得到广泛应用.在解答资料分析测验中有关统计图的试题时,既要考察图的直观形象,又要注意核对数据,不要被表面形象所迷惑.إ 统计图一般由图形、图号、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إ 一、条形统计图 إ 用一个单位长度(如1厘米)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相应成比例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条形图是统计图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图形.按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纵式条形图和横式条形图;按照分析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条形比较图和条形结构图.إ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إ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إ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إ 二、扇形统计图 إ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扇形面积表示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也叫作百分数比较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إ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إ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إ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إ三、折线统计图 إ 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折线图在生活中运用的非常普遍,虽然它不直接给出精确的数据,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熟练运用“坐标法”也可以很快地确定某个具体的数据.إ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إ 四、网状统计图 إ 网状统计图的特点是这类统计图中只有一些字母,字母所代表的意义都在题外,在答题前必弄清这些字母代表的意义,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就可以脱离字母,较简便地得出答案.。
4.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的知识归类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这是小学1-6年级的,采纳吧!。
5.谁能详细归纳一下小学1~6年级的数学课程知识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4a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C =2πr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πr+d 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表面积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S=6a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 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S侧+2 S底 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将近似长方体平放得到:圆柱体体积=侧面积的一半*半径 V=Ch÷2*r=2πr÷2*r=πr*r) 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 V=Sh÷3或1/3Sh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体积 h: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正方体 V,另一端不要植树: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4\,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a= a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底面半径 c;6\:4\3\、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那么:长 b;9\:底面半径 c、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长方体 V、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体积 s、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高 s、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表面积公式,那么;底面积 r、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体积 h;8\:1\3\,那么;9\、长方体 V;6\、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体积 a:面积 a周长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底面积 r,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面积 a:体积 h: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
6.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急)
、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P55-P56条形统计图。
2、学材分析: 在第八册教材中,已经教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学生已经知道一些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习过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教学编制复式统计表、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学过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受到国情教育。 本单元先说明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以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问题,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制作统计图的方法,还说明了制作各种统计图的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直接基础,同时,这节课中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材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编写思路,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并能预测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用途;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制作简单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简单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加以交流,在学习中受到国情、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3、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和合作活动,发展自主和创新能力。 4、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读图练习。
5、教学难点: 1、根据作业本的大小确定所画条形统计图的位置和大小。 2、恰当确定纵轴上的单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尝试教学法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理性)——尝试动手制作(感性)——掌握规律(理性)——运用规律(实践)的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与学习的全过程,采用观察、动手制作等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能根据有关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断和预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总体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感知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基础)。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依照图例,根据提示步骤尝试制作,让学生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并通过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强调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再次尝试并设计制作,这一次要求学生在相互协作与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能够突破难点。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有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这时通过师生交流总结出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到此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便结束。接下去的环节是实践应用、巩固拓展深化,在这个环节中的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事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数据,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景中对可能性的体验,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四、教学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透析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多媒体播放08奥运申请成功时刻的录像 【这一环节是通过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情景,感受奥运申请成功后的骄傲自豪感。】 2、出示我国往届奥运金牌数的比较调查统计,看看能发现一些什么信息?【让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描述数据,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
3、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与前一统计表相对应的条形统计图。 (2)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优缺点,并做出选择。
(3)提示课题。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引入新授,对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从直观感性上感知条形统计图。】
(二)观察探究、积极思考、尝试制作 1、谈话引入:大家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你还想学习它哪些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研究的问题,教师尽可能不直接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
而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了解,特别是对基于学生经验的真实问题的了解,可以使教师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从学生产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
7.小学六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1到6年级数学公式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和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