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物理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1.电压⑴电压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⑵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①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②单位换算关系:1 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③常用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手机电池:3.6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电压表及其应用⑴电压表①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刻度盘上标有符号V和表示电压值的刻度.②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3V和0~15V,分度值分别为0.1V和0.5V.③读数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⑵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待测电路中.测量电路中某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将电压表与这个元件并联.若要测量电路中某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这段电路的两端.②连接电压表时,应让电流从红接线柱(“+”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黑接线柱(“-”接线柱)流出电压表.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⑴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⑵并联电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4.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⑴电阻①定义: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②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②换算关系:1kΩ=1000Ω 1MΩ=1000kΩ5.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⑴决定电阻大小的内部因素①导体的材料②导体的长度③导体的横截面积在相同的条件下,材料相同的导体,电阻大小通常不同;其他条件不变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⑵决定电阻大小的外部因素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没有作特殊说明的时候,一般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即一般只考虑内部因素.6.变阻器⑴变阻器及其作用变阻器是一种利用改变电阻线的长度的方法来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它的主要用途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⑵滑动变阻器特点:能连续的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但不能读出电阻值.⑶电阻箱特点:能够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但不能连续的改变电阻的大小.。
2.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3下载券 2710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4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 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5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下沉 F浮漂浮 F浮=G物 V排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6 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原发布者:颜晓梅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的知识点 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判断物体是否受力 (转换法)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F)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法) 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模型法)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运动状态改变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同时发生改变 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大小)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5、标明力的符号和大小。注意:三“标”一“线” 力的 带箭 1.线段的箭头表示力的_方向_; 头 2.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作用点。 的线 3.若在同一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在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段 第二节弹力知识点 1 一、形(形状或体积)变: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形变的普遍性: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4.区别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弹性限度,物体就会失去弹性,也不能完全复原。 二、弹力(反抗作用力的力)1.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简 咋俩一届哦我刚考完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一, 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 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 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五,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六, 电功和电功率 1. 电功(W):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2.功的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 4.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 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还有公式:=I2Rt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14。 第六章第一节 串联: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电压处处相等.第二节 电阻:对电流起阻碍的作用的设备叫做电阻.第三节 变阻器:可变动的电阻叫做变阻器,一般有滑动变阻器,箱式变阻器等.第七章:第一节 欧姆定律: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U/R,可以演变为U=IR或R=U/I第二节 欧姆定律应用:可以根据U=IR或R=U/I,I=U/R,求出电流电阻电压.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根据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的电压求出小灯泡的电阻.第八章:P=W/S S(时间)第一节: 电能是各种不同的能量.一般用字母W表示单位为J:焦耳,大单位叫千瓦时:KW.H表示.第二节: 电功率一般用字母P表示单位是W,叫瓦,比较大的叫做KW,千瓦.1000瓦=1千瓦.剩下的我还没学 SORRY! 只能提供这么多了。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测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 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科学之旅: 1、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科学之旅: 1、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声、光、热、电、力。 2、物理学的性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3、初识探究:伽俐略对摆动的探究。 (探究过程、探究结论) 二、运动的描述: 1、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与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所不同。 生活中一般是默认地面做参照物。 三、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定义: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时间单位;意义、定义的区别) 3、公式:(1)公式和变形公式 (2)应用题解题要求和方法 4、单位:m/s 和km/h 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 5、运动的分类:匀速和变速 直线和曲线 6、测量: (1)长度测量:工具、单位、方法 (2)时间测量:单位、工具 (3)误差:误差的定义、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速度的测量:实践性实验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设计、数据分析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三环节: 1、声音的产生:发声体的振动(振动也震动、运动与有所区分) 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波、声速、回声 3、听觉的产生:两条路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二、乐音三特征: 1、音调:(1)声音的高低;(2)是由频率决定的,什么是频率?(3)声音可分为:超声、次声和可听声。 2、响度:(1)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音色:(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声音二种类: 1、乐音:发音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噪声:(1)定义: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分别给出定义。