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相关知识
1.关于剧本的知识
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
比较著名的如王尔德的《莎乐美》等。而好的剧本,能够具备适合阅读,也可能创造杰出舞台表演的双重价值。
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2.剧本的内容都包括什么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
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戏剧发展史上,剧本的出现,大致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古希腊悲剧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戏剧形态是没有剧本的,例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扩展资料: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文式结构。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
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高潮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这类剧作的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当下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
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高潮。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
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
3.【关于“剧本”体裁的知识急啊】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剧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view/131185.htm。
4.话剧基本知识
摘自网络,供参考: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话剧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 话剧—剧照
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5.怎样读剧本
另外一点,就是剧作者要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的观点?他的这种情感?涉及到剧本的内容,它的内容是什么?因为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者的观点不可能直白地表述,直接地说,像写论文一样,那样不行。
他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把它表达出来。所以,剧本的内容是主要的一大方面。
它涉及到情节、故事、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剧本的具体内容,要搞清楚。那么,怎么才能够做到读懂剧本?有哪些条件?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了解戏剧剧本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戏剧剧本可以独立存在。我们中学学的文学有四大类:小说、诗歌、散文、还有一类就是戏剧文学。
这说明戏剧有很强的文学性。比如说,诺贝尔文学奖可以颁发给戏剧作家,但它从来没有颁发给影视的编剧。
戏剧作品可以独立的作为一个文学的作品存在的。但另一方面,戏剧剧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像其他文学种类那样,就是这种阅读。
只要你通过这种媒介,纸制的或者其他的阅读了,就可以了。但戏剧的剧本,它不是直接为了阅读的。
它是为了排戏演出用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除了历史上少量的一些专供阅读、不是为演出的剧本,比如戏剧史上有称这些戏为“书斋剧”、“案头剧”,你可以阅读研究,但是不是为了演出的。除了少量的这样的剧本,基本上都是为了演出服务的。
我们知道,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家之外,他还是作为文学家存在的。虽然《莎士比亚全集》各种各样的版本都有,但它一开始都是为了演出的。
在小说里面,作者可以通过描写等手段,具体的塑造人物形象,环境,包括心理怎么想的,都可以。但戏剧剧本的构成,主要是以对话,独白为主。
除了一些必要的舞台提示,动作说明,基本上没有主观的心理的这种描写。但是在演出中,对话或者独白,只是舞台语汇的一部分。
所以读剧本,如果以读小说、故事的形式,你有时候就会感到,很多信息缺失了,会造成一定的迷惑。剧本是为了演出服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读剧本不能像读小说、诗歌、散文那样。
好。我们了解了剧本的这一特点以后,还需要了解一些戏剧剧本编剧上的一些基本知识。
比如说戏剧行动的构成,一些常见的剧本结构和剧本基本风格等等。这涉及了一些编剧的基本知识,另外还涉及一些戏剧文学史的常识。
假如说,一般的读者习惯了看故事,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这种线型的,直线型结构的模式,这种模式只是戏剧编剧,或者戏剧文学类型的一种。还有其他的模式,比如说非线性的,片段式的、史诗式的等等。
有的读者只习惯于现实主义风格的,一旦接触到其他的风格,比如说象征的风格,荒诞的风格,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大家读剧本,要了解一些编剧的常识和戏剧史的知识。
这种课程就是非常有必要,通过学习,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对读剧本是非常有好处的。
另外一点,读剧本的这种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想象力,和活跃起腻的感官。刚才介绍的,剧本是为了演出,主要是为了演出创作的。
剧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般头脑中都会有舞台的形象,他和写小说完全是不同的思维。而读者要想更好的理解剧本,就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复原作者要呈现的舞台形象。
那不仅是对话,还有视觉、听觉、心理感觉等等。剧中人是在一个特定的规定情景中进行表演,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我们最好也能够像是在观看表演。
眼前浮现出形象来,这样就会非常有助于进入剧本,从而理解它。除此以外,因为剧本主要是以台词,对白,独白,舞台提示这些组成的,所以,对待每一句台词,台词之间的衔接都要留心。
此外,给予的舞台提示和剧名(剧本的名字)也要有特殊的重视。一般来说,台词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一个剧本,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或者是一些经典的剧本,台词都会是比较讲究。
不会把生活中的那些大白话,水话随便的就放上去。舞台的时间很有限,舞台演出的这段时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放上去。
舞台上人物的语言很多都是有特殊用意的。它不是随便地照搬生活用语。
台词需要演员说出来。它是要说出来的,不是要看的。
所以,也会涉及到很多的这种处理,比如说强调某一句话,或者一句话中的某一个词,这样的意义就完全不同。很多台词还含有这种潜台词,什么叫潜台词呢?就是没有直接说出来的言外之意,这种潜在的意思。
这些都需要特殊的照顾 舞台上的布景、道具、人物动作、表情,这些是靠舞台提示来表现的。这些提示需要特别的留心,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光看人物的说话,就像看故事,两个人、几个人在说话一样,匆匆地扫过,就会失去很多有用的剧本的信息。
一般来说,剧名也体现了剧本的主题,主要内容或者是风格,或者和这些主题内容有相关的。这也需要特别的留意。
有的剧本题目一看就知道它的风格,比如后面我会和大家谈到有一个剧本,剧名非常长,叫《哦!爸爸,可怜的爸爸,你被妈妈挂在壁橱里,我是多么伤心啊》。这是一个剧本的题目这么长。
它就是这么一种调侃荒诞的风格。咱们刚才提到的,我再简单地总结一下。
刚才咱们提到,要了解剧本的特点,了解一些戏剧剧本编剧上的基本知识,一些。
6.戏剧的有关知识是什么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2.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
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7.关于戏剧的知识
河南:豫剧 大平调 四平调 宛邦 月调 山东:吕剧 河北:河北梆子 山西:晋剧 安徽:黄梅戏 花鼓戏 广东:粤剧 浙江:评弹 北京:京剧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上海:沪剧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
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如今有360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是戏曲的成型时期。 元代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清代地方戏是古典戏曲的第三个阶段。它和近、现代戏曲有着共同的艺术形式。
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
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戏的时代。1840年1919年的戏曲称近代戏曲,内容包括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京剧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一段戏曲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戏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后戏曲便进入现代戏曲时代。京剧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戏发达的结果,而京剧成为全国性的代表剧种后一点也没有压抑地方戏的发展。
从清代地方戏到京剧,是中国戏曲极度繁盛的时代。 中国话剧只有百年的历史。
从西方引入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行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
1928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