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bdqnwqk2年前百科13

1.物理浮力重点难点总结

一、复习策略1、浮力 (2)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注:当物体底部与容器紧密结合时,不受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4)物体的浮沉条件 注:a.结合实际情况(生活实际)记忆. b.非实心体:ρ物取物体的平均密度.2、浮力的计算 思路一:①不可能同时漂浮(F浮≠F浮′). ②不可能同时浸没( ). ③只能一个漂浮,一个浸没. ④∵ρ水>ρ酒,水中漂浮,酒精中浸没. 思路二:①小球在水中静止时,F浮=9N. ②小球在酒精中静止时:F浮′=8N. ∵F浮′ ③小球在水中:F浮=9N ∴小球在水中应为漂浮. (2)浮力的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 ①平衡法:漂浮(悬浮)条件→F浮=G 漂浮、悬浮 ②称重法:F浮=G物-F拉 下沉 ③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普遍适用 ④浮力产生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普遍适用3、浮力的应用 (1)轮船(漂浮:F浮=G船):空心法. ①轮船的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②从河中驶入海水:F浮=G,不变,V排变小. (2)密度计(漂浮:F浮=G,类似于轮船):测量液体的密度. 特点:越往下端的刻度值越大(F浮一定时,ρ液与V排成反比). (3)潜水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 特点:浸没时,V排不变.(如:从河中驶入海中,F浮变大,G也变大,充水) (4)气球和飞艇 4、利用浮力测密度 利用浮力来测量密度我们也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固体类(基本思路: ,测出m、V,由 求出物质的密度) 常见固体类问题有三种情况: (1)ρ物>ρ水:称重法(如以石块为例) [器材]:石块和细线,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无刻度) [面临困难]:缺少量筒,体积V不好测量。

[突破思路]:将石块浸没入水中,测出F浮,由F浮=ρ水gv排=ρ水gV石,求出V石。 [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

②将石块浸没入水中,测出它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拉。(F浮=G-F拉) ③ (2)ρ物>ρ水:“空心”漂浮法(如以牙膏皮为例) [器材]:牙膏皮、量筒、水 [面临困难]:缺少天平或弹簧测力计,质量m或重力G无法测出。

[突破思路]:想办法使其做成空心状,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G物=F浮=ρ水gV排,只要测出V排即可。 [步骤]: ①将牙膏皮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为V物。

②再将牙膏皮取出做成“空心”状,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它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V排=G物)。 (3)ρ物 [器材]:量筒、水、木块、细铁丝。

[面临困难]:缺少天平或弹簧测力计,质量m或重力G无法测出。 [突破思路]:同上述第(2)种,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根据G物=F浮=ρ水gV排,测出V排即可。

[步骤]: ①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至其浸没,用排水法测出V木。 ②让木块自由漂浮在水面上,用量筒测它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V排=G物)。

③ 液体类:(基本思路:不由 求解,而用F浮=ρ液gV排求) 液体的密度测量涉及到浮力时,往往除测量工具外,还会给定其他辅助工具,如水和固体,我们按给定固体的性质可将液体类问题分为两类(以测牛奶密度为例): (1)若给定固体为石块等(ρ物>ρ水且ρ物>ρ液)(下沉):称重法。 [器材]:弹簧测力计、牛奶、水、烧杯(不带刻度)、石块和细线。

[面临困难]:缺少量筒,体积不好测量。 [突破思路]:当物体浸没入水中和待测液中时,有:水中受到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物。

待测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ρ液gV物, [步骤](大概): ①用称重法测出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F浮=ρ水gV物。 ②用称重法测出石块浸没在牛奶中所受浮力F′浮=ρ牛奶gV物。

③ (2)若给定固体为木块等(ρ物 [器材]:量筒、水、牛奶、木块。 [面临困难]:缺少天平或弹簧测力计,质量m或重力G不好测。

[突破思路]:由于木块放入水中或牛奶中都会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受密度计原理启发,将木块当成一支密度计来使用。 [步骤](大概): ①将木块放入水中,使其漂浮,测出排开水的体积V排。

②再将木块放入牛奶中,使其漂浮,用量筒测出排开牛奶体积 。 ③由于浮力都等于木块重力,F水浮=F牛奶浮,ρ水gV排=ρ牛奶gV′排, 二、典例剖析 例1、(四川省中考试题)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4.7N的正方体金属块,当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__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19.6N,则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N. 解析: 浮力是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托力.故物重一定的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即F浮=G-F′.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G液.因此,本题中的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G水=F浮=G-F′=14.7N-9.8N=4.9N.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即浮力是由物体所受液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得出F浮=F向上-F向下,故本题中的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4.9N+19.6N=24.5N. 答案:4.9 24.5 例2、(上海市中考试题)用手把体积为5*10-4m3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若该球重为6N,则浮力与重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N,放手后这个球。

2.初二物理 浮力 知识点 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做好教材图12-6的实验,是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