(2)等级划分:DB(3)危害(3)防止噪声危害的途径。 四、声音二利用: 1、传递信息:会举例 2、传递能量:会举例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三条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光源:定义、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排队等。 4、光线:箭头――传播方向;直线――光沿直线传播 5、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为多少?(3)光在玻璃和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6、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现象和定义:回到原介质 2、反射光路图:(1)各部分名称(2)会做光路图 3、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从镜中看到别人眼睛的问题)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定义(2)都遵守反射定律(3)月光积水问题 (三)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 2、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偏折规律:空气进入其他: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其他进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4、折射定律:(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相等(4)两角变化(5)垂直入射 5、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解释:碗底变浅,筷子变弯,从水中看陆上,从陆上看水中,海市蜃楼,早见太阳。 二、光的应用: (一)平面镜: 1、成像规律:等大、等距、连线垂直 2、物相关系:上下方向相同,左右方向相反 3、成像性质: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4、成像原理: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战组成的。 5、反射镜:(1)包括平面镜和球面镜 (2)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 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5)黑色物体是因为吸收了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1、色散和光谱: 2、红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红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 (2)作用:三条。 3、紫外线:(1)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光,叫紫外线。 (2)作用:三条(3)危害。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认识透镜 名称 名词 构造 对光线的作用 应用 凸透镜 主光轴 光心焦点 焦距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作用 远视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发散作用 近视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2f 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U=2f 判断焦距 2f>u>f 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U>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无 得平行光 U 2、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光。 力和机械(一)1、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单位,表示方法等2、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了解重心的位置和特点3、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4、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和条件。力和机械(二)1、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单位,表示方法等2、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了解重心的位置和特点3、掌握力的测量方法。 4、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和条件。力和机械(三)1、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掌握轮轴的特点和规律3、掌握滑轮组的绳子段数与省力情况的规律4、会根据条件解决关于滑轮组的应用型题目运动和力(一)1、利用速度的公式来规范解题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意义 3、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力(二)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认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惯性的定义,应用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3、二力平衡条件,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神奇的压强(一)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方向,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掌握压强的概念及其定义式p=F/S的物理意义; 3、理解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及其物理意义; 4、掌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 神奇的压强(二)1、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 2、会利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3、灵活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4、掌握连通器的原理以及应用。 神奇的压强(三)1、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大气压2、掌握哪些现象能证实大气压的存在3、会利用大气压来解释有关现象4、会计算有关大气压的题目。 浮力与升力(一)1、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2、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3、了解关于浮力的应用的实例浮力与升力(二) 1、掌握物体沉浮条件 2掌握关于物体沉浮现象的题目的解决方法3、掌握浮力综合题的处理方法从粒子到宇宙1、理解并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会利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相关现象3、了解并掌握原子的构成。你的意思是这个么?知识点也有呀~要的话直接找我。 八年级物理(下册)识记知识之概念篇班别: 姓名: 学号: (2009.5.25)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⑵_改变物体形状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F1/F2=L2/L1。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G、M;属省力杠杆的是A、B、C、D、E、H、I、L;属等臂杠杆的是J、K。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省距离。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 C、独轮车。D、钢丝钳。 E、汽水瓶盖起子。F、摄子。 G、理发剪刀。H、羊角锤。 I、道钉撬。J、定滑轮。 K、天平。L、动滑轮。 M、钓鱼杆。】11.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5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1/5。 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15.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快。(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即。速度用符号V表示,国际单位是m/s,路程用符号S表示,国际单位是m,时间用符号t表示,国际单位是S。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 m/s,相当于5km/h,自行车的速度是4.2m/s,相当于15km/h。2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3.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24.停在粗糙马路上的汽车只受到2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重20000N的汽车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400N。 25.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一光滑水平面上作加速运动,当撤去这个外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汽车有惯性而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 2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不受力的作用。27.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3.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总结
4.物理八年级下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5.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知识总结
6.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的知识点归纳
7.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8.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重点
9.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