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个人卫生小知识
1.如何教育幼儿讲究个人卫生
3-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
有些幼儿不知道文明礼仪与安全常识,不讲究个人卫生,既不利于自身健康,也影响了他人健康。那么,呢? 一、讲清道理 幼儿家长要教育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缛、勤开门窗换气!另外,要注意不要随地吐痰,以免污染环境影响他人健康。
二、情景判断 家长可以举例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情景,分别描述正面(安全)与反面(危险)的事例,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错,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通过判断对错,让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知错不犯错。
三、诵读儿歌 为了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儿歌,让孩子记忆深刻。儿歌语言简洁,意思明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
比如: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头来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勤开门窗换空气。
随地吐痰不卫生,争做文明好宝宝。 为了教育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家长就要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给孩子讲解可能的危险,并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让孩子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安全。
2.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要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文学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教育形式,通过故事、看图讲述、儿歌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幼儿初步了解和区分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美的文学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教育他们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比如:我班有一位不讲卫生的小男孩,每天来到学校口袋里都装得满满的,什么东西都有,每天检查他睡觉的床上也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给他说了几次他还是老样子。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抽十分钟的时间给小朋友讲"你喜欢谁?"、"小猪变干净了"、"母亲河哭了"等等讲卫生的故事。这样过了不久,他真的改变了许多,同学们喜欢跟他玩了,老师也喜欢跟他做好朋友了。
二、让幼儿进入角色,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培养幼儿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离不开感觉器官的活动,在训练培养中促使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又使能力习惯不断形成,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游戏是进行幼儿感觉器官教育的基本形式。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们在学了歌表演《猪小弟变干净了》后,孩子们都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指甲长了、头发长了会主动叫妈妈剪,看到别的朋友脸脏了,会学着歌词对他说:"快去洗洗吧"。在听了故事《小池塘》后,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只要扔一个小东西,池塘就会变成臭水塘。于是平时在班上乱扔纸屑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看到丢在地上的玩具也能主动捡起来了。并把它们运用到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讲卫生,懂事了。
三、重身教,勤言教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创造环境。
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即时进行表扬,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对的,从而继续坚持下去。
五、家园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当前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两代家长们对他们的溺爱,使大多数幼儿比较娇气,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易形成,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因此,取得家长们的支持是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能否养成的关键。教师要即时将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给孩子一个完整连贯统一的环境。
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幼儿,既是一个健康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条件,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使之长大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
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教育孩子正确的洗手、洗脸、洗头、洗澡、剪指甲、使用手帕、纸巾等,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如:一定要使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经常携带并会正确使用手帕,手帕要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二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要注意调剂丰富孩子的一日三餐,配给合理的营养。培养孩子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不边吃边玩,要专心进食,教育孩子懂得“病从口入”的道理,坚持做到不喝生冷的水和过期的饮料。不吃不新鲜的水产品和腐烂的瓜果,不用不清洁的餐具。
三是让孩子养成皮肤的卫生习惯。孩子经常玩耍,皮肤上容易积留灰尘,排出汗液和污垢,必须经常清洗。每天早、中、晚洗脸都要让孩子洗手,有条件每天要洗一次澡,因为人体不仅会积留会灰尘,同时也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了场所,引起皮肤瘙痒而感染病菌。每晚睡觉前都要洗脚洗袜,鞋子也应4-5天换洗一次。
四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一、二岁后,白天只睡午觉就够了。孩子精力旺盛,往往不易养成午睡习惯。在耐心说服,逐步养成,如果睡眠不足,孩子就会急躁,哭闹不安,吃饭不香,甚至引起别的疾病。要安排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随大人的时间走,如熬夜、睡懒觉等。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习惯。
4.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
由此我们感到: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关键词】良好卫生习惯培养习惯内容好处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
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而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二)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比如:手足口病,甚至会剥夺孩子的生命。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
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内容 (一)卫生习惯包括: 1.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
2.其他。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二)生活习惯包括: 1.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
2.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
3.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系鞋带、穿脱衣服、洗碗、扫地等。
4.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对于年幼儿童,所采取的培养方法应形象具体,反复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养成习惯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一)以身作则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会成为幼儿一生的财富。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凳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
那么,要做到以身作则应注意哪些呢?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安排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家长不应要求孩子随大人的时间走,如熬夜、睡懒觉等。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只要持之以恒,经过不断地重复、巩固,就可养成习惯。
对孩子习惯培养上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理解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激发他们讲卫生的愿望。开始时家长要给孩子做示范讲解,如正确的刷牙方法要顺着牙缝竖着刷,洗手时要先擦肥皂后冲洗干净等。
