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8岁育儿小知识

bdqnwqk1年前基础14

1.3至6岁教师育儿知识有哪些内容

大全不了,以下仅仅是书单 1.《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2.《向孩子学习》 3.《认识如何学习的》 4.《明日之学校》 5.《爱弥儿》 6.《孩子们,你们好》 7.《儿童心理辅导》 8.《奇妙的心灵--儿童认知研究的新发现》 9.《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 1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 11.《不跪着教书》 12.《学习,别听学校的》 13.《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14.《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5.《拯救男孩》 16.《儿童心力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 17.《儿童绘画心力学》 18.《15分钟改变孩子》 19.《还孩子幸福童年-揠苗助长的危机》 20.《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 21.《儿童游戏--在游戏中成长》 22.《好入门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23.《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 24.《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 25.《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 26.《爱心育人》 27.《给青年教师的15 封信》 28.《新手老师上路--幼儿教师入门必读》 29.《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30.《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 31.《爱心与教育》 32.《窗边的小豆豆》 33.《国际教育新理念》 34.《反思教育习惯》 35.《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 36.《教师20项修炼》 37.《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 38.《师生沟通艺术》 39.《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 40.《写给你--亲爱的老师》 41.《捕捉儿童敏感期》 42.《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43.《爱和自由》。

2.育儿知识3至6岁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剥夺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样走入了误区?又该如何让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宝宝心理解析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当然,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在这方面可能就显得比较大度,但大多数宝宝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小霸王。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监督下与别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换的游戏。

分享教育4大错误方式

1.强迫宝宝分享

假定你在办公室上班,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宝与小伙伴分享,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大多数妈妈都会告诫哥哥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法让宝宝从这样的分享方式里获得分享的快乐,更学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强迫宝宝轮流玩

强迫宝宝轮流玩是最常见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别的宝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宝宝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3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决宝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4.抢走宝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宝。这无异于在向宝宝传达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

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到做错了。

3.育儿知识3至6岁

3~4岁 1.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2.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 3.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4.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 5.能双手向上抛球。

4~5岁。 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

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5.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5~6岁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 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

3.能连续跳绳。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

5.能连续拍球。

4.3

人与人的沟通都是一样,不论是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孩子,都是建立在和谐、平等、有共同话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家长就是家长,孩子就是孩子,家长说的话孩子就该无条件的听从和执行。这样的观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多是叛逆的,固执的。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情,像朋友一样诉说,而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和强横的态度。这样会使孩子产生反感,而不愿意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与家长无话可说的局面。

在平日的生活中,家长应多注意孩子的生活,观察孩子的喜好和习惯。 经常陪着孩子一起做孩子有兴趣的事,寻找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集;还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了解孩子,做孩子的朋友等等的方法,无非是要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接触,让家长了解孩子,进入孩子的世界和生活中,这样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孩子的现状。

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交流起来的语言才会更多,感情慢慢的也培养起来了。 与孩子沟通,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只要家长进入孩子的世界,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做孩子真正的朋友,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孩子也习惯把所有的事情都跟家长说,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也便于掌握孩子的学习状态,为孩子成长的方向护航。

3到8岁育儿小知识

标签: 小知识