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导师论文作者如此回应,学术问题该何去何从?
近日,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刊登在《冰川冻土》的2013年第5期。
这篇远在7年前的论文今日再次见光,实在是由于论文内容过于荒诞。作者的论文与“冰川冻土”毫无关系,却一直致力于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事件爆发之后,作者于1月12日做出了回应:实际问题潜伏的非常深刻。
近两年,学术问题的频发让学术界人心惶惶。从不知知网翟博士,到歌颂师娘徐博导,从论文造假,到论文掺水,短短一年时间,学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暴露了诸多积累已久的弊端。
虽然事件后续,作为中科院全院科技期刊工作主管部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则发布说明称,经初步调查了解,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
但我们知道,写好一篇专业性较强、甚至能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到底有多大的难度,像徐博导占据着稀有的资源却不尽责任之事的人,和像这样谄媚性极强的“注水”论文,则是对学者这个称呼的亵渎与打击。
同时,另一方面的问题也暴露无遗,2013年的核心期刊问题论文经过7年之久才被挖出,我们不得不怀疑,期刊的作用是在于为作者“展示作品”还是“分享成果”?这些文章到底有多少学子会学习、查阅呢?
学术问题频发,是坏事也是好事。论文的问题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也制定核查制度,对以往的论文进行了“大清洗”;与此同时又将论文发表的审核程序严格化,严正了学术规则。但大量问题论文的暴露,也令我们心寒:过往十几年中,硕士、博士、院士的职称名不副实,拿着学术的经费,牟着肮脏的私利,到底有多少用来发展学术的经费,败在了这些人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