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知识拓展
1.如何运用病理学知识做自我介绍
从校园到职场,我们的一生当中会不断结识陌生人、接触新的圈子,而与人打交道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自我介绍。做自我介绍这件事显然非常重要,却让许多人发怵,一到介绍自己时就支支吾吾,除了“叫啥、多大、来自哪”以外再也憋不出几句话。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出一个漂亮的自我介绍,帮助让我们在面试、交友等场合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不妨尝试一下在除夕夜由得到App联合深圳卫视、爱奇艺共同举办并直播的2020「知识春晚」上,得到大学演讲教练马徐骏分享的一个自我介绍“万能公式”。
这个公式就是:“我是谁+跟你有什么关系+对你有什么用”。只要掌握这个公式,任何人都能够做出一个漂亮的自我介绍。
马徐骏以自己为例,向全国观众做了一段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马徐骏,一名专业演讲教练。今天演讲的很多嘉宾,都是我训练的。我可以在一周之内让一个完全没有演讲经验的普通人,登上面对几千人的舞台,做一场燃爆全场的演讲。如果你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可以来找我,我一定能通过演讲帮到你。”
据他分析,这段自我介绍只有短短的30秒,却包含了万能公式中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我是谁”。“我是谁”不等同于我叫什么,而是我有什么关键特征。在上面这段自我介绍中,“演讲”这个词出现了4次。其实这是利用了“听觉锤”的技巧,就是把关键信息通过听觉的方式,反反复复“锤”进对方的脑子里。
第二个要素:“我跟你有什么关系”。重点是找到一个你自己与受众的关联点,这样的话,听的人会对你多一份亲近,也会对你多一份接纳。比如马徐骏的这段自我介绍当中,就找到了一个与现场观众的关联点:“今天演讲的很多嘉宾,都是我训练的”。
第三个要素为“我对你有什么用”。马徐骏强调:你得能为对方提供价值,别人才能记得住你。就像他在自我介绍中说的:“假如你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可以来找我,我一定能通过演讲帮到你。”这就是在强调自己对对方有什么价值。
“做个漂亮的自我介绍,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只需要发自内心的,和对方连接,为对方服务,就够了。”马徐骏表示,“只有那些为世界提供价值的人,才能被世界记住。”
从马徐骏的分享,可以看出这台「知识春晚」的与众不同。没有明星大腕,没有娱乐表演,也没有华丽的舞台效果,「知识春晚」专注于分享知识,邀请到了55位各领域行家里手,以简单朴素的演讲方式为大众答疑解难、提供有趣有料又有用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这其中,有医生分享“怎样正确做体检”,科普作家支招“如何让家人远离谣言”,心理学家解析“过年回家父母催婚怎么办”,宠物训练师科普“如何正确遛狗”等。当聚光灯照到这群奋斗在各行各业一线的普通人身上,他们所展现出的实干精神与鲜活智慧,给见惯了娱乐晚会的观众带来了惊喜和收获。
“涨姿势”,是广大观众对这台晚会的普遍反映。例如一位爱奇艺网友就评论称:“知识春晚不但传递知识,也传递了一种理念:知识就是力量。”还有微博网友表示:“看完知识春晚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办法真的比困难多的时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2.怎样才能学好病理学
一. 空白到入门第一步:病理技术、组织学、病理解剖学方法: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反复循环。
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循环。一般而言,前者的效果好于后者。
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我学习多数其它的知识都是运用先理论,后实践方法。唯有病理我发现先理论后实践效果的不好。
进入病理科后,一般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病理技术。这三个月对你非常重要。
你会遇到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仪器、名词、规范、试剂、工作流程等,当然还有各色各样的病理人。这时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溶入病理科,病理科开展的项目、工作流程、科内的人员,各种仪器的名称及用途,显微镜的使用(学会用双目显微镜阅片可能需要半天时间甚至更长)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一周时间内了解。通过用心观察、向不同的人请教、看病理技术人员的操作,最好是在医、技师指导下亲自地去动手操作,这一周一般不难渡过。
三个月中余下的时间就要付出一点努力了,你要学会组织处理原理、病理常规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病理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病理科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复习组织学、病理学教科书、掌握电脑的使用(包括电脑打字)等。请有经验的老师订一个计划会是一个好的方法。
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病理科主任都能给一个病理新兵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没关系,以下是我们科里毕业生新入病理科前二个月的学习计划(附后),大家可以拿回去参考,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
不同的医院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计划,自己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计划,有了计划就要按照计划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允许进行微调。按计划实施的方法:五多:多看,这里的看不是(watch而是observation),前者是不动脑子的随便看看,在看过以后不会有多少收获。
而后者是用心地去观察;多动脑(如何?为什么?这样是不是行?)这些“?”要始终伴随着你,试着自己去消灭这些“?”,消灭一个问号就进了一步,你应该感到高兴;多提问,在病理科,对不懂或不明白的事要多问有经验的技师或医师,不提问有些问题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或者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明白;多动手,亲自去设置一下脱水机的程序,再把它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亲自去切片、做冰冻、更换染色液、配制苏木素、在指导下做一次免疫组化、对着书配制特殊染色染液,并做出几种常用的特殊染色片等等。只有亲手操作过才会有深刻的体验。
