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总结期和极致的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的体裁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及其相关的社会广阔场景、人物性格的卓然不同,多样的艺术创作体式,表现手法的多样变化等等方面来讲,其成果蔚为壮观,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成果丰硕的巅峰之期,明清小说也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辉煌。
一、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并且用影射的方式反观了中国的各个历史朝代的陈迹旧事,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次第呈现和凸显,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思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和意识形态。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了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等等不一而足。《金瓶梅》的世俗,《封神榜》的神魔,《三国演义》的英雄,《水浒传》的江湖,《红楼梦》的爱情,不一而足,中国文学所观照的体裁内容至此全部空前地丰富和完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爱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场黑幕,社会丑态 ,科举礼教,人生百态,日常生活,世情风貌,无一不成为作家笔下所关注的文学事象。要谈及明清小说的文学史价值,巅峰之作当然无所争议地当属《红楼梦》,因为它全面的展现丰富多彩而又无所不观照的芸芸众生里的世俗生活。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观点是这样说的,说《水浒传》中衍生出了《金瓶梅》的人物及其大致的故事情节,而《金瓶梅》的诞生开创了《红楼梦》世俗言情文学体式的道路。将三本文学史上的巨著之关联掇成一线,我比较欣赏和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每一本名著的诞生都是有其孕育与成就的过程,比如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巅峰之作的文学名著,如果没有千百年民间故事流传和史书记载的梗概大略,单凭天才的小说家一生的冥思苦想,就可以诞生出来了吗,大概是不太可能的吧。
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社会政治理想, 爱情婚姻理想, 人伦关系理想,都成为文学所观照的理想意识形态。 在岳麓书社版的红楼梦前言中有舒芜写的这样一段话让我深为感动过:“《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尊重着大观园里的所有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样的理想和这样的人性光辉,在曹雪芹的时代里就开始呼吁了,我们今天尚需继续的拯救与高呼。
二、明清小说的艺术建构:
到了明清小说的社会时代,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
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构成了一个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体系。
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
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3、曲描细叙的艺术刻划
由叙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为主,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渐趋细腻逼真,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划,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笔参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见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艺术感染力。
明代和清代的小说。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等,都为明清小说的艺术美学意蕴的丰富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三、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然可以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甚至是亲切的方式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读明清小说,就犹如读中国历史,而且用一种世俗的眼光看历史,使得严肃的历史被很多市民阶层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如读《封神榜》,明白了商周的历史,读《东周列国志》,洞悉了春秋战国的历史,读《三国演义》,懵懂了汉魏的历史,读《隋唐演义》,知道了隋唐的史迹,读《水浒》,知悉宋朝,读《红楼梦》,仿佛走进了清代的大观园。如果没有这些明清小说,中国的历史知识也许不会像今天这样为众多的非知识阶层的群众所喜闻乐道,二十四史,可能有文化的人会去看一看,不然,很多今天的文化人不见得看得懂。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而在明清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和完备。在这个方面,最能够体现的要数明代的《三言二拍》(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这类著作中最为贯穿的主题就是惩劝、教化和讽刺。反观出来的自然也蕴涵了对中国传统美德的歌颂与推崇。其实,儒家文化又何尝不融合在中国的整个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在明清时代的小说中体现得更加的明显和集中罢了,直到新文化的诞生之初,方凌受了革命性的冲击而遭遇壁垒。但是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向来就是一种螺旋式的推进和演化的过程进行的,今天,这些深度融合了儒家文化的文学作品依旧以它的本来的面目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仍然显耀着它们在文学史的灼灼光辉。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封神榜》也罢,《西游记》也好,或者是《聊斋志异》,《白蛇传》,都贯穿了浓厚的神妖仙道与佛道思想的濡染,使得中国人的故事里,中国人的意识里,中国人的文化里,到今天也往往弄不明白,神妖仙道与佛道到底有何不同和有何渊源,而由这种文化而衍生出来的传统道观与寺庙建筑,一些地方的人文社会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与宽容相处的社会文化事像,给我们造成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随便举一个例子问一个问题,比如: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玉皇大帝的权利大还是如来佛祖的法力大,可能实在是不好说清楚吧。
总而言之,明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成就和典籍精华,值得我们每一个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和青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去不断的阅读,学习,欣赏和研究,其可值研究和赏析之处浩如烟海,徜徉其中既是一种绵延不尽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是一种承继民族文化精华的时代使命,需要潜心专研和朝夕闻教,方不失为一种精神的,文化的,民族的美好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