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奥数知识

bdqnwqk1年前问题8

1.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

2.奥数知识点有那些

一、计算1. 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⑴ 运算顺序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一般而言: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⑷繁分数的化简2. 简便计算⑴凑整思想⑵基准数思想⑶裂项与拆分⑷提取公因数⑸商不变性质⑹改变运算顺序①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② 连减的性质③ 连除的性质④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⑤ 增减括号的性质⑥ 变式提取公因数形如: 3. 估算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4. 比较大小① 通分a. 通分母b. 通分子② 跟“中介”比③ 利用倒数性质若 ,则c>b>a.。形如: ,则 。

5. 定义新运算6. 特殊数列求和运用相关公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1+2+3+4…(n-1)+n+(n-1)+…4+3+2+1=n二、数论1. 奇偶性问题奇 奇=偶 奇*奇=奇奇 偶=奇 奇*偶=偶偶 偶=偶 偶*偶=偶2. 位值原则形如: =100a+10b+c3. 数的整除特征:整除数 特 征2 末尾是0、2、4、6、83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5 末尾是0或59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11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4. 整除性质① 如果c|a、c|b,那么c|(a b)。② 如果bc|a,那么b|a,c|a。

③ 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④ 如果c|b,b|a,那么c|a.⑤ 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 带余除法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

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 0≤r6. 唯一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n= p1 * p2 *。*pk 7. 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 p1 * p2 *。

*pk 那么:n的约数个数:d(n)=(a1+1)(a2+1)。.(ak+1)n的所有约数和:(1+P1+P1 +…p1 )(1+P2+P2 +…p2 )…(1+Pk+Pk +…pk )8. 同余定理①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 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

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9.完全平方数性质①平方差: A -B =(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 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④平方和。

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11.辗转相除法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三、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⑴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N-2)*180°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① 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② 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③ 公共部分的传递性④ 极值原理(变与不变)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S1∶S2 =a∶b ; S1∶S2=S4∶S3 或者S1*S3=S2*S4⑷相似三角形性质(份数、比例)① ; S1∶S2=a2∶A2②S1∶S3∶S2∶S4= a2∶b2∶ab∶ab ; S=(a+b)2⑸燕尾定理S△ABG:S△AGC=S△BGE:S△GEC=BE:EC;S△BGA:S△BGC=S△AGF:S△GFC=AF:FC;S△AGC:S△BCG=S△ADG:S△DGB=AD:DB;⑹差不变原理知5-2=3,则圆点比方点多3。⑺隐含条件的等价代换 例如弦图中长短边长的关系。

⑻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① 化整为零② 先补后去③ 正反结合2. 立体图形⑴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⑵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整体观照法⑶体积的等积变形 ①水中浸放物体:V升水=V物 ②测啤酒瓶容积:V=V空气+V水⑷三视图与展开图 最短线路与展开图形状问题⑸染色问题 几面染色的块数与“芯”、棱长、顶点、面数的关系。四、典型应用题1. 植树问题①开放型与封闭型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2. 方阵问题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3. 列车过桥问题①车长+桥长=速度*时间②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③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4. 年龄问题差不变原理5. 鸡兔同笼假设法的解题思想6. 牛吃草问题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7. 平均数问题8. 盈亏问题分析差量关系9. 和差问题10. 和倍问题11. 差倍问题12. 逆推问题 还原法,从结果入手13. 代换问题 列表消元法 等价条件代换五、行程问题1.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2. 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 流水行船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 多次相遇线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环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5. 环形跑道6. 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

3.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普数和奥数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奥数常用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3 k5 }' ^3 d% @8 c3 \# f* Z* j! R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4.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

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

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

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

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

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

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

5.奥数都学习什么

小学的奥数题型分种以下几种:

(一)数字谜题

包括找规律、横式谜、竖式谜、数阵、数字谜等

(二)整数问题

包括四则运算、奇数与偶数、整数倍数及余数等

(三)小数与分数

包括小数与分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循环小数与分数等

(四)图形问题

包括图形的计数、图形的计量、图形的变换、立体图形等

(五)应用题

包括行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盈亏问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时钟问题、还原问题、牛吃草问题、经济问题等

(六)其它问题

包括排列组合、逻辑问题、抽屉问题等

6.小学奥数主要内容是什么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

奥数对小学数学教学将产生以下积极作用: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7.小学奥数公式全部