教学中应采取“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在做教材图12-6的实验中,做完前两个步骤,即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力的大小,再将石块浸入溢水杯中后,可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浮力;同时水从溢水杯中溢出,流入小桶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想一下,浮力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水有关。

这时再用实验称出小桶中的水重,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重的结论。然后再做图12-7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的实验。

通过这两个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并指出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2.为了加深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可在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后,进一步讨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纠正学生在浮力问题上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认识。? 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产生的模糊认识主要有以下一些:? (1)在研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常常是物体本身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体积等。

? (2)在观察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后,最易得出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错误结论。? 对于这些错误认识,主要靠实验来纠正,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 ?(1)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体积相同的铁、铝圆柱体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结果浮力相等。

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 (2)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做一个2.4cm*2.4cm*2.4cm的立方体与一个1.2cm*2.4cm*4.8cm的长方体(密度大于水),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全部浸入水中时受的浮力,可以看到浮力相等。这两个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形状不同,说明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3)浮力与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后的深度无关。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使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浮力不变。

说明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 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他们亲身体验过水越深,越不易站稳,受到的浮力越大。

因此,即使他们亲自做过上述全部浸没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的实验,而他们原来从亲身体验得来的“越深,浮力越大”仍难改变。可以让有这种经验的学生描述他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走时对浮力的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使学生明确他在向深水区走的过程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在逐渐增大,因而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而全部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的液体体积相等。经过这种讨论,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些。

? 3.关于浮力的计算。课本中虽然给出了浮力计算的公式,但是目的主要让学生能领会简明的数学公式可以准确地代替冗长的文字表述,即数学语言的重要,也便于学生借以记忆物理规律。

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不理解公式表达什么规律(即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不清楚公式中各字母代表什么物理量的情况下,死记乱套公式,并养成坏的习惯。为此,教学中解的第一道例题和布置给学生的前两三道练习题,最好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一步步地来计算,培养学生物理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本已有一道例题,教学中最好先补充一道稍容易些,并且不是套公式而是一步一步计算的题。 ? 例题: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浸没在酒精里,它受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已知:V排=100cm3?,ρ酒精=0.8g/cm3?。

求:F浮=?? 解:F浮=G排, ? 铁块排开的酒精体积为100cm3?, ? 排开的酒精质量m=0.8g/cm3*100cm3=0.08kg?, ? 排开的酒精重G排=0.08kg*10N/kg=0.8N?, ? 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为0.8N?。

3.初二物理 浮力 知识点 重点

1.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做好教材图12-6的实验,是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关键。

教学中应采取“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在做教材图12-6的实验中,做完前两个步骤,即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力的大小,再将石块浸入溢水杯中后,可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浮力;同时水从溢水杯中溢出,流入小桶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猜想一下,浮力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浮力大小跟排开的水有关。

这时再用实验称出小桶中的水重,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重的结论。然后再做图12-7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的实验。

通过这两个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并指出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إ 2.为了加深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可在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后,进一步讨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纠正学生在浮力问题上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认识。إ 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产生的模糊认识主要有以下一些:إ (1)在研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常常是物体本身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体积等。

إ (2)在观察物体浸入液体中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也不同后,最易得出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的错误结论。إ 对于这些错误认识,主要靠实验来纠正,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 إ(1)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无关。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体积相同的铁、铝圆柱体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结果浮力相等。

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إ (2)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做一个2.4cm*2.4cm*2.4cm的立方体与一个1.2cm*2.4cm*4.8cm的长方体(密度大于水),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它们全部浸入水中时受的浮力,可以看到浮力相等。这两个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形状不同,说明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إ (3)浮力与物体全部浸入液体后的深度无关。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使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不同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浮力不变。

说明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إ 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他们亲身体验过水越深,越不易站稳,受到的浮力越大。

因此,即使他们亲自做过上述全部浸没液体中的圆柱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的实验,而他们原来从亲身体验得来的“越深,浮力越大”仍难改变。可以让有这种经验的学生描述他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走时对浮力的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使学生明确他在向深水区走的过程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在逐渐增大,因而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而全部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的液体体积相等。经过这种讨论,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些。

إ 3.关于浮力的计算。课本中虽然给出了浮力计算的公式,但是目的主要让学生能领会简明的数学公式可以准确地代替冗长的文字表述,即数学语言的重要,也便于学生借以记忆物理规律。

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不理解公式表达什么规律(即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不清楚公式中各字母代表什么物理量的情况下,死记乱套公式,并养成坏的习惯。为此,教学中解的第一道例题和布置给学生的前两三道练习题,最好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一步步地来计算,培养学生物理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إ 课本已有一道例题,教学中最好先补充一道稍容易些,并且不是套公式而是一步一步计算的题。 إ 例题: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浸没在酒精里,它受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إ 已知:V排=100cm3ث,ρ酒精=0.8g/cm3ث。

إ 求:F浮=?إ 解:F浮=G排, إ 铁块排开的酒精体积为100cm3ث, إ 排开的酒精质量m=0.8g/cm3*100cm3=0.08kgث, إ 排开的酒精重G排=0.08kg*10N/kg=0.8Nث, إ 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为0.8Nث。

