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知识声音

bdqnwqk1年前百科16

1.中班幼儿园播声稿新颖的怎么写

Music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早上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广播。今天我们将和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清晨时光

苏: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小小主持人苏

首先,我想提醒小朋友们,天气逐渐变凉,请大家注意保暖。

接下来请我们班级两个小广播员来给大家讲两个生活小百科

原: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小小播音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用红灯和绿灯做信号灯么?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因为红灯和绿灯比其它颜色的灯光传播的更远,司机叔叔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可以保证安全行驶。另外,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习惯上用红色来表示危险的信号,绿色总表示和平或平安。因此人们用红灯表示停止、绿色表示通行。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么?

周: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小小播音员周

我有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形如钟表不是表,不报钟点和分秒,中国古人发明它,东南西北巧引导。

小朋友们,你们猜到了么?

对啦,就是指南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南么?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就是一块极大的磁铁。正式由于地球的磁性,使地球上所有的消磁针的方向都指向南北方向,人们把指向南北方向的小磁针叫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小朋友们要记牢哦!

苏:听了原和周给大家讲的生活小百科,小朋友们还知道其他的小常识么?知道的小朋友可

以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赵: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小小播音员赵

我在幼儿园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我想给大家说一段英语

Hello,ducks。呱呱呱,How are you today?呱

Hello,cat。喵喵喵。How are you today?喵

Hello,cows。木木木。How are you today?木

(英语放假回来之后老师教)

苏:最后请于为大家朗诵几首儿歌

于: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小小播音员于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儿歌

节水小能手 秋风吹 早早起

小朋友来洗手, 秋风吹,树叶摇。 小鸟小鸟叫,

洗完手关龙头。 片片叶子落下来。 宝宝你早,

莫让清水白白流, 好像蝴蝶在舞蹈。 宝宝宝宝笑,

争当节水小能手。 小鸟你好,

宝宝和小鸟,

天天起得早。

合: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的广播结束了,我们下次再会。

2.小班早阅《什么声音》活动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声音》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本周我们的教学是围绕《瓶瓶罐罐》的主题开展。

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课间出示了孩子熟悉的易拉罐材质的可乐罐、皮球罐、奶粉罐、爽身粉罐等等都是孩子日常所见的东西。我示范了各种瓶子的打击乐器模仿现在的娱乐节目的打击乐器的表演。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倾听,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我提供给幼儿人手一份乐器,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乐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也很浓厚。

3.小班《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 完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4.幼儿听一听哪些声音说课稿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带。

(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 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5.推荐一些有关"幼儿园小小播音员"的短文

首先,我说:“车辆运行中,请注意安全。下一站桥头。”然后,只听我爸爸说:“桥头,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下车。”我又说:“车辆运行中,请注意安全,下一站古矶坳。”我老爸又说:“古矶坳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请下车。”……本趟客车是从沙地到赣州的,欢迎广大旅客乘坐本趟客车,祝旅客同志旅途愉快。乘客同志们,车辆运行中,为了你的安全,请不要把你的手和头伸出窗外。郁孤台终点站到了,请乘客下车,祝旅客一路平安。

当播音员可以帮助旅客找到下车的地点,提醒旅客注意安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十分喜欢。旅客们送给我一个“小小播音员”的称号

延展阅读:播音员(英语:announcer),或称为播报员,是指从事电台,电视台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等电子媒体节目播音工作的人,而"播报员"一词,通常又特指电视台的播音人员。播音员是广播电视这新闻性工作的一个环节。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广播内容通过播音员的声音到达听众耳中,要使听众听来真实可信,播音员的用声必须朴实,自然。根据《中国播音学》中的定义, 播音员是用有声语言及副语言上镜出声,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6.幼儿分享阅读活动什么声音活动反思

《什么声音?》是一个有悬念的故事。故事里的卡卡是个非常喜欢小火车的小男孩,他的房间里有许多和火车有关的东西,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玩具火车,爸爸妈妈悄悄的做着一件事情,准备给卡卡一个惊喜,可是准备这个惊喜的过程惊动了卡卡。。这个读本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故事依据线索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的特点,发现重要的细节。

教学目标:

1、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找答案。

2、能理解故事情节,根据故事主题找到重要细节。

3、理解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

2、让幼儿听各种乐器的声音,进行猜测。

3、翻开第二页和第五页请幼儿观察卡卡的梦境,猜想梦到的东西会发出什么声音?

4、观察封面,出示标题,引出声音这个主线。

二、图画初步建构。

缓慢的翻阅遍大书,翻看过程中不进行提问和讨论,请幼儿一边看一边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翻看后自由讲述。

三、图画再次建构。

第二次翻看大书前教师给予幼儿提问:卡卡梦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梦到这些?这些东西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实际上这个声音会是什么?

