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知识
1.关于新闻的基本常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linkt78j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三贴近”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标题(分为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条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的五要素:五W,即何事、何人、何地、何故、何时。
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精练,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消息一般可分为简讯、短消息、长消息、综合消息。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因篇幅可稍长,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更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通讯又可分为特写、速写、游记、专访、介绍、小故事(小通讯)等。
述评性新闻:是带有议论性质的新闻,它以新闻性为主,述评性新闻不同于评论,而以新闻事实为依据。不同文体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文学作品要运用形象的语言。
2.关于新闻的基本文学常识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上: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
扩展资料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新闻
3.新闻常识有哪些
名词解释
1.述评性消息 述评性消息是一种边叙边评(有述有评)的报道,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消息类型
2.跳笔 乃跳跃之笔也,是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和句子之间,在段落和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4.消息 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快速而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作品。
5.导语 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引出全篇精华和主题的具有可受性的开头句子或段落。
6.综合消息 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的诸多事实、情况的综合而报道的一种消息类型。
7.经验性消息 是用新闻的形式来反映某地区、某单位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明显效果的一种消息体裁。
8.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9.倒金字塔结构 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这种结构犹如倒置的金字塔,因而得名。
10.消息头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表明消息来源
11.简讯 简讯是压缩的产物。因为报纸版面的限制,或因为新闻价值判断的不同,被压掉了一些内容,形成简讯。
12.通讯 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深入地报道新闻的体裁。
13.通讯主题 是指作者通报道新闻事实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14.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主要是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
15.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被报道对象富有特征的片断、或细节、或瞬间动态,予以鲜明而突出、形象而生动再现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16.专访 专访,即新闻专访,它是就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
4.大量的新闻,重要事件,科学常识
科学小知识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鸟怎样睡觉的?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
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
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 ================================= 鱼也会溺死吗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
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
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
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
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 贪吃孩子会变笨吗? 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若一次进食过量或一刻不停地进食,会把人体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调集到胃肠道来。而充足的血供应是发育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其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
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而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即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就必然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
这些区域如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智力会越来越差。 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吃了容易发生便秘。
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食物而于饭后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碱+酸=盐+水12则生活实用小秘方 治疗流鼻血** 流鼻血的时候,如果左鼻孔流,就往右耳朵里吹口气,立刻止血!反之亦然。别问我两个鼻孔都流怎么办,如果你真的那么惨,建议你还是去医院吧。
丝巾垫枕头发不变形 每个女孩都有这种烦恼,好不容易到美容院做好发型后,经过一觉醒来,头发就变。
5.科学新闻或科学知识
《环球科学》杂志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该杂志最新一期评出了2007十大科学新闻,“人造生命诞生”位列榜首。
NO.1 人造生命诞生 2007年6月21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完整基因组的移植,向从零开始构建简单的基因组迈出了关键一步。10月初,文特尔再次宣布,他的团队化学合成了人工染色体,并成功移植到了另一个没有染色体的细胞中,创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造生命”(Artificial Life)。
研究人员可以定制人工染色体,让这些人造微生物具有各种用途,比如制造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清除二氧化碳等。人造微生物的出现,是生物工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NO.2 用人体皮肤细胞制造出“类胚胎干细胞”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宣布他们各自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两个研究小组利用相同的基因重组技术,向皮肤细胞插入4个基因,将它们改造成了所谓的“iPS细胞”。
这些细胞的功能与胚胎干细胞十分相似,能够培育成各类人体组织器官。这种技术不仅能避免因利用人类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引发伦理争议,它的高效、便利也为进一步医学应用打开了大门。