2.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做好榜样,如果家长在吃饭时挑三拣四,不注意饭后漱口,饭前洗手,有爱吃零食的习惯,就不可能养成孩子好的习惯。家长应和幼儿园的要求一致,要以身作则,才能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形象渗透法 利用看图片、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比如有一部分幼儿吃饭不好,老将饭裹在嘴里,老师可在教学时画一张“猪宝宝”的画像,问孩子小猪的嘴巴丑不丑,孩子当然说:“丑”,这时你可以说:“这是小猪不好好吃饭,老是把饭含在嘴巴里,时间一长啊,嘴巴就长长了”,以后在吃饭时孩子一看到小猪画像,就会很快咽嚼饭菜了。
又比如还有一部分幼儿不爱走路,老是要大人抱,你可以说:“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跑,小鱼自己游,他们都没有叫妈妈抱啊!”,一是给孩子形象教育,二是无形之中还教会了孩子“飞、跑、游”等单词,寓教娱乐,效果非常之好。 (三)强化训练法 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如:在每次过马路时,经常提醒幼儿“红灯停,绿灯行”。
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更是如此。为提高幼儿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的游戏。
如问小朋友在吃饭前应该先做什么,让孩子抢答,有的孩子会说洗手,有的会完整地说:“应该用肥皂洗手”,当然是完整说的孩子应该奖励;或者让。
5.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
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如今,幼儿多是独身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
在家庭生活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纪律的约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常生活没有规律,而当他们从个体生活转入集体生活后,会有纵多的不适应。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我认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 1、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2、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
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3、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
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二、遵循规则 1、守规则常坚持。
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2、标准统一,共同监督。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
如果老师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老师也要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
3、培养集体促个别。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
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
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 4、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
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
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措施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不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负担,结合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提供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自愿活动。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等教学内容。
或者要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得好处,从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得要求,最后受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指导。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好玩、爱做游戏,组织活动中根据好模仿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
幼儿初入园,会有许多不便,采用大带小的形式,。
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自觉与主动意识形成策略。
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形成过程中,可以用以下办法加以强化教育。(1)游戏法:创设一定情境,并在情境中进行模仿性活动,使幼儿在在边玩边学中掌握生活卫生方面的技能。
(2)讲解示范法:运用故事、诗歌等便于幼儿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增加幼儿执行常规的自觉性。(3)榜样示范法:树立榜样可以为幼儿找到一个模拟范例,使幼儿主动效仿,建立自信心。
(4)督促检查法:及时给予幼儿行为上的提示、评价和鼓励,引导幼儿按常规要求去做,使幼儿最终成为自觉的习惯。(5)巩固定型法:针对某一项技能,在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环境里通过专门教育活动、个别指导等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逐步形成习惯。
(6)竞赛法:通过竞赛来提高幼儿对卫生方面的技能,满足幼儿的好胜心理。2、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多元互动同步育人策略。
根据家长、教师发挥的不同作用,为着培育幼儿的共同目的进一步加强家园沟通主要有以下方法。(1)热情鼓动法: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调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热情。
(2)同步操作法:依据实践进展的不同时段,通过采用观念意识同步、目标要求同步、方法同步,使家园能够在观念、目标和方法措施上同步。(3)信息沟通法:通过短信平台、QQ、微信、便条等形式,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家园互动性。
3、教师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策略。(1)宠爱式家庭:对家长好的教育行为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家长的不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2)放任性家庭:通过谈话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改变家长对幼儿生活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来。(3)高控性家庭: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让家长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优势,得到家长的认可然后适时指出家长的不足,改变家长对幼儿高控管教的态度。
4、将研究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全园教育工作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策略。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持之以恒的探究,不断总结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并且将方法应用到平时日常保教工作中,贯穿于幼儿学习的五大领域,加强幼儿的心理研究,通过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7.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示范法: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直接示范,是具体形象的示范。
因此,父母应是培养孩子卫生习惯的榜样。 2、反复练习法:大脑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反复练习,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也需要有反复练习 的机会,为了提高反复练习的兴趣,可采取带有竞赛性的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巩固。
3、定位法:将孩子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孩子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孩子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
4、督促检查法: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较差,需要不断地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才能使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得到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指甲要常剪:1、易藏菌:幼儿的指甲生长较快,如不经常修剪,幼儿指甲内极易隐藏大量的病菌,当幼儿双手直接抓起食物入口的时候,许多病菌也随着进了肚子,导致幼儿体内生长蛔虫、蛲虫等,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
2、易抓伤:长指甲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极易抓伤同伴,导致幼儿伤害。因此,幼儿指甲应每周修剪一次。
头发要常理:1、易脏:幼儿生长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加上空气中灰尘的影响,使幼儿的头发更易受脏。2、易生疮:夏天天气热,幼儿活动后出汗多,如果不注意卫生,容易导致幼儿头皮生长痱子、脓疱疮等。
3、易损眼:幼儿的头发还应定期的修剪,尤其是女孩的前流海不能留得过长,否则会影响幼儿的视力。因此,幼儿头发夏天每1~2天洗一次,冬天每周洗一次,每月还应修剪头发一次。
鞋子要常换:1、常换洗:幼儿活泼好动,脚部容易出汗,当幼儿穿着透气性差的鞋子活动后,鞋内是湿湿的,容易使幼儿脚部患上脚气,应经常为孩子的鞋晒一晒、洗一洗,使幼儿的鞋子清洁干爽,穿着舒服。2、换尺码:家长平时应为幼儿购买合适、舒适、透气、安全的鞋子,便于孩子运动。
