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知识资料大全
1.台湾的历史资料
远古~16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西殖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2.台湾省的资料
土地面积36,191.4667平方公里
(世界第136名)水域率10.34%海岸线1,566.3公里人口23,077,191人(2009年7月)[1]国家中国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第一高峰玉山第一高楼台北101第一大港高雄港(世界第12名)[2]人口排名46 名人均GDP(PPP)31,900 美元人口密度637.64km??(世界第9名)民族汉族
南岛民族(台湾原住民)货币新台币(TWD) 书面常用作“NT$或NTD” 时区UTC+8,无夏时制电压AC110V
AC220V(少部份电器使用,如冷气等)电压频率60 Hz国际网域缩写.tw长途电话代码+886
3.介绍一下About台湾的知识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全省共划7市16县。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
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
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
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
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
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
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
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4.台湾的资料,要简单的,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台湾简介
台湾是位於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边的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由中华民国政府管辖。也有宝岛、鲲岛、福尔摩沙之别称。
台湾是由欧亚大陆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整体形状似长条番薯,北回归线从中经过。全岛山势高峻,地形海拔变化大,山脉大多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平原狭窄、地震频繁、温泉与死火山皆多。气候上属高温、多雨,春夏季交接之时,受滞留锋影响而有梅雨季,夏季常有台风,冬季则有东北季风。最冷月的月均温都在14℃以上,年雨量达2510毫米以上。北部全年有雨,南部则集中在夏季降雨,台风亦常在夏、秋两季侵袭台湾。由於地形与气候共同影响之故,造成台湾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区,自然景观与生态系亦因此呈现多样。[5]
目前台湾人口约2,313万人(2010年4月统计),主要民族为汉族,其中河洛人占七成以上的多数,尚有客家人、外省族群、新住民族群以及最早在台湾定居的原住民族等。官方文字订为正体中文,主要语言有国语(即现代标准汉语)、闽南语、客家语及各族群原住民语[6][7]。产业方面则主要以高科技产业、热带农产品等赚取外汇,目前朝向奈米科技、光电、观光等发展[8]。
5.关于台湾的资料(地理)
台湾岛形状狭长,从东到西,最宽处只有144千米;由南至北,最长的地方约有390多千米。全岛总面积35 788平方千米,地形像一只纺织用的梭子。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脉和台东山脉(又称海岸山脉)是岛上的五大山脉。这些山脉的走向都是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台湾岛地形,中间高,两侧低。以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渐次地向东、西海岸跌落。但由于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台东山地 由中央、玉山等5条山脉组成高原状地区,面积约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脉偏于本岛东侧,纵贯南北,长达320公里,宽80多公里,诸主峰均在3000米以上,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区内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为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四周云雾缭绕,银装素裹。阿里山脉山势则比较平缓,主峰大塔山顶部平坦,是著名风景区。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狭窄的平原,较大的有宜兰平原,面积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脉之外,台湾还是一个多火山的岛。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台中丘陵 由阿里山脉以西呈带状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组成。东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本区盆地很多。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日月潭盆地等。台北盆地约245平方公里,台中盆地约400平方公里,均为重要农业区。
台西平原 由西部滨海地带的冲积地所组成,北窄南宽,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东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长180公里。最大宽度约50公里,面积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3250平方公里,占全省耕地总面积35.2%,为农业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区。屏东平原为高屏溪的冲积平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台湾第二大平原。
6.有关台湾的资料二年级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 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 东北邻琉球群岛, 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多元。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
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 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7.台湾省的资料
土地面积36,191.4667平方公里(世界第136名)水域率10.34%海岸线1,566.3公里人口23,077,191人(2009年7月)[1]国家中国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第一高峰玉山第一高楼台北101第一大港高雄港(世界第12名)[2]人口排名46 名人均GDP(PPP)31,900 美元人口密度637.64km??(世界第9名)民族汉族南岛民族(台湾原住民)货币新台币(TWD) 书面常用作“NT$或NTD” 时区UTC+8,无夏时制电压AC110VAC220V(少部份电器使用,如冷气等)电压频率60 Hz国际网域缩写.tw长途电话代码+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