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及主要作家

bdqnwqk1年前百科11

是这样的,综合时间和流派来看的话,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流光溢彩的白银时代,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高尔基、布宁)交错争鸣,现代主义中又分为象征派(老派勃留索夫、巴尔蒙特、梅列日科夫斯基、吉皮乌斯;新派勃洛克)、阿克梅派(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阿赫马托娃、曼杰利什坦姆、库兹明)和未来派(马雅可夫斯基、克鲁乔内赫,布尔柳克和谢维里雅宁)。除此之外还有新农民诗歌(叶赛宁)和一些游离于文学团体之外的人,比如安德列耶夫。苏联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异军突起,与苏联持不同政见者遭到打压,一部分转为地下文学,一部分流亡国外,形成侨民文学。赫鲁晓夫解冻后文坛色彩有所丰富,但大形势没有变。到了80年代是回归文学唱主角。不得不提的是索尔仁尼琴,他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我暂时想到的大概就这些,还有很多名字没有提及。关于白银时代的具体流派划分,不同版本的文学史有很大的分歧。以上所说仅是一家之言。我现在正在学习文学史,如果需要进一步交流可以私信我。

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决定着民族的性格和国家的兴衰走向。


有人说,从古至今,俄罗斯民族常常表现出性格上的双重性。一方面性格刚烈,勇猛剽悍,尚武善战,在历史上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拿破伦、希特勒都败于莫斯科城下)。


从15世纪开始经过400多年的扩张,把一个位于东北欧一隅仅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扩张成为地球上领土面积最庞大的国家(曾经横跨欧、亚、美三大洲);另一方面又多愁善感,犹豫彷徨,优柔寡断。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钟摆性,他们有时温顺驯服,有时又往往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决斗便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产物。普希金死于决斗,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与决斗或走到了决斗的边缘。叶利钦时代的激进改革政策更是俄罗斯人走极端的写照。他们信仰宗教,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在处理人际的关系上有时比较大度,非常慷慨,热情好客,有时又往往显得十分小气,冷漠无情。他们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要了解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这种双重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疆域分布横跨欧亚,文化特征兼及东西。俄罗斯横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既是一个欧洲国家,也是一个亚洲国家,既是东方,也是西方,他们常为此而感到骄傲。但是俄罗斯又处在欧亚大陆的边缘--欧洲东部、亚洲北部。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的1/3;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俄罗斯人非常强调自己的西方特征,但是西欧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是一个真正的欧洲人。面对西方,俄罗斯是东方;而面对东方,俄罗斯又成了西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它是东西文化双重作用、又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俄罗斯文化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两面性。有人说,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既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又是民族性格的象征。这个双头鹰左顾右盼,期望左右逢源的拟人化形象,绝妙地显露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二)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比如要做世界的一极,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等等。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三)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基督教,不久后东正教又被奉成为国教。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罗马和拜占廷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文化历程几经融合,文明冲突此伏彼起。俄罗斯文化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它不断受到东方和西方的交互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俄罗斯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辅罗斯时期(公元862-1240年)。这一时期是接受先进的欧洲拜占廷文化、积极参与欧洲文化发展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240年至1480年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在文化上急剧地向亚洲靠拢,强迫接受蒙古文化。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蒙古人统治的典型特征。这一模式又为以后俄罗斯国家的政权体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第三阶段是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彼得一世改革再次开始了西化的历程。彼得一世强力推行改革,大举学习西方,引进西欧先进的启蒙思想和科学文化,使俄罗斯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第四阶段,苏维埃时期。苏联把其影响扩展到东欧斯拉夫地域和东亚,并用柏林墙把自己与西方隔开;第五阶段,后苏维埃时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出现回归欧洲的呼声。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俄罗斯国家并没有西化,相反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危机。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社会逐渐从西化的噩梦中清醒过来。为了强国富民,俄罗斯百姓甚至不惜牺牲民主、自由,要求铁碗整顿秩序。东西方的文明通过普京的新政,又一次达到了融合。


  总之,俄罗斯既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营养,又对东西方文化产生某种排斥,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