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出过哪些叛徒?
今天讲的这个人,是抗战期间八路军中投敌叛变的最高将领。本来有机会位列开国上将的,结果到头来落得个枪毙的下场。此人就是原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旅长、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
(邢仁甫)
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盐山县旧县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曾当过土匪,是个青帮头子。年少的时期的邢仁甫,也是一腔热血,中学毕业后,便离家出走,独自一人来到北平当兵。
由于邢仁甫读过一些书,在加上他勤奋好学,善于动脑,所以在军队很快就得到了提拔,做了团副。但是,在国民党军队里面,他感到压抑、苦闷,不甘于现状的他,弃军回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想从此大干一番事业。
“七七事变”后,邢仁甫所在的旧县镇成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这是一支由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由于邢仁甫有过从军经验,懂一些军事,因此被推选为救国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同年12月,中共冀鲁边工委决定,将这支抗日救国军改编为三十一支队,仍由邢仁甫担任支队长,组织和领导抗日活动。要说邢仁甫军事能力也确实还可以,三十一支队诞生时便处于险境之中,周围的日伪军队、国民党军队和地主、土匪武装对他们虎视眈眈,企图消灭这支武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邢仁甫硬是带着三十一支队打出了一片天地。盐山城战役歼灭日军100余人、伪军500余人;南皮县董村镇之战,歼敌数百人;乐陵战役再次歼敌数百,收复乐陵县城...
三十一支队连战连捷,极大鼓舞了抗日士气,周边的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一些小规模武装也主动要求接受改编,支队实力急剧壮大。邢仁甫本人也名声大振,成为一名令日伪军胆寒的虎将。
鉴于三十一支队出色的表现,1941年2月,经八路军总部决定,三十一支队提升为115师第六教导旅,旅长仍由邢仁甫担任。一个月后,冀鲁边军区成立,邢仁甫又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
教导旅虽然比不上八路军六个正规旅,但级别也是不低的。
以115师的六个教导旅为例,教导第一旅旅长彭明治,解放战争时期已是副兵团级了,只不过建国后便转入了外交系统,没有参与授衔,所以知名度并不高;
第二旅旅长曾国华,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四野纵队副司令员,开国中将;
第三旅旅长是三杨之一的杨勇,政委是苏振华,他们二位都是开国上将;
第四旅旅长邓克明,开国少将;
第五旅旅长就更有名了,是外号梁大牙的梁兴初,日后是四野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朝鲜战争时期率领38军浴血奋战,打出了万岁军的威名,开国中将。
(梁兴初,开国中将)
如果邢仁甫按这个轨迹发展下去,那建国后起码是少将打底,进步快的话,到上将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在权力和欲望的腐蚀下,邢仁甫逐渐失去了最初的信仰,一步一步走向深渊。
随着地位和声望的提高,邢仁甫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每次作战也不亲临前线。
他把第六教导旅当成是自己的私人武装,在部队中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毫无约束。不顾已有结发妻子,又娶了宣传队的青年女队员宋魁玲做小老婆,生活作风非常腐败。
当时正是日军大举扫荡的时期,根据地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身为军区司令员的邢仁甫,却不顾边区艰苦的抗战环境,在海边找了个荒岛,让战士和民工在这块方圆不到二里的海岛上修建房屋和工事。他住进去后,每天大吃大喝,追求享受。还多次派人冒着生命危险到天津为他购买奢侈品,供他享用。
邢仁甫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越过了底线。为此,上级派黄骅到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兼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希望他和邢仁甫搭伙,对邢仁甫的一些行为进行纠正。
黄骅是一名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八路,工作经验、能力都很强,而且作风十分过硬。
黄骅当时体弱多病,按当时规定他可以吃保健餐,其实所谓的保健餐也只是比普通战士吃的多一点荤腥罢了,但他不肯吃,而是和广大战士同甘苦,共患难。
上任后,黄骅立即对队伍进行整顿和军事纪律教育,很快在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起了威信。
但是邢仁甫心里不平衡了,他认为上级派黄骅来是针对他的,要夺他的权。于是到处排挤黄骅,经常在部队干部战士中散布黄骅的坏话,骂黄骅是南蛮子,污蔑说南蛮子排挤地方干部,是为了抢占地盘等。
(黄骅)
1943年春,上级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军区司令员的职务暂由黄骅接替。
这一下彻底触到邢仁甫那根敏感神经了,于是他在心中酝酿了一个大胆而邪恶的计划,那就是刺杀黄骅。他认为只要黄骅死了,他的位置就稳如泰山了。
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司令部在当时的新青县大赵村召开侦察会议,黄骅一早起床,饭也顾不得吃,即到大赵村参加会议。
会议由黄骅主持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陆成道、侦察副股长崔光华、锄奸科长陈云彪等人。
会议进行到下午六时左右,进来一个名叫冯冠奎的人,此人是军区新编手枪队队长。冯冠奎来到会议室后,二话不说,掏出手枪就朝屋击。
首先中弹的是黄骅和陆成道,接着是齐耀庭等人,在打光了手枪内的子弹后,冯冠奎立即逃出村外,由于村外遍地都是青纱帐,无从追踪。
黄骅、陆成道、陈云彪等8名同志当场牺牲,4名同志身负重伤。
这就是惊动八路军总部的大赵村惨案,策划这次刺杀行动的,正是邢仁甫,目的就是为了除掉黄骅。
刺杀得手后,邢仁甫欣喜若狂,以为从此牢牢握住军区的军政大权了。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八路军总部便调查到了事情的真相。
邢仁甫自知罪恶深重,上级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带着小老婆逃到了天津,又在1944年投靠了日寇,当起了汉奸。
为了讨取日本人欢心,邢仁甫根据自己在八路军中的带兵经验,亲笔撰写了《效忠天皇》《剿共灭匪计划》等材料,供出了八路军在冀鲁边区的全部情况,给冀鲁边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日本投降后,邢仁甫又化名罗镇,当上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1949年1月5日,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我军抓获了一个名叫罗镇的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八路军最大的叛徒邢仁甫。
1950年9月7日,在盐山县城东万人公审大会上,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邢仁甫被枪毙,这个从八路军教导旅旅长、军区司令员堕落到汉奸走狗的大叛徒,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