4.初三浮力的知识点整理

浮力和压强的所有公式F浮=P液gv排 F浮=G-F拉 F浮=F上-F下 平衡法:F浮=G物 漂浮时:P物/P液=V侵入体积/总体积 压强:P=pgh P=F/S怎样做好物理浮力题无论是初学“浮力”,还是中考复习,都感到这部分内容越学问题越多,题目越做越难。

经常在中考临近时还有很多好同学从各种渠道拿一些“浮力”习题来请我解答。对于该现象,我从两个角度来说明。

首先,浮力问题是在力、密度、压强学习之后才引入的。大家都知道,这三个内容本身就在中考知识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学浮力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足怪了。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并不知道中考的要求,所以感到难学就拼命解题。尤其是一些教师也认为题目越难越有成效,中考把握越大,不惜把一些超纲题、竞赛题也大量地给学生演练,弄得师生都不堪重负,这种高成本(指付出的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好“浮力”是否更好些呢? 一、学好浮力的关键是把力、二力平衡、密度和压强的知识理解透彻 因为浮力实际上是上述知识的一个应用。或者说是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其难度大、题型多就成为必然。 例:如图,同一物体分别浸在不同的两液体中,受到浮力分别为F1和F2;物体底面受到两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1'和F2',压强分别为P1和P2,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则:F1F2,F1'F2',P1P2,ρ1ρ2(皆填)这里若立即用浮力的几个关系式去计算,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也十分困难。

但若冷静地看到,物体在A、B容器中,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漂浮和悬浮的特例),则立即可知F1=G物,F2=G2物,因此F1=F2;其次,联想到浮力是液体向上托住物体的力,该力本质上就是浮力,即F1和F1',F2和F2'是同一个力,当然有F1'= F 2'。根据压强关系P=FS,因为同物体底面积相同,压力相同,因此P1=P2。

最后,可根据F1=F2有ρ1gV1=ρ2 g V 2牞因为V1ρ2。 二、注意浮力问题中二力不平衡和三力平衡的问题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三力平衡的问题较少,目前正式出现在教材考纲上的为弹簧秤问题,对于这类题,一定要学会简单的受力分析,但不可任意去拓展。

例:2003 年上海中考卷有一浮力题为:体积为1*10 -3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为 牛,若物体受到的浮力重力的合力为20牛,则物体的重力为牛。对于第一空,很容易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代入数据计算出浮力为9.8牛,但第二空,重力G与浮力方向正好相反,只有G>F浮,才有 G - F 浮=20 牛,因此 G= F 浮+20 牛=29.8 牛三、浮力变化题首先注意因密度或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导致浮力变化。

例如:某潜水艇从东海潜入长江,浮力是否变化?有的同学认为潜水艇处于悬浮态,故浮力不变,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注意到V排不变,液体密度变小,故浮力变小。 其次注意把物体放入盛有或盛满某液体的容器中,受到浮力问题是要十分当心的。

因为盛有必须考虑盛满和未满两种情况。 例:某物重10牛,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溢出2牛的水,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本题若轻易地认为F浮=G排水,就会立即得到F浮=2牛,但这仅仅是在盛满水的情况下的答案。

若仔细分析“盛有”,要考虑到未满时,应在放物体后水位上升,先满再溢出,则浮力应大于2牛,而物体若最后漂浮或悬浮所受浮力最大,F浮= G=10 牛,故答案为10牛≥F浮≥2牛。四、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和综合题浮体问题例如:某船体截面可视为5000 米2的矩形,在长江中装货后船体下沉了6米,问装货为多少吨?该题应考虑货在船中却浮在水上,因此G货=F浮=G排水,所以G排水=G货,即M货G=M水G,M货=ρ水V排=ρ水hs=1000 千克/米3,且空气、氦气、氢气的密度分别为:1.29 千克/米3,0.18 千克/米3,0.09 千克/米3,求该球分别充入空气、氦气、氢气后,所受浮力为多大? 该题只需计算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即可,因充三种气体浮力都一样。

答案是:F浮=ρ液gV排=1.29 千克/米3*9.8 牛/千克*10 米3=126.42 牛总之,不要盲目做题,特别不要做大量难题,因为浮力并非中考中要求较高的知识点。搞清楚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的压强不同造成的。

也就是说直接原因是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 希望对你有帮助!!。

5.八年级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1、浮力的产生:上下表面有压力差(深度不同)。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计算方法:

压力差法:F浮=F向上(受到向上的力)-F向下(受到向下的力)

示数差法:F浮=G-F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定律法:F浮=ρ液gV排

漂浮法:F浮=G

4、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F浮=G V排悬浮:F浮=G V排=V物

下沉:F浮

6.8年级物理浮力的知识归纳

浮力:1、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2、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引: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7.物理浮力知识点

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8.8年级物理浮力的知识归纳

浮力:1、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2、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3、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ρ液,下沉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引: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标签: 浮力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