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8.小学奥数到底是什么,怎样学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起源于前东欧阵营,后渐渐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学数学竞赛(高中生参加)。《维基百科全书》的一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特点:“所有问题是由中学数学课程中的不同范畴中选出,通常是组合数学、数论、几何和代数、不等式。解决这些问题,参赛者通常不需要更深入的数学知识,但通常要有异想天开的思维和良好的数学能力,才能找出解答。”应该说组合数学和数论超出中学数学范畴,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的组合数学(主要是排列组合)和数论知识要求非常初级,所以参赛者补一下就行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需要异想天开的思维和高超的技巧的,而且,这些题目不可能用更高深的数学知识简单地解决!不然参加竞赛的人多学点数学就行了。指出这点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小学奥数恰恰在这点上与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本质地不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选拔了一批批数学尖子生,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我国的小学奥数就很难起到这种作用了。由于小学奥数尚未登上正规殿堂(虽然已经在神州大地燎原),所以无法在正规的文件上找到其定义或者描述,但据本人对小学奥数的粗浅观察,小学奥数题目大体可以分为下面几类:1)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题;2)初中程度的数学题,最多的是方程应用题,要用小学数学知识解;3)更高程度的数学题,典型的是初等数论题。第一类题似乎有些道理,但小学的孩子智力发展还不到成熟阶段,理解力还非常有限,难度太大是有害的,这也是大家集中批评小学奥数的地方。其实学习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当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后,知识丰富了,理解力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小学数学的那些难题就不在话下了。学习不仅是向前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向后充实加深的过程,既中学充实加深小学的知识,大学充实加深中学的知识,到研究生阶段你就发现你对大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好了。因此可见小学奥数的一些难题虽未超纲,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是从学习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第二类题完全违背文明进步规律。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在做什么?不就是在给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我们的数学发展了,有了有效的方程法,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可以方便地解决,为什么现代中国人竟要摧残自己的孩子,要用高难度的小学数学方法去解那些完全可以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呢?这不是对文明进步的反动又是什么?这就好比我们进入了铁器时代,竟还要孩子学习用石器工具干活。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了。可能有人认为不用方程法而用小学数学解那些题是对孩子一种训练,同志们,这种训练一点用处也没有,在铁器时代训练石器工具的使用技巧用什么用(石器工具硬度不高,不锋利,所以石器工具确实比铁器工具更需要技巧)?又比如有了计算器还学习珠算技巧有什么用?如果想要孩子得到训练,完全可以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第三类题比第一类题更害人。本人有一个刚刚从网上得到的例子:“一个n位数,个位是6,将个位换到首位,新数是原数的4倍,满足这个条件的最小n是多少?”这个题是个初等数论题,数学专业的大学生才会碰到(国际奥数会有)。数论的好多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小学生都能看懂(例如中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外国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的哥德巴赫猜想),但解起来却相当难,有些难于上青天。数论的题进入小学奥数,只能说明出题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数学教育!如果一个体操教练,让初学者学奥运动作,你说这个教练懂体操训练吗?幸好第三类题不多见。小学奥数的这三类题中,第二类题是小学奥数与国际奥数的本质区别,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绝没有那样违背科学精神、违背文明进步规律的事情。第一类题和第三类题和国际奥数似乎有共同的特点,但殊不知杰出高中生(国际奥数只是少数人的游戏)的心智水平是多么地成熟啊!总而言之,小学奥数是有害无益的,对于目前这种大量孩子参加奥数班的现象,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裹胁的还是强迫的,教育当局应该从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有所作为。如果有人说,有的孩子真的智力超群,而且对数学又很有兴趣,是不是也可以做做奥数题呢?这当然未尝不可,但按本人的观点,这样超群的孩子可以提前学习中学数学,比做小学奥数有意义多了。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奥数必须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消失!那么小学数学究竟要怎么学习呢?就学数学课本。我们的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科学总结(符合科学规律的总结),而且经过多少代人的锤炼。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上面的作业题能够熟练正确的做出来就完全达到了目的。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理解程度、解题过程和叙述这些基本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学习课外参考书应该是中学阶段以后的事情。

有帮助记得好评,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这里不再回答谢谢

9.奥数到底有多重要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项措施坚决治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力锻炼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行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总而言之,奥数就是这么热。

数学奥数知识

标签: 奥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