病理技术靠读书或者是看别人操作是学不会的。在学病理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养成按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你所在的病理科的操作可能并不规范(据我的了解,目前至少有一半的病理科的组织处理方法是不规范的,如省略组织水洗、用硬脂酸石蜡透明、用酸性福尔马林固定等),当然你学到的操作也是不规范的。你是新兵,你不知道也不可能去要求你们的主任改变目前的操作方法。
但你应知道什么样的操作是规范的。如果真是这样,你也不用着急地“一步到位”,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你会逐步了解什么是正确规范的操作;多读书,这期间所需读的书为病理技术书、《组织学》和《病理解剖学》。
病理技术书不需要通读,应结合科室内开展的项目有目的地查阅,每当你学习了某种操作后,可以查阅书上的相关章节,以印证你所做的操作是否规范。组织学同样不需要通读,而应对照教学切片,识别和消化切片中各种器官组织的形态。
病理解剖学是病理医生的必读书,要求通读。这本书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来读,读这本书同样有技巧,有些年轻人可以把这本书背熟,但会背书的人不一定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背的理论。
这本书的重点是绪论和总论,绪论部分介绍的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的内容和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历史等。总论部分介绍了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病理、遗传性疾病等,这一部分介绍了各种疾病(肿瘤)的普遍规律。
各论部分讲述的是各系统器官的特殊规律,这些特殊规律也同样遵循普遍规律。学习时先掌握普遍的规律,再了解各系统的特殊规律,并从中强化总论的普遍规律。
例如从总论中学到炎症主要有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变化,在各论中你可能会学到肺结核,那么回忆一下,结核是否也具备上述三种变化。在以后病理学的学习中如果能从普遍(一般)――特殊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你将会事半功倍。
学习《病理解剖学》,每一种疾病或肿瘤,其形态特点当然重要,但在读这本书时应尽量谈化形态改变而应理解各种病变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预后及转归等。第二步:巨检、取材三个月结束了,终于接触到了病理诊断。
第一关就是活检标本的固定、巨检和取材。固定、巨检描述和取材和同样需要规范。
固定液一般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与标本体积之比1:5-10,固定时间16-24小时。胃肠等空腔脏器剪开后钉在木板上,较大的实质性肿瘤和脏器沿最大面剖开,每隔1CM作多个平等切面,脾、肾等实质性脏器从皮质向脏器门部剖开,然后浸入固定液,肺用灌注法或真。
3.怎样才能学好病理学
一. 空白到入门 第一步:病理技术、组织学、病理解剖学 方法: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反复循环。
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循环。 一般而言,前者的效果好于后者。
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我学习多数其它的知识都是运用先理论,后实践方法。唯有病理我发现先理论后实践效果的不好。
进入病理科后,一般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病理技术。这三个月对你非常重要。
你会遇到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仪器、名词、规范、试剂、工作流程等,当然还有各色各样的病理人。这时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溶入病理科,病理科开展的项目、工作流程、科内的人员,各种仪器的名称及用途,显微镜的使用(学会用双目显微镜阅片可能需要半天时间甚至更长)等等。
这些都需要在一周时间内了解。通过用心观察、向不同的人请教、看病理技术人员的操作,最好是在医、技师指导下亲自地去动手操作,这一周一般不难渡过。
三个月中余下的时间就要付出一点努力了,你要学会组织处理原理、病理常规切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病理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病理科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复习组织学、病理学教科书、掌握电脑的使用(包括电脑打字)等。 请有经验的老师订一个计划会是一个好的方法。
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病理科主任都能给一个病理新兵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没关系,以下是我们科里毕业生新入病理科前二个月的学习计划(附后),大家可以拿回去参考,再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
不同的医院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计划,自己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计划,有了计划就要按照计划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允许进行微调。 按计划实施的方法: 五多:多看,这里的看不是(watch而是observation),前者是不动脑子的随便看看,在看过以后不会有多少收获。
而后者是用心地去观察;多动脑(如何?为什么?这样是不是行?)这些“?”要始终伴随着你,试着自己去消灭这些“?”,消灭一个问号就进了一步,你应该感到高兴;多提问,在病理科,对不懂或不明白的事要多问有经验的技师或医师,不提问有些问题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明白,或者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明白;多动手,亲自去设置一下脱水机的程序,再把它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亲自去切片、做冰冻、更换染色液、配制苏木素、在指导下做一次免疫组化、对着书配制特殊染色染液,并做出几种常用的特殊染色片等等。只有亲手操作过才会有深刻的体验。
病理技术靠读书或者是看别人操作是学不会的。在学病理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养成按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你所在的病理科的操作可能并不规范(据我的了解,目前至少有一半的病理科的组织处理方法是不规范的,如省略组织水洗、用硬脂酸石蜡透明、用酸性福尔马林固定等),当然你学到的操作也是不规范的。你是新兵,你不知道也不可能去要求你们的主任改变目前的操作方法。
