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学大师都有哪些?

bdqnwqk1年前学者78

南怀瑾、季羡林、翟鸿燊 国学大师: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大师?

国学: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南柯舟 语)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大师:大师可作为尊称,但在“国学大师”这一词语中,大师不仅是尊称。大,集大成者;师,典范着。故此大师不仅必须成就突出,得世人认同,且而必须德才兼备,(详见大师词条)

学者、专家的尊称。《史记·儒林列传》:“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 山东 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百喻经·治秃喻》:“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师为我治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二百馀年来,讲堂茂草、弦诵阒如。词章俭陋之夫,挟科举速化之术,俨然坐皋比、称大师矣。”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近年来,古学的大师渐渐死完了,新起的学者还不曾有什么大成绩表现出来。”

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

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梁漱溟、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梁启超、康有为、钱锺书、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 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