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小知识
1.关于腊八节的知识
汉传佛教干脆由此发展出了一种十二月八日是“佛成道日”的传说,说释迎牟尼修行的时候曾饿倒在地,一位牧女给他吃了一种用各种粘米和糯米熬成的杂烩饭。吃完这碗饭,释迦牟尼跳到河里洗了洗澡,又坐到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
为纪念此事,中国佛教徒于每年腊月初八口熬制“腊八粥”供佛。
此后,腊八日干脆从腊日中独立出来,成为了和腊日并存的独立的佛教节日。此时的腊八节主要是佛教徒及其同情者在庆祝,其核心节俗也基本只剩下佛教的风俗。唐代大诗人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云:“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这正是腊八日沐浴、拜佛风俗的体现。腊八粥本来也是一种起源于宋代的佛教食品。
《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2.关于腊八节有哪些小故事
(1) 释迦牟尼成道日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 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
这位王子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 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 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
大约在公元前588年,一 天,他在菩提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 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 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 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 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 这便是 腊八粥的来历。
(2) 悼念饿死在长城的古人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40余万。修筑长城的 民夫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夫,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 使不少民夫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夫们合伙积了几把五 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稀稀的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 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人,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3) 怀念岳飞 据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 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 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百姓为了纪念 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4) 朱元璋定为腊八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据传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 难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 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 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日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 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受难中的那个特殊的日子,于是把这一天定 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5) 劳动持家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 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两口冻饿 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 粥”。
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 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 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诫后人而相沿的。
3.腊八节相关知识有什么
腊八节的由来 相传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传自印度。
传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一个国王的儿子,出身王族,但是他怀有仁慈之心,他看到普通百姓受尽了各种的困苦,而且对当时婆罗门的统治非常不满,所以他拒绝继承王位,出家进行修道,普渡众生。他进行了六年的苦行,在六年间,他每天只吃一麻一米,终于在六年后的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成佛,人们感恩他所受的苦难,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八日都吃粥来作为纪念。
所以腊八就成了佛教比较重要的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从宋代开始,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每到腊月初八,举国上下都会做腊八粥来喝,一直到清朝,喝腊八粥的习俗是最为盛行的时期。一般来说,宫廷里,王公贵族都会下赐腊八粥给文武大臣和宫女侍从,在各地的寺庙里,佛家子弟会在街上进行“赊粥”的活动。
在民间,各家各户也都会在这天团聚在一起做腊八粥,喝腊八粥,还会与亲朋好友互相赠送腊八粥。 腊八豆腐: 这是安徽民间的特产,一般会在腊八前后晒制豆腐,因为是在腊八前后制作的,所以大家都称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为“腊八豆腐”。
腊八面: 腊八粥是又各种谷物熬制成的,在我国北方一些不产米的地方,大家是不会吃腊八粥的,而是吃腊八面,在腊八节的这天早上,全家会坐在一起吃腊八面。 。
4.腊八节的习俗内容到底有哪些
“,吃不完,吃了便丰收”。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美餐一顿。
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吃“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
这就形成了吃粥的风俗。 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的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煮的粥,在成佛。
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 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因为它是用各种米(、、白米、米等),各种豆(大豆、、等),各种(大枣、、、花生、、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的成果。 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
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一带则是用和八种,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
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的创始者本是北部(今境内)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的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于腊月八日,在成佛。在这中,每日仅食。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
“腊八”是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作会,举行诵经,并效仿成道前,牧女献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及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手持,沿街,将收集来的米、栗、枣、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节物新。”
据说杭州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说:“用胡桃、、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 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花生、、莲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
也有加入桂圆、、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中国春节网)腊八粥各地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 北部,即今天的南部,有个,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并对的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一株,成道,并创立了佛教。 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人,后来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圣人的意思。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 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名曰‘腊八粥’。”
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元人敕作《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杂成之。
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到了清代,三年(公元1725年)将北京内以东的改为,每逢腊八日,在宫内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 《光绪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腊八粥又叫“”,“”。最早的腊八粥是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南宋文人周密撰《》说:“用胡桃、、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敦崇在《》里则称“腊八粥者,用、白米、、小米、、、去皮等,和水煮熟,外用染仁、、瓜子、花生、榛穰、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煮腊。
5.腊八节的习俗中,关于腊八粥的详细介绍
腊八节的由来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其他食俗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
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6.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 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