四、图文共同建构。

第三次翻看大书,关注一些画面细节,如人物表情和动作,具体的细节等,每次观察后都阅读下面的文字,以便幼儿了解故事发展,但不要求幼儿跟读。

五、请幼儿拿着小书将这个故事与他人分享。

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幼儿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什么声音?》这个读本讲述了一个卡卡的爸爸妈妈准备给卡卡一个惊喜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通过猜图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根据爸爸受伤的手指找到故事的线索,幼儿通过积极的参与来体验发现的愉快。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故事依据线索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的特点,发现重要细节。

教师通过幼儿熟悉的乐器让幼儿猜猜测,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使幼儿关注并乐于参与活动。幼儿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思维很广。由于这本书的图文理解较难,刚读文本的时候孩子们还没理解故事,所以孩子猜图的结果与原文离得较远。再次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仔细观察图中细节后,孩子们才理解了书中的意思。小朋友能仔细观察,发现重要细节,能合理地分析与解释。幼儿认真猜测故事的内容,观察图书上的细小的信息,对故事猜测多样性,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掘幼儿的想象力。

7.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一、活动题目

怎样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培养幼儿归纳思维,通过比较,了解声音在固体和空气的传播是不一样的,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

3.知道把声音拢起来后,声音放大了。

三、适用对象

4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幼儿2~4人一组,每组钟表1个、方纸筒4个、带盖的铁盒1个、观察记录表一人一张。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桌上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2)在桌边听钟表的声音。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钟表声音比在桌边听到的钟表声音大。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在同一位置、相同的距离,怎样使盒子里钟表的声音听起来变大?

幼儿讨论: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听?

试一试。

(1)把耳朵贴在盒盖上。

(2)贴近盒盖听钟表的声音。

(3)把耳朵放在木头桌子上。

记一记我的观察记录。

说一说我的发现。

(1)耳朵贴在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比贴近盒盖上听钟表的声音更清楚。

(2)在木头桌子上和盒盖上听到的钟表声音,比空气中听到的钟表声音更清楚。

玩一玩。游戏:“纸筒里的钟表声”。

(1)耳朵靠近纸筒口听一听,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和不放在纸筒中的钟表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个纸筒,钟表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个纸筒,听听钟表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4)讨论结果:纸筒拢住声音,使钟表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六、注意事项

1.钟表嘀嗒声一定要明显,听得清楚。

2.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辨听。

3.听声音作比较时,幼儿要在同一位置和相同的距离去辨听。

七、拓展思路

1.在科学角里提供大量有关固体传播和空气传播的图片、记录卡及操作材料。

2.到大自然、社区、家庭去了解固体比空气更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拢起来后可以放大声音的原理。

八、背景资料

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而一切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一旦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声音并不是一定要依靠空气传播,如果有其他媒质,声音也可传播。如果有人把耳朵贴在桌面,当你打击桌面的另一处,他能清楚地听到打击的声音。用两只冰淇淋纸杯,杯底用一根线穿起来,制成一个“土电话”。当你绷紧细线,一个人对一只纸杯口说话,另一个人把另一只纸杯口贴着耳朵,就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传话器就是依靠细线作媒质来传播声音的。

九、参考资料

《幼儿园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幼儿科学宫》新蕾出版社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同知识点同一层次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究声音在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感知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现象,并且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声音是可控的。

从活动内容看,声音是幼儿最熟悉的,来源于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易于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从活动过程的安排看,层次清楚合理。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

1.设定两个定量一个变量。即钟表的嘀嗒声、钟表的位置与幼儿听的距离是一定的。变量是不同的方式,即幼儿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和在桌旁听,声音的大小是不是相同的。其结果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比在桌旁听到的声音小。

2.第二个探究活动中变换形式,将固体木头换成了铁盒,再一次让幼儿感知声音在任何固体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快。这样使幼儿的思维又扩展为声音在单一物体到其他物体的对于声音的传播规律。

3.三个探究问题:既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慢,怎样使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呢?促使幼儿又去想办法,把声音拢起来。用什么东西呢?可用纸筒等材料。由于探究思路清楚,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达到了活动目的。

8.小班声音在哪里教案

目 标

发展幼儿辨别音色及声音方位的能力。

准 备

小鸭子头饰(数量根据情况定)。

过 程

1、全体幼儿低头闭眼,请一个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鸭子,藏在房内或院内一处,学鸭子的叫声。其他幼儿说一说,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小鸭子藏在哪里?)是哪个小朋友在学鸭子叫?

2、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鸭子,藏在某处,学鸭子的叫声。其他幼儿说一说,声音是从哪儿发出来的?(两只小鸭子分别藏在哪儿?)哪个小朋友先学鸭子叫,哪个小朋友后学鸭子叫?

