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提纲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应该怎么复习
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 国 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 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 二) 教育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 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的过程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目的性和专 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
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 性、形态的多样性。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 矛盾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 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 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 劳动实践之中。
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 )没有阶级性(2 )传递生产经验(3 )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我国4000 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 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 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社会主义学 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教 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o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o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制约作用: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 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 制约学校机构5 制约教学方法、手 段、组织形式。
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 教 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o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制约作用: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 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促进作用:1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 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 服务3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o 教育与社会文化 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 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 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1 )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 )人口。
2.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怎么复习,明天就考
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 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二)教育 教育的涵义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 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的过程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目的性和专 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
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 性、形态的多样性。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 矛盾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 的规定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 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 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 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 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的一门社会科学。o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包括: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o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o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
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
现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大纲《综合素质》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2.教师职业行为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五)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3. 阅读理解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
4.写作能力掌握文体知识,能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具有布局谋篇,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2.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
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
4.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如何备考
综合素质
考核内容: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能力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
主要考核: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考核内容:考核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能力。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诊断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5.教育知识与能力好考吗
《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是很多人都会头疼的科目。
如何高效的进百行复习呢?我认为你首先需要的记住一些必须的知识点。有了基础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辨析和简答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实力。具体怎样记忆,死记硬背,建立思维导图,总结知识脉络度这些看你自己适合什么记忆方法。答好辨析和简答最主要的是你需要看懂题。
千万记住,不要在辨析中出现“这个说法部分对部分错”这样的答案,你要一开始就表现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根据题目进行拓展,丰富答案。
简答的知时候你需要结合材料,千万不要看到相关知识点然后道把几点内容一写,然后结合材料。你要做的是先看到题中哪一句体现了哪个知识点,找到具体的某个知识点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这句话作答。
从客观题角度,客观题主要考察教育基础知识和心理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对于人物的观回点、著作等内容加强记忆;对于心理学基础知识,可以多积累例子,结合生活理解知识的本质。
从主观题角度,本章考简答题的可能性更大,同学们可以针对课堂上老师划的重点进答行梳理,加以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