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问题:方言与水土有关吗?与地域有关?
这是个相当新颖的思考方向,我虽然没有想过这方面,但是要是有数据的话显然可以分析出相关度。从感官上来讲,多山丰水区域,方言给人的感觉音调会整体偏高,或许是为了增强在复杂物理地形区域传播的能力。例如隔着山传递信息,互相打号子。但这就解释不了陕北区域的方言口音的穿透性问题,毕竟黄土高坡的水土流失应该是汉代之后,毕竟汉代陕地是设有上林苑的。证明水源并不太缺乏。冲积平原地区因为水源地的关系一般是农耕为主,并无跨山远距离沟通的必要所以口音的趋高并不明显。但是同时解释不了冲击平原和丘陵地形的吴越的方言取音较高,或许是其口音趋高后并没有选择能在空气中传播较远的音域作为表达音域。总之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但是并没有具体数据和证据的充实,我并不能给你答案,但是我觉得很意思,想看一下其他大牛的答案,或者题主有什么研究和数据,恳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