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是不是都特别博学,或者说对一领域研究很深?

bdqnwqk1年前问题17

博士生不一定,理论上博士是的。授予博士学位的条件是对人类知识积累有贡献,这就要求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个领域的所有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理论上一个博士在他这个领域他是最牛的,因为他创造出了新知识。

一般的博士肯定比本科要博学,想想这个领域本科阶段该学的知识都学了,博士在本科后继续学习更深次的知识,了解这个领域更多学者、理论。而且要想做好研究,还需要理解相关的关联领域。至于其他方面知识,这就是看个人爱好,比如说我对中国文学历史、心理学等等都很感兴趣,看过相关领域的经典书籍,都是厚厚的,但是我对金融知识没什么兴趣,看书也看不下去,如果和一个金融专家交流,那我就是个傻子似的,但是如果和不了解文学史的人相比,我就像是个专家。

社会上对博士的如下评价是不对的:博士只是很专业,知识面不广。

总结一句话:一般情况下,博士知识是既广泛又有深度

为什么我的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读书真的会读傻么?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怎么办?

一般人理解的高情商,意味着会来事、做事圆滑、善于看人脸色、喜欢说别人爱听的话,概括起来就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其实在生活上,这并不是高情商,只是比较惯常于投机取巧罢了,这种人是没法读进去书的,根本也做不了学问,别说博士了,就是硕士都很难读下去,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急功近利、缺乏脊梁骨、和擅长溜须拍马,说白了,也就是一副小人嘴脸而已!那么什么才是高情商呢?

高情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初心,对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不为尘世浮华所惊扰、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执着于学业或事业,初心不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样的坚持和坚定,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高情商;拥有这样高情商的人,往往都会学业有所成、并且是大成,很多的博士或专家都是这样的人,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能够把学业完成到极致,这是高情商的最为突出的表现。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在笔者看来,完全就是守着一堆宝贝而不自知,反倒埋怨起学生来了,我一怀疑你是否真的有资格主持一个实验室,带领博士生们搞科研?二怀疑你是否已经被外面的浮华所俘虏,成为了上海财经大学钱逢胜教授那种利欲熏心、色迷心窍的人,已经不配再做一个博导了呢?

高情商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有认真钻研精神,不虚荣、不马虎、不懈怠,坚持科学探索,勇往直前。情商研究的鼻祖戈尔曼及其伙伴们认为“情商具体由五种特征来构成,即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一个高情商的人必定是认真专注的人,沉浸于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那种认真态度和专注精神达到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程度,所以他们才会学业精进,被称为研究生。而不具备这种忘我钻研精神的人,常常都是浅尝辄止,根本无法做到“业精于勤”,结果大多就是“荒于嬉”;没有认真态度和专注精神的人,往往也是难有“行成于思”的结果,“毁于随”却是常态。因而,笔者觉得,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完全就是对博士生们的误解、或者叫情商异化!

高情商还突出表现在耐挫折方面,面对学业或事业的困境、失利、或失落,能够百折不挠与愈挫愈勇。对于这些搞科研的博士生们,哪个没有经历过种种失败的磨砺,试验失败了千百万次也是常事,有些博士生为了一篇论文,可以试验无数次,屡败屡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可谓极其富有耐挫折能力,经受住了百折不回的考验,谁还敢说博士生们情商低呢?问题中所谓“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有眼无珠了吧,这正如《后汉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守着一群宝贝疙瘩,却嫌好到歹起来了,情商变化的也许不是博士生们,而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本人吧,或许你的情商已经演变为善于投机取巧了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的思想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反而把过错和怨怼加诸于“为什么我实验室里博士生的情商那么低,读书真的会变傻吗?遇到不懂人情世故的学生怎么办”疑问上,该好好反思的恰恰是这位实验室主持人或博导老师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