科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同时意味着风靡一时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退出舞台。 NO.3 嫦娥一号升空,亚洲向月球进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11月26日,“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图像公布,表明卫星各项科学设备工作正常。“嫦娥一号”将在绕月轨道上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对月面地形地貌、月球物质分布、月球土壤厚度及地月空间环境展开观测研究。
在此之前,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也于9月14日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这两项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实施标志着,亚洲开始向月球进军,参与到全球探月热潮之中。
NO.4 太阳系外发现“第二地球” 2007年4月24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
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7月12日,欧洲航天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60多光年的另一颗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蒸气的踪迹,不过这颗行星向阳面的表面温度高达2,000℃以上,不适合人类生存。
这是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太阳系外行星上有水存在。这些发现让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
NO.5 IPCC确认是人类导致气候变化,各国制定应对方案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是人类影响了气候,而且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进一步发展。
不过,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变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温室气体的排放。 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决议,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路线图”还为谈判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NO.6 发现构成DNA的第六元素 2007年8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宣布,他们发现DNA中存在第六种元素——硫。
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界以往认为,它是由五种元素——碳、氢、氧、氮和磷构成的。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许多微生物合成DNA后,还会进行一种叫“硫修饰”的工作,它们依靠基因组中的硫元素,改变遗传特性。
这一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DNA硫修饰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干扰这种“硫修饰”,就可能改造病菌,化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药物的研发也可借鉴大自然中硫修饰的过程,通过基因药物,对癌症、艾滋病患者的DNA进行人工修饰,治疗疾病。 NO.7 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7年3月8日,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桑格中心(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表示,他们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破译计划,目标锁定在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身上。
就过去的研究来看,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和基因的变化有关,不过影响蛋白质活动的基因太多,不进行深入的序列分析,很难找到这些影响颇大却又很微小的变化。此次计划中,科学家将首先分析与200个特定肿瘤相关的500个目标基因。
科学家认为,测定肿瘤基因的序列并不困难,不过要找出真正引发癌症的关键基因变化,却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工作。他。
6.科学新闻或科学知识
《环球科学》杂志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该杂志最新一期评出了2007十大科学新闻,“人造生命诞生”位列榜首。
NO.1 人造生命诞生 2007年6月21日,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Craig Venter)在《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的科学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不同物种间完整基因组的移植,向从零开始构建简单的基因组迈出了关键一步。10月初,文特尔再次宣布,他的团队化学合成了人工染色体,并成功移植到了另一个没有染色体的细胞中,创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人造生命”(Artificial Life)。
研究人员可以定制人工染色体,让这些人造微生物具有各种用途,比如制造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清除二氧化碳等。人造微生物的出现,是生物工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NO.2 用人体皮肤细胞制造出“类胚胎干细胞” 2007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分别在《细胞》和《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宣布他们各自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两个研究小组利用相同的基因重组技术,向皮肤细胞插入4个基因,将它们改造成了所谓的“iPS细胞”。
这些细胞的功能与胚胎干细胞十分相似,能够培育成各类人体组织器官。这种技术不仅能避免因利用人类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引发伦理争议,它的高效、便利也为进一步医学应用打开了大门。
科学界评价这一突破为生物科学的里程碑,同时意味着风靡一时的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可能退出舞台。 NO.3 嫦娥一号升空,亚洲向月球进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11月26日,“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图像公布,表明卫星各项科学设备工作正常。“嫦娥一号”将在绕月轨道上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探测,对月面地形地貌、月球物质分布、月球土壤厚度及地月空间环境展开观测研究。
在此之前,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也于9月14日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这两项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实施标志着,亚洲开始向月球进军,参与到全球探月热潮之中。
NO.4 太阳系外发现“第二地球” 2007年4月24日,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
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7月12日,欧洲航天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60多光年的另一颗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水蒸气的踪迹,不过这颗行星向阳面的表面温度高达2,000℃以上,不适合人类生存。
这是天文学家首次确认太阳系外行星上有水存在。这些发现让致力于寻找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
NO.5 IPCC确认是人类导致气候变化,各国制定应对方案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称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是人类影响了气候,而且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进一步发展。
不过,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变化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如何对待温室气体的排放。 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决议,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
