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崇拜的英雄是运动员、演员、企业家,而不是学者?

bdqnwqk1年前学者10

这个问题要从美国的经济和人们的福利生活保障来说起。

美国是无穷人的,即使有穷人,国家所给的生活保障,也能让穷人娶妻生子旅游。美国不担心经济倒退,即使倒退,政府可随时发动一场对外战争来带动本国经济。全球人民都在供美国人民衣食住行,所以美国人民又讲民主又讲自由又讲人权。

一个国家到了如此巅峰,就不需要英雄,吃喝玩乐才是人生快事。所以崇尚运动员和演艺星和企业家才是最重要,也是唯一的。

中国在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世界顶尖水平差距大吗?差在哪里?

关于一个国家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我想分三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个层面是国际组织任职关于统计学的国际学术活动可以追溯到1853年,在著名的统计学家、时任比利时中央统计委员会主席凯特勒的主持下,国际统计第一届会议召开,有26个国家的政府或公私团体派出代表150多人参加。国际统计学会正式成立是1885年,学会宗旨是“行政与科学的统计进步与发展”。发展至今,国际统计学会(官方网站:,图片为部分主席)已成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望的国际学术团体,它在发展统计科学和开展学术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吴辉,1986)。

比较而言,我国统计学会的成立要比国际上晚将近100年,中国统计学会(,刚才试了一下居然打不开?)成立于1979年,但近40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单位会员和分会76个,个人会员5900多人(徐一帆,2010)。

从任职看,我国自1979年时任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成瑞率中国统计代表团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国际统计学会第42届大会之后,我国在国际统计学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一支活跃力量:

中国统计学会名誉会长李成瑞被推选为国际统计学会1987-1989年度副主席;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著名数理统计学家王寿仁担任1987-1991年国际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平于1991-1995年担任国际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袁卫和耿直曾任国际统计学会选举会员(2010年)。

但总体来说,我国在国际统计学会的话语权还有待提升,现任的主席、副主席中没有中国学者。

第二个层面是国际学术期刊任职就以《国际统计评论》(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为例,在现任编委中有印度、巴西和南非学者,但没有中国学者(见下图),这显然对于中国学者不利。

就其他统计学期刊情况看,《美国统计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生物统计学》(Biometrika)、《统计年刊》Annals of Statistics以及《皇家统计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的编委中也少有国内学者。

第三个层面是国际论文发表情况我国学者在上述期刊上还是能发表一些论文的,如武汉理工大学马春声(同时也是美国Wichita州立大学教授)2016年10月就在《国际统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Vector Stochastic Processes with Pólya-Type Correlation Structure”的论文。

总得来说,按照我个人的判断,中国在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世界顶尖水平差距不大,因为统计学本身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数学好是我们国人的一大优势,但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学术期刊任职偏少和英文写作的欠缺,是我们好的成果难以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略有差距,差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