但是随着幼儿的生长发育,孩子的小脚同样也在长大,父母应经常检查孩子的双脚,及时为幼儿更换合适的鞋,以促进幼儿的脚部正常发育。 内裤要常穿:1、要穿:幼儿园中经常发现不穿内裤的孩子,年轻的父母可能有所不知,内裤与外裤的结构和质地都是不同的,幼儿的皮肤娇嫩,适合穿质地柔软的棉质内裤,而有些外裤质地较硬,对幼儿娇嫩的皮肤不利,甚至还会影响幼儿生殖器的健康。
孩子的内裤不可少。2、要换:3--6岁幼儿的大小便一般不会自己打理,然而幼儿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孩子大小便后常常使内裤留有污渍,因此父母应每天为幼儿更换内裤,使之保持干净,让幼儿感觉舒适。
良好的卫生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相信家长只要经常地督促、培养与教育,幼儿定能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卫生习惯。
8.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借助文学作品的力量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要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文学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教育形式,通过故事、看图讲述、儿歌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使幼儿初步了解和区分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美的文学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
教育他们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比如:我班有一位不讲卫生的小男孩,每天来到学校口袋里都装得满满的,什么东西都有,每天检查他睡觉的床上也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给他说了几次他还是老样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抽十分钟的时间给小朋友讲"你喜欢谁?"、"小猪变干净了"、"母亲河哭了"等等讲卫生的故事。这样过了不久,他真的改变了许多,同学们喜欢跟他玩了,老师也喜欢跟他做好朋友了。
二、让幼儿进入角色,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培养幼儿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离不开感觉器官的活动,在训练培养中促使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又使能力习惯不断形成,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游戏是进行幼儿感觉器官教育的基本形式。
游戏过程中,幼儿最容易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我们在学了歌表演《猪小弟变干净了》后,孩子们都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指甲长了、头发长了会主动叫妈妈剪,看到别的朋友脸脏了,会学着歌词对他说:"快去洗洗吧"。在听了故事《小池塘》后,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只要扔一个小东西,池塘就会变成臭水塘。
于是平时在班上乱扔纸屑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看到丢在地上的玩具也能主动捡起来了。并把它们运用到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中,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讲卫生,懂事了。
三、重身教,勤言教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创造环境。 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的加以模仿,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
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
"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要即时进行表扬,让孩子明白这样做是对的,从而继续坚持下去。
五、家园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当前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两代家长们对他们的溺爱,使大多数幼儿比较娇气,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易形成,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因此,取得家长们的支持是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能否养成的关键。
教师要即时将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给孩子一个完整连贯统一的环境。 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幼儿,既是一个健康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可根据条件,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使之长大后成为有生活能力的国民。
9.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上幼儿独立性较差,在和家长沟通交流中 得知,幼儿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
卫生习惯 差。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 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
开学后,我们发现幼 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 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 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常规。 1、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 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
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 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 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 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 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 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 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2、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 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
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 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3、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 规的道理。
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 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
三、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班级中,两个搭档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一致性,是 良好卫生习惯常规形成的关键。
如果两个老师的卫生习惯常规不同,幼儿就会无所适从。例 如:"XX老师要求幼儿在上完厕所后洗手,XX老师要求只要不是大便都可以不洗等,这样 一来孩子就很茫然,那么这样一来孩子的卫生习惯就很难养成。
四、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条件。
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上的幼儿可儿,上完厕所后,能主动去洗手,我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班上几位不爱讲卫生的幼儿听了心痒痒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后来班上的孩子也慢慢参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久而久之,我班上的幼儿都能及时做到上完厕所后洗手,因而幼儿主动讲卫生的习惯就形成了"。在日常卫生习惯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做好每件小事。
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卫生习惯常规培养得方法实在很多,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
例如:"在给孩子吃饭前,老师当孩子的面说去洗洗手,老师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逐渐给幼儿卫生习惯良好形成的熏陶"。 六、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合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例如;"幼儿洗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
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的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
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XX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XX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就会又肥皂得香味"。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洗干净得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
总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件人中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在主动积极乐观的情绪下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