“路线图”还为谈判确立了明确议程,具体议题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消极后果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广泛使用气候友好型技术的方法,以及对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措施进行资助。 NO.6 发现构成DNA的第六元素 2007年8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宣布,他们发现DNA中存在第六种元素——硫。
DNA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科学界以往认为,它是由五种元素——碳、氢、氧、氮和磷构成的。该实验室的科学家发现,许多微生物合成DNA后,还会进行一种叫“硫修饰”的工作,它们依靠基因组中的硫元素,改变遗传特性。
这一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DNA硫修饰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干扰这种“硫修饰”,就可能改造病菌,化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药物的研发也可借鉴大自然中硫修饰的过程,通过基因药物,对癌症、艾滋病患者的DNA进行人工修饰,治疗疾病。 NO.7 人类癌症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7年3月8日,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桑格中心(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表示,他们启动了一项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破译计划,目标锁定在致死率最高的肿瘤身上。
就过去的研究来看,肿瘤的发生绝大多数和基因的变化有关,不过影响蛋白质活动的基因太多,不进行深入的序列分析,很难找到这些影响颇大却又很微小的变化。此次计划中,科学家将首先分析与200个特定肿瘤相关的500个目标基因。
科学家认为,测定肿瘤基因的序列并不困难,不过要找出真正引发癌症的关键基因变化,却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工作。他们。
7.大量的新闻,重要事件,科学常识
科学小知识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 冰糕冒气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
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 向日葵的茎部含有一种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这种生长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线照射,它就会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时它还刺激背光一面的细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长的快,使向日葵产生了向光性弯曲。 蝉为什么会蜕皮? 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就是蝉蜕。
蜜蜂怎样酿蜜? 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鸟怎样睡觉的?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呜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美丽的绿头鸭和天鹅们,白天在水中捕食、戏耍,夜晚休息时也离不开它们最爱的水面。
它们把优美的长脖子弯曲着,将头埋在翅膀里,然后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边做着美梦,一边随波逐流,好不悠闲。 鹤、鹳、鹭等长腿鸟总是单脚独立而睡,累了再换另一只脚,是劳逸结合的典范。
鹧鸪休息时喜欢成群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律头朝外尾向内。这样,不管敌人从哪个方向袭来,它们都能及时发现并逃走。
画眉、百灵等叫声悦耳的小鸟,睡觉时通常弯下两腿,爪子则弯曲起来牢牢地抓住枝条,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从树上摔下来。 而猫头鹰这种“值夜班”的猛禽,你总能在白天看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站立在浓密的树枝上,其实这时它正在睡觉呢。
猫头鹰的睡觉姿势是不是很另类啊,它这样可是为了时刻监视周围环境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哦! ================================= 鱼也会溺死吗 鱼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鱼有鳔,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可是,有人说生活在水中的鱼也会溺死,这是真的吗? 虽然这听起来很荒谬,但却是事实。
鱼鳔是鱼游泳时的“救生圈”,它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这样,鱼在游动时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动,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
不过,当鱼下沉到一定水深(即“临界深度”)后,外界巨大的压力会使它无法再凋节鳔的体积。这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来了,并最终因无法呼吸而溺死。
虽然,鱼还可以通过摆动鳍和尾往上浮,可是如果沉得太深的话,这样做也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生活在深海的鱼类,由于它们的骨骼能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它们可以在深水中自由地生活。
如果我们把生活在深海中的鱼快速弄到“临界深度”以上,由于它身体内部的压力无法与外界较小的压力达到平衡,因此它就会不断地“膨胀”直至浮到水面上。有时,它甚至会把内脏吐出来,“炸裂”而死。
============================= 贪吃孩子会变笨吗? 贪吃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 若一次进食过量或一刻不停地进食,会把人体里的大量血液,包括大脑的血液调集到胃肠道来。而充足的血供应是发育前提,如果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其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
贪吃会造成“肥胖脑” 吃得过饱,尤其是进食过量高营养食品,食入的热量就会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使热能转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若脑组织的脂肪过多,就会引起“肥胖脑”。
研究证实,人的智力与大脑沟回皱褶多少有关,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紧紧靠在一起,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呈平滑样,而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所以,智力水平就会降低。
贪吃会抑制大脑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 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的,即大脑某些部位兴奋了,其相邻部位的一些区域就处于抑制状态,兴奋越加强,周围部位的抑制就越加深,反之亦然。因此,若主管胃肠道消化的植物神经中枢因贪吃过量食物而长时间兴奋,这就必然引起邻近的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
这些区域如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智力会越来越差。 贪吃会因便秘而伤害大脑 孩子的零食大多以高营养的精细食品为主,吃了容易发生便秘。
便秘时,代谢产物久积于消化道,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容易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脑神经细胞慢性中毒,影响脑的正常发育。 贪吃还会促使大脑早衰 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一种能促使大脑早衰的物质——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因过饱食物而于饭后增加数万倍,这是一种能促使动脉硬化的物质,因而从长远意义上讲,贪吃会使大脑过早衰老。
碱+酸=盐+水12则生活实用小秘方 治疗流鼻血** 流鼻血的时候,如果左鼻孔流,就往右耳朵里吹口气,立刻止血!反之亦然。别问我两个鼻孔都流怎么办,如果你真的那么惨,建议你还是去医院吧。
丝巾垫枕头发不变形 每个女孩都有这种烦恼,好不容易到美容院做好发型后,经过一觉醒来,头发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