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这本书中易考的知识

bdqnwqk1年前问题8

1.历史:四书中《大学中庸》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

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2.历史:四书中《大学》《中庸》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就是既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3.小学教资,学记中庸都有哪些内容常考

小学教资,学记中庸常考内容如下:

《学记》成书于我国战国时期,全书一千多字,全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或者称其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含义是教化百姓,使其形成良好的风尚,一定要通过教育,本句中的“民”是指全体国民,化全体国民成“俗”,必然有利于国家建设;“建国军民,教学为先”的含义是治理国家管理人民,首先要通过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所阐述的都是教育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

第一句的大致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学习,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第二句中,“藏”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指教师的在课上的讲解要与个人在课下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因此,这两句都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本句的大致含义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本句体现的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不躐等”和“不凌节而施”

第一句是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第二句是指不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也就是说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发展有次序地进行教学。因此,这两句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原文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即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因此,本句体现的是教学相长原则。

6.“豫时孙摩”

原文是“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关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即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因此,“豫时孙摩”体现的分别是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教育原则。

二、《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中庸》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自 宋代开始,将它从《礼记》中分离出来, 独立成书。

朱熹将其与《大学》、《孟子》、《论语》合编为“四书”。该书的作者不 详,今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但也有 人认为是秦人所作。

《中庸》一书是以 “中庸”为思想核心,以“允执厥中”为 基本原则,以孔子的“过犹不及”为重点 内容,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类最高道德水准。 书中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而要到达这个标准,必须掌握好“度”, 使事物的平衡得以保持,“和而不流”、“中立不倚”才是人们追求的境界。

实际 上,这种中庸思想的本质就是让人们顺应 封建统治,以达到维护封建的等级秩序的 目的。书中还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 想,认为国家的兴亡都是有征兆的。

另 外,它还认为道德修养和学习知识也要遵 循“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方法。《中 庸》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宋明理学的产生 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5.《大学》,《中庸》是哪本书中的两个篇章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不详,宋代理学家程、朱给予高度重视,指定为曾子(孔子门徒曾参)的大作,专门拎出来,与《中庸》(据说是子思的大作,他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论语》《孟子》并称四子书,后来简称为“四书”,同“五经”(《诗经》《书经》《易经》《仪礼》《春秋》)一道被认为是儒家最基本的经典。

中庸之道是孔夫子提倡的一种人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原则,但从《论语》一书看去,他讲得并不算多,只不过是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他又说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这样一层意思,“过”和“不及”都是非中庸的。总起来看,中庸这个话题在《论语》里并不显得很突出;讲得多的还是“仁”和“礼”。

后来出现了一篇以《中庸》为题的单篇专论,引用了许多孔夫子的言论,该文后来收入《礼记》一书。《中庸》据说是子思(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撰写的,这一点现在无从证实,当然也无从证伪,只宜予以承认。孙子继承祖父的思想是常见的事情,不过其间也可能会有些不同。又此文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等句,当在秦统一中国以后,是汉儒的口气了。《礼记·中庸》虽作者难定,行文又多少有些混乱,“文势时有断续,语脉时有交互”(王柏《古中庸跋》),但仍为儒家的基本文献之一。

孔子本来是积极进取的,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所以碰过许多钉子;到《中庸》的作者已经消极得多了,只说是“君子居易以俟命”,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人生的安定。

南宋儒家大师朱熹的一大动作是将《中庸》和《大学》这两篇从《礼记》一书中专门拎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详加注释和说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样《中庸》就升格了,从可供参考的文献之一上升为必须精读的重要经典。

大学中庸这本书中易考的知识

标签: 中庸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