但你应知道什么样的操作是规范的。如果真是这样,你也不用着急地“一步到位”,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你会逐步了解什么是正确规范的操作;多读书,这期间所需读的书为病理技术书、《组织学》和《病理解剖学》。
病理技术书不需要通读,应结合科室内开展的项目有目的地查阅,每当你学习了某种操作后,可以查阅书上的相关章节,以印证你所做的操作是否规范。组织学同样不需要通读,而应对照教学切片,识别和消化切片中各种器官组织的形态。
病理解剖学是病理医生的必读书,要求通读。这本书主要利用业余时间来读,读这本书同样有技巧,有些年轻人可以把这本书背熟,但会背书的人不一定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背的理论。
这本书的重点是绪论和总论,绪论部分介绍的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的内容和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历史等。总论部分介绍了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免疫病理、遗传性疾病等,这一部分介绍了各种疾病(肿瘤)的普遍规律。
各论部分讲述的是各系统器官的特殊规律,这些特殊规律也同样遵循普遍规律。学习时先掌握普遍的规律,再了解各系统的特殊规律,并从中强化总论的普遍规律。
例如从总论中学到炎症主要有变质、渗出和增生三种变化,在各论中你可能会学到肺结核,那么回忆一下,结核是否也具备上述三种变化。在以后病理学的学习中如果能从普遍(一般)――特殊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你将会事半功倍。
学习《病理解剖学》,每一种疾病或肿瘤,其形态特点当然重要,但在读这本书时应尽量谈化形态改变而应理解各种病变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发展规律、预后及转归等。 第二步:巨检、取材 三个月结束了,终于接触到了病理诊断。
第一关就是活检标本的固定、巨检和取材。固定、巨检描述和取材和同样需要规范。
固定液一般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与标本体积之比1:5-10,固定时间16-24小时。胃肠等空腔脏器剪开后钉在木板上,较大的实质性肿瘤和脏器沿最大面剖开,每隔1CM作多个平等切面,脾、肾等实质性脏器从皮质向脏器门部剖开,然后浸入固定液,肺用灌注法或真空。
4.病理学重点
首先说明病理学的总论很重要,相较各论而言条理更清楚,内容显得不是那么繁杂。
但在总论的基础上的各论,其内容显得有些冗杂。各种疾病大体、镜下特点之间的比较尤为重要。如果说为了对付考试,那么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作为首先考虑复习的章节是比较节约时间的,但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对总论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意思就是说可以先把总论浏览一遍,不需要背住,先理解了,然后在看各论遇到难啃的地方再回总论相应的知识点去巩固。
看完了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这四个大头之后,再来攻其它各论章节,如:淋巴造血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乳腺疾病、神经系统、传染病等内容。
然后最后再来加强总论部分的炎症反应和肿瘤二章,其实这样下来,虽然看似忽略了总论,但复习的遍数是最多的。
以下是我拟出的重点:
1.炎症;2.肿瘤;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动脉粥样硬化;5.冠心病;6.风湿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肌炎);7.高血压病;8.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三部曲);9.硅肺;10.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11.肺癌;12.慢性萎缩性胃炎;1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特别是门脉性肝硬化);14.食管癌;15.胃癌;16.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17.霍奇金淋巴瘤;18.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1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20.结核病。
5.病理知识的书有哪些,最好是成套的,通俗易懂的
这是我下载的,看看能不能帮到你,对了,是在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下载的,你可以去看看。
还有好多,这只是一部分,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临床、口腔、中医、公共卫生、护士、护师等。 【诊断学】习题集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集(1-2)及答案 2009医师资格考试各章节大纲考点试题集【免疫学】1—15单元 2009医师资格考试各章节大纲考点试题集【医学伦理学】1--7单元 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集(1-2-3套)及答案 2009医师资格考试各章节大纲考点试题集【生物化学】1—16单元 口腔执业医师习题(一 二 三套) 口腔助理复习资料集合 各学科 速记歌诀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历年试题(外科护理部分) 09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2009执业助理考200分必看之500题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药理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外科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生物化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生理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内科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妇产科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儿科学】 