建 议

游戏中,可由幼儿集体回答发展到指定幼儿回答,提高难度,并能更有针对性地练习。

9.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各种不同的水声

活动目标:1. 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不同水声的感受。2.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知识准备:已展开有关水的讨论。材料准备:1. 滴水声、下雨声、流水声、瀑布声等各种水声的录音。2. 雨滴、溪流、浪流、瀑布图画。3. 蓝色水粉颜料、水粉笔、擦布、白色纸一张。

活动重点: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自己不同水声感受。

活动难点:能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不同水声,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活动导入:水的声音。

1. 小朋友们,小耳朵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水声录音请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是哪里发出来的。)

2. 这些声音啊,都是水发出来。小朋友们,小眼睛仔细看看,水又是怎样跳舞的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说说水是怎样跳舞的,启示幼儿辅以动作进行表达。)

3. 图画上水跳舞的时候发出了那么多声音。我们怎样把水声变成图片呢?(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我们怎么来表现小雨滴?(断断续续的线条)。)

4. 小结:快乐的水声可以画下来,“滴答滴答”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的细细的短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流水声、海浪声可以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圆形表现;雷雨声、瀑布声可以用线画成一片;也可大片大片地往下图画……

二、活动展开:水的舞蹈。

1.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围站到小桌子边听听这个音乐,画出我们快乐的水声。(反复播放录音), 鼓励幼儿听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引导幼儿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画面。(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落笔。

4. 鼓励幼儿在作出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欣赏。

三、活动结束:快乐的水声。

1. 我们现在边看图片边在自己的画上找找这几种水声?(重新呈现有关水的图画,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画面上寻找这几种水声。)

2. 相互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哪部分,为什么?

四、活动延伸 :寻找身边的水声。

我们现在去听听水龙头会唱出什么样的美妙歌声呢? 通过直接的听听来直观的导入主体水,让幼儿们在说说比较中辅以做做动作进行表达,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为创作做好铺垫。

在听听、画画、玩玩中学习点、线、面的组合,感受集体创作绘画游戏的乐趣。

通过看看、听听、找找、说说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0.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今天很有幸的读了丽萨·波曼的力作《老师,你在听吗?》,未读其书,大概就能对书中的内容猜知一二。这不过这也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多倾听的问题。丽萨·波曼给予了倾听者一个定语就是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如何将自己的学习与儿童观互相影响,并提高自己的儿童观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书的第一章节“学习与你的儿童观”。

在这一章节中我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短语“空白的”儿童,另外一个就是有能力的儿童。

对于前者,什么“空白的”儿童?其实并不是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行。而是作为我们老师所持的观点给予孩子的一个称呼,老师观点决定了孩子的能力,比如书中列举的观点:“儿童是白板,是空白的,有待于被知识填满;儿童没有能力去做出决定、解决问题、独立协商,儿童需要一个大人为他们做出决定;儿童处于发展中尚未成熟,还未做好准备接受复杂或抽象的观点和假设;儿童依靠更有能力的成人去学习;学习是发生在教师直接给予经验,儿童依照教师要求去做的时候……

看到书中列举的这些观点看似有点极端,但是仔细地想一想,在我们平时实施的课程以及相关的游戏活动中隐含着一个假设的前提:儿童是没有能力的,而且没有任何重要的先前知识。从而我们教师成为了幼儿的主导者,并控制了幼儿的学习选择。

仔细想一想,在我平时的日常工作中,确实因为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孩子的独特性以及个体的学习方式。

另一种观点与之相反,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有能力的儿童”,并且也列举了了一些教师的观点,如:儿童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儿童是独立地学习者,并不完全依靠成人来学习;儿童是机智的,他们拥有策略和技能,他们可以运用这些去学习、发明、交流、思考、结局问题和创造。

结合书中的观点,尝试着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在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背景下开展的区域活动,在建构区孩子们用积木拼搭“我的家”,我提供了数量充足的木制积木,幼儿自由的发挥想象拼搭属于自己的房子。

第一天,然然与红红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很兴奋的来到桌子边,然然用小手伸进积木箱选择了正方形的积木,拿了好多堆在了自己的面前;红红拿了各种形状的积木,有三角形、正方形、圆柱形等;然然将所有的正方形的积木叠罗汉似地叠在了一起,小嘴巴里大喊:“看,我的房子,灰太狼来了也不怕。”这一喊吸引了很多的小朋友,红红指着自己的房子说:“看,我的有门可以进来,然然你没有。”然然低下头,左看看,右看看,确实没有,一下子就推到了刚搭好的房子——重新开工,然然先在两边放上一样高的积木,接着一层层地往上搭。这两位小朋友的表现,赢得了同伴的掌声。作为老师的我,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想孩子们会搭出属于自己的房子,并且能讲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房子。

幼儿小知识声音

标签: 小知识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