历年考点速记手册【病理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医学心理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医学微生物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医学免疫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医学伦理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药理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卫生法规】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外科学5】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外科学4】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外科学3】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外科学2】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外科学1】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生物化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生理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神经病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内科学3】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内科学2】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内科学1】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妇科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儿科学】 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精要与解析【病理学】 200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五) 200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四) 200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三) 200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二) 2009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一) 口腔助理综合模拟试题+答案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 2009年口腔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三站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二站 2007年执业医师笔试真题及答案(共4单元;600题) 2006年执业医师笔试真题及答案(共4单元;600题) 2005年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共4单元;600题) 临床执业医师笔试重复率较高的580题 实践技能考试考官提问【118问】 病理学模拟试题汇总【共10套 全套1000题,包含病理学所有内容】 2008年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复习试题(1-5套) 200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冲刺试题和答案一 200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百日冲刺试题和答案二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B1型题3)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B1型题2)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B1型题1)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3型题)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2型题)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8)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7)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6)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5)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4)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3)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2)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药理学试题(A1型题1) 08年执业医师考试口腔助理A1-A2-A3-A4-B2型考题 2009年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内容最新调整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助检查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基本操作 临床执业医师技能操作考试《考官手册》 2005~2008年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试题精编【共计640道试题】 2009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后回忆答案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内分泌代谢系统 笔记 2009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一考通过)必看之知识点 2009临床执业医师(一考通过)外科讲义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消化系统复习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生物化学复习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泌尿系统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呼吸系统复习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生理学 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考试 基础知识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 循环系统 复习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 妇产科复习笔记 2009临床执业(含助理)医师 血液系统 复习笔记 